一块大洋值多少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07:18
在*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袁大头,是*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守家一般在700-720之间,*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扩展资料
大洋基本属性
大洋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
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妈”、(清朝)各种龙洋、(*)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这是当时中国*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07:19
我以前也有一个 ,去银行兑换*民币的话 ,价值大约50-80 ,年份久了大概在这个价 。
如果去钱币交易市去卖的话,能卖稍微高一点的价格。
建议自己保留,可以升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07:19
一个大洋大约是500-1000元人民币。大洋一般指*银币大头,当时面值1元,然而,当时的“1元”不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一个袁大头人能实500个包子,般家庭一个月只需要两个袁大头包子。由于海洋本身属于银币的一种,在藏市场上收到了很多收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书场上物星最多的=个品种是民里三年九+年的,管家人数一杀在70-20人,*从市场约180元,他感是说,大洋每元(每元是古动果使的海是展的,它的价值相当工7美示2分0主要是家大头,影的写5%场,事实上,民至现车,中国无便用两权和两示由于五的色大重是路有不,在大京和资金限户结中,无奶作为一单位博用,1934年美国出台的《白银购买法》导致国际白银价格上涨,导致中国货币短缺,利率急剧上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07:20
换*民币的话 ,价值大约50-80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07:20
解放前石佛营的大户刘家嫁女儿,女儿出嫁时听说带去了无数的首饰和金银。据说当时的龙凤镯是京城里最好的金匠做的,花了300多块大洋。解放前一块大洋值46吊,一吊钱值5个铜子。村里普通人家冬天走窑烧炭,一天也就挣两吊钱。1930年前后一个铜子可以买一个烧饼加一碗卤丸子,1944年两块大洋可以买一袋46斤的进口面粉。
清末与*初期五个银圆可以买一条大水牛,一个银圆可以买一担米;*后期一个银圆是一担谷。以上是我老家(湖南南部)的老人说的;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90两银子,用这个价格如果等效现在的实物价格的话,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上;以*初期算,大约值250元左右。大家还可以参考自己家乡的一些物价比较。当时,全国各地物价差别可能也会很大。各朝各代的价格那就更说不准了。
一个银圆因为有“火耗”可以看做是一两银子——当时制银局就是那么规定的。 所以楼上的说100元/两,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能算错。但他要说清楚,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一般以谷米比较为好。
以下薪水水平可以作为部分左证:
*: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做教授月薪300大洋,相当于现在至少3万元;一般的工人工资当时是5~10个大洋;蔡锷将军(云南总督月薪65个大洋);*做北大图书管理员月薪5个大洋(可能还有其它生活待遇);
宋朝:小牢子(牢房小吏)月俸是2俩银子(工资是很低,但有“吃送”,所以愿意做这等小吏的*有人在);其它一些有品级的*是以谷米计算薪水的;
可见,一两银子的当时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在100元以上,一般难以超过200元
一条狭长的绿色山谷把我们带入北京西郊门头沟的岢罗坨村。这里民风淳朴并保持着一整套浓厚的婚庆习俗。村长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两代婚庆主持。他们丰富的阅历和享有的威望在村里成了结婚办喜事的当家人。
我们见到村里第一任婚庆主持。这位鹤颜白发的80多岁老人名叫李泉,村里人称他为“总统”。他以宏亮的声音详细向记者讲诉了这里结婚的习俗。
当地人认为,嫁女和娶媳妇都是件大喜的事,但嫁女和娶媳妇的感觉却不同。女儿从此离开家,父母心里有一种失落和淡淡的忧伤。因此父母的感情就倾注在嫁妆上。当地流行一句话叫:嫁个闺女满屋子穷,娶个媳妇满屋子红。而娶媳妇还有“越娶越富”的说法。说的就是闺女的娘家对嫁妆看得非常重要。女方的嫁妆多少讲究“台”,两人一台抬到男方家。普通人家是女方先到男方家去看看缺什么,出嫁时再带过去什么。女方的嫁妆讲究“四大件”或“五大件”。包括瓶、罐、蜡扦、香筒、灯台和锡壶之类。娘家人给女方的嫁妆必有一个箱子,女方嫂嫂、姑姑和姨姨给的黄金首饰称“压腰钱”,连同送给男方的衣裳一起放在箱底,通称“压箱底”。按照当地习惯箱子里的东西不能直接放进去,都是用盒子装起来的。箱为“祥”,盒为“和”,取个“祥和”二字。盒子本身还有很多寓意:如和和美美,又如希望女人过日子像匣子等等。箱子里最多可放12个匣子,里面还要放些糖果和糕点。也寓意甜甜美美,丰衣足食。
当然,黄金首饰有专为女儿买的,也有老辈传下来的。家里买不起黄金的也有买纯银的。
在20世纪30年代,京西地区大户人家嫁女儿很讲究,男方给女方要送”龙凤饼”,女方为了成双成对的吉利要带“龙凤镯”出嫁。解放前石佛营的大户刘家嫁女儿,女儿出嫁时听说带去了无数的首饰和金银。据说当时的龙凤镯是京城里最好的金匠做的,花了300多块大洋。解放前一块大洋值46吊,一吊钱值5个铜子。村里普通人家冬天走窑烧炭,一天也就挣两吊钱。1930年前后一个铜子可以买一个烧饼加一碗卤丸子,1944年两块大洋可以买一袋46斤的进口面粉。
这一时期,有钱人家的女儿出嫁带的是金镯子,平常人家的女儿出嫁只能戴平口的银镯,当时流行一种雕刻着朵朵桃花的镯子叫“桃花镯”。普通人家嫁女儿没有这么多钱,也要照规矩找村里的金匠或银匠打几两银首饰。还在银镯上包一层金,看上去和金的差不多。结婚是件大事,首饰是娘家的陪嫁叫“念想”,要跟女方过一辈子的。村里有位老人一生都戴着娘家陪嫁的耳环,一直跟着她带到土里。
另:
在当年一块大洋值一百八十吊,十万大洋就是一千多万吊啊。俺闻得此言犹如一盆凉水从头淋到了脚,默默离去时身后爆响了老鸨子放肆的笑声。
袁大头 83
小头 80
8年大头 82
33年北洋龙 165
34年北洋龙 165
湖北龙 190
广东龙 190
四川龙 190
22年 帆船 80
23年 帆船 80
*十三年的一元大洋值大约60块RMB左右
推送到圈子 | 复制TrackBack地址 | 推荐给朋友 |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