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体质的宝宝要做怎么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2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0:02
小婴儿无法断定是否是过敏体质。早期有消化道问题或者皮肤上的湿疹情况并不等于真正的过敏。所谓过敏体质一般来说是指长大后频发哮喘、气道过敏、持续的鼻炎等情况,这时候才可以诊断。一般小婴儿六个月前不都是真正的过敏,可能只是对有些东西不耐受而已。乳糖酶不够会发生继发性的乳糖酶缺乏症状,也不是属于过敏体质问题,及时补充乳糖酶滴剂就可以缓解(可以试一下英国产的叫康丽赋的乳糖酶产品) 。要预防过敏体质,主要是营养摄入的保证。宝宝长大后可能会随着年龄增加发生其他的过敏,比如喘息性肺炎、喘息性气管炎发久了,也有可能变成过敏体质。我们需要做到营养摄入的保证,对生病的正确的及时护理,还有就是大人多洗手,不要把致病菌带到家里。对宝宝来说需要增强体质,增加运动量,衣服不要穿得过多。一旦体质好了,问题也就出现的少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0:03
儿童过敏常见的症状有过敏性角膜炎、呼吸道出现气喘、过敏性鼻炎、皮肤出现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等。出现过敏主要是因为体内某种蛋白质变异、缺陷或功能的发育迟缓,影响宝宝对食物的吸收、消化。过敏现象虽然比较普遍,但存在个体差异,尤其遗传性特征明显。如果父亲有过敏现象,宝宝过敏几率为30%;如果父母亲均有过敏现象,宝宝过敏几率高达70%。过敏常发生于3岁以下,其中1岁为高发期,这个时候妈妈们要特别注意。
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新妈妈们要知道哪些食物容易引起宝宝过敏。这些食品主要有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鸡蛋;海产类的鱼、虾、蟹、海贝、海带;有特殊气味的葱、蒜、韭菜、香菜、洋葱、羊肉;有特殊刺激性的辣椒、胡椒、芥末、姜;可生食的食物如番茄、生花生、生核桃、桃、柿子;富含细菌的食物如死鱼、死虾、不新鲜的肉;含霉菌的食物如蘑菇、米醋;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种子类食物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
治疗宝宝的过敏体质暂时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要注意孩子的饮食,长时间观察记录孩子的饮食情况,如有过敏出现,要完全避免接触过敏性食物。但是牛奶是个例外,虽然有些宝宝对牛奶过敏,造成湿疹,但仍然要给宝宝喂牛奶。牛奶是宝宝很好的营养食品,只要了解湿疹常识,保持皮肤凉爽,湿疹会自行消退。
此外,建议给宝宝添加辅食要少量少种类。第一次给宝宝添加的辅食要易于消化而又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通常为谷类,其次是蔬菜和水果。一般六个月以后再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如鸡蛋、鱼、花生、麦类等食物,不要过早也不要太迟。宝宝的饮食要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在宝宝的过敏现象好了以后,妈妈也要长期观察宝宝的愈后情况:像对牛奶、鸡蛋过敏的情况,在宝宝十四个月后会慢慢消失;而对花生和海鲜类食物过敏的情况往往会伴随一生。
妈妈们要科学地搭配宝宝的饮食。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母乳喂养要坚持到宝宝十个月大。科学喂养宝宝,养成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宝宝才能健康地成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0:03
去医院检查过敏源,以后注意一下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00:04
儿童过敏多以食物过敏为主,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
1.如出现在口腔部位,表现为舌、腭、舌缘多发性粘膜线层溃疡,患儿因而哭闹、不肯吃饭、颌下淋巴结肿大。
2.症状出现在胃肠道的过敏患儿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肠痉挛、腹泻,经常出现这些症状可造成体重减轻,成长迟缓。
3.小婴儿表现有肠绞痛,多发生在生后一个月之内,可持续3~4个月的时间。患儿表现为大声哭叫、肢体弯曲、肠腔内气体增多,可见腹胀。
4.过敏症的患儿还可出现烦躁、活动过度、感觉过敏、嗜睡、疲倦,较大儿童可自述有偏头痛。
5.过敏表现在皮肤时,可出现特异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在呼吸系统则会出现鼻炎、哮喘、喉头水肿及支气管痉挛,可造成急性气道梗阻,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过敏者可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过敏儿的家庭护理要点:
1.家庭中有过敏史或孩子本人有过敏史者,应备有关过敏情况的卡片,以便周围人及医生参考。
2.避免接触有关致敏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特别是急症、重症应立即就医,不可延误。
3.保持生活有规律、精神愉快,积极治疗各种内脏疾病及肠道寄生虫等。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绿色食品,选食用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类、干果类,钙有抗过敏的作用。
5.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因呼吸及触摸有毒物质的侵害。
6.如果小婴儿对牛乳和含有牛乳蛋白饮食过敏,可母乳喂养或羊乳喂养;或者是通过高温加热(100℃以上)以改变其牛乳中的抗原性。另外还可采用口服脱敏法:将牛乳稀释1000~10000倍,每日服用少量并仔细观察,若无过敏症状出现可缓慢增加或减少稀释倍数增加牛乳浓度。
7.如出现荨麻疹、湿疹、脂溢性皮炎时,可根据其颜色、舌苔、脉象酌情服用疏风清热、祛风解表或养血驱风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