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1:5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1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人想修行,并不是一件很容易 的事情。很多人说,我来到人间,我觉得人间很苦,在 人间很难修成,我可以以后在天上修,*告诉你们, 只有人间的人才会想修行,因为只有人间有苦难,在人 间吃了苦,人们才知道要解脱。一个人不吃苦,他是不 会想要解脱的。人间就犹如一个中转站,如果你好好修, 你可以通过这个人间上天成佛,你能自主生死。也就是 说,在人间你修得好,你就上去了,你修得不好,你就 下去了。能自主生死就是脱离人间之苦。脱离人间之苦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好好地修;如果你不好好地修, 那么你就脱离不了人间任何苦难。怎么样脱离呢?你们 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脱离。很多人想明白了,我到 人间来,就是来吃苦的,就是来受罪的、还债的,那么 受完苦之后呢,我们以后就不再造业了,无业就能够脱 离这个人间了。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他就会好好地修心。
人的毛病就是在人间吃喝玩乐不好好修,不但不好 好修,而且很多人还造恶业。要记住,当一个人不好好 修行的时候,他很快容易造恶业了,而且一旦造孽,就 要下地狱去受苦煎熬,以后还会在六道里轮回。这个人 间的位置是特别敏感的,如果你能够好好修,那么你就 能脱离六道;如果你在人间修得不好,那么你就继续在 人间受苦,以后还要到下面去受苦。所以,人间是我们 相识之后一个还业的地方,人和人相识之后,这个人对 他好,那个人对我好,实际上,大家就是相识之后在还 业债。前世的业缘相互牵扯,就是上辈子你是他的谁, 这辈子他是你的谁,上辈子你欠他,这辈子他欠你,都 是欠来欠去的,相互牵扯的,都是前世的,让我们痛苦 不堪。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吃苦?为什么感情上会痛苦? 就是因为我们上辈子的债没有还清啊,想解脱,只有修 行。
接下来,*跟大家讲深一点,如果念佛的人有相, 就是着相。有相是什么?就是做一点事情,觉得自己在 修了、在念了,觉得自己是学佛人,看不起别人,觉得 我比你修得好,怎么样、怎么样,然后就是有相,有相 即属小乘中一种没修好之行。就是说,连无相也非大乘, 人家说,我做好事、做善事、做功德,我无相布施,都 不是大乘啊。你想想看,谁要是贡高我慢有什么意思呢? 无相亦非大乘,何况有相呢?只要你有一个相在里面了, 那你取相即为凡夫。取相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今 天说我做功德了,你们不要说我做功德了,讲起来算无 相吧?但是实际上你还是取相了,明白吗?只要你取相 了,你就是凡夫,所以,当一个人做了一点功德,做了 一点善事的时候,最好得清净心。欲得清净心,就是我 得到一个清净心,觉得我没有做什么,连跟别人说“不 要说我做功德”都是着相,应该想,我这是应该做的, 我做就做了,享有清净心,你就会拥有净土行。你的心 越是清净,你的心就会像一块净土一样干净。
佛经讲,“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如果你的心很 干净,你就是佛净土。你的心今天不干净,你就不是佛 净土。要懂得,若心清净,如果你的心很清净,你所到 之处、所在之处,皆为净土。皆为净土是什么意思啊? 所有的都是净土世界,就犹如一个善良的人浑身都善良, 做事情、想问题、行为永远都是善良的;一个做生意的 人,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说的、行为上做的都是做生意; 一个自私的人,脑子里想的、嘴巴里讲的、行为全部都 是自私的;我们心很安静的人,嘴巴讲的是佛法,脑子 里想的是佛陀,行为出来是菩提,所以我们就会得到净 土、清净心。
我们在人间怎么学习安静和干净呢?那么悟即得, 开悟的人就得到清净心了,不悟不得,想不通的人就是 不开悟。你们今天坐在下面,很多人对很多事情还是想 不通,就是不悟不得,因为你们没有开悟,还想不通, 所以你们还是一个凡夫,心里还是没有净土,所以你们 就干净不下来。心中一定要空,而且必定要空,就是说, 因为你想不通,到最后你也不得不想通。为什么他不生 病,而你生病了呢?你想啊想,想到最后,你还是一个 生病的人。为什么别人的老婆那么好,而我的老婆那么 差?你想啊想,想到最后,你还是差老婆,他还是有一 个好老婆,想到最后还是空啊,你还不如不想呢。心空 才能人净空,心里要完全想明白,人才会很干净地真正 地空,叫净空。心中无物,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挂碍在心 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理念让你觉得可以执著,那你 就是开悟的人。如果你们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这是 我的,那是他的,那你还是没有开悟。
*跟你们讲,在这个世界当中,只要任何一个人 喜欢讲别人不好,你只要讲了别人不好,你马上就得到 一件东西了,得到什么东西了呢?即得傲慢之果。所以 不要去讲别人的不好,你去讲别人的不好,你马上就会 将傲慢之果又分出一个恶果,就是执著。你不能自己解 决掉吗?人家做错了,你把他的事情说好不就好了吗? 老公今天没有把家弄好,他在家休息没有把床整理好, 怎么样?你就不整理了?他做错了,跟你有什么关系 呢?你应该弥补,如果你执著下去,为什么平时我把家 搞得这么好,而他就是懒,经常想不通,你得忧郁症; 你执著下去,你永远不开悟;你永远不开悟,你就永远 是个凡人,只能慢慢地去烦吧。
要懂得一个道理,人的目光不能狭窄,你只要看人 家不顺眼,说明你的目光比较狭隘。每个人如果都从自 己的角度去看事物,而不是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你就会 批评别人。因为你站在你的角度上,你觉得他不对,因 为这是你的理念,你就会很快地批评别人。当你批评别 人的时候,你就是属于偏见。*希望你们要懂得,既 然来到人间了,不管是有修,还是没修,就算你是有修 的人,你也不要说人家没修的人,没修的人也不要去说 人家有修的人,不管有修、无修,你要懂得,做人要正 直在于宽大的胸怀,一个做人很正直的人,他的心胸很 宽大,他很愿意原谅别人。
我们用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去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 的理解和观点。如果你总是以为“我认为怎么样”,那 你永远不会听人家的意见。所以,永远不要去认为自己 的认为是对的,你还有机会得到别人做人的理念来理解 这个事情。做人要是用固定的眼光和思维看问题,你就 会慢慢地沉迷在人间的各个事情当中,家里不开心了, 我认为这个老婆太不好了,那你天天看老婆都不好,因 为你沉迷在人间的烦恼之中,因为你是永远用你的观点 去看人的。有一个孩子,他的妈妈很勤劳,他就把所有 的人都当成他的妈妈一样,他看自己的媳妇也好,看任 何人都不如他的妈妈,都不勤劳,所以他看谁都不满意, 他就执著,最后他就脱离各种人缘,沉迷在人间的自私 的狭隘的空间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2
一切凡夫性光,早被无明隐覆。有如一轮杲日,尽被乌云遮盖。光明全暗。太阳看不见了。此亦如是。妄念纷动,未曾暂停。今欲观之,而能观所观,莫非无明妄识。何能观见本性?此与满天黑云看不见日光,看来看去,无非昏扰扰相,是一个道理。故圆觉经曰:“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轮回者,生灭之意。寂者,无声。谓真如非可以言诠也;灭者,无形。谓真如非可以相显也。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曰大。体备万德,用赅万有,曰海。如来大寂灭海,即谓如如不动之本性也。可怜凡夫,全是生灭心。即发心作观,亦是生灭见。今欲以此生灭心,生灭见,观不生灭之圆觉性海,全然反背。故曰不能至。不能至者,言其南辕北辙也。
然则修圆觉者,欲觉照如如不动之性,岂非竟无下手处乎?我世尊大慈,今语之曰:勿忧,有妙法在。其法云何?宜观诸法缘生,自有入处矣。此意,无异曰:初不必强息妄念。虽欲息之,亦不可得也。
但当向有造作,有对待之一切有为法上,观察其变化无常,如同梦幻泡影露电一样。使此心洞明一切诸法,不过缘会时,现有生起之幻相耳。实则生即无生。从此可知,表面虽万象森罗,而其底里,全然乌有。时时处处,如是观察觉照,便有不可思议功德。
何谓功德不可思议?当知观诸法缘生之理,若领会得一切法当体是空,便能契入诸法空相。相空则性自显。何以故?有相,则诸法千差万别,相空,则诸法一如故。诸法一如,即是性光显现故。性光显现,即是无明已明故。虽无明未必遽断,未必遽与如如不动冥合,而智理冥合,实基于此。何以故?妄念从此日薄故。对境遇缘,不易为其所转故。由是言之。观诸法缘生,无异观诸法空相。观诸法空相,无异观如如不动也。换言之。观生灭之有为法,如梦如幻。便不知不觉引入不生不灭之无为法矣。功德何可思议哉!此第二要义,为吾人更应了知者。
合上说两重要义,可见作如是观,譬如用起重机,四两可以提千斤,毫不吃力。轻轻巧巧,拨云雾而见青天。真善巧方便也。
一部甚深经典,归到极平淡,极切近,四句偈中。一切众生,无论利钝,皆可随顺而入。此之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此之谓真实义。
此与序分所序穿衣吃饭等事,同一趣味。皆是指示道不远人,即在寻常日用中。须于寻常日用中,看得透,把得定。成佛、成菩萨,便在里许。所有自度度他等行愿,乃至礼佛诵经诸事,当视同寻常日用,造次颠沛弗离。而又行所无事。庶乎其近道矣!
故得此四句偈,不但全经在握,一切佛法在握,而成佛、成菩萨,亦在握矣。所谓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者。今乃知诸佛及法,皆从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是如是梦幻泡影露电等观出耳。
佛经中所说有为法之譬喻甚多。梦幻等喻之外,如乾闼婆城、水月、树橛、绳蛇、空花、兔角、龟毛、等等。其大旨,无非显示万法皆空之理。警告凡夫,不可认以为实。以破其分别执著,引令出迷耳。魏译金刚经,其喻有九。曰: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秦译则约之为六。多少虽殊,理则一也。
人人皆知水中之泡,极其脆薄,最易坏灭。殊不知世界亦然。勿谓江山千古也。虽整个世界,未遽坏灭。然而陵谷山丘,桑田沧海,时起变化。足证时时在成坏中。此年事稍多者,所常经验之事。原非理想之谈。
且楞严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有漏微尘国,有漏,明其必坏。微尘,明其其细已甚也。三有,谓三界也。此段*,是说晦昧之虚空,在大圆觉海中,如海上之一泡。沤,即泡也。而微尘国土,更是依附海泡之物。泡若灭时,且无晦昧之虚空,何况三界耶!一切学人,常当观照此理。所认之虚空,尚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渺小如泡。何况世界,何况此身,何足算哉。岂可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之真实圆明性海。而认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之浮沤乎。
至于影者,望之似有,考实则无。此身亦然,虚妄现有,考实则无。譬如镜中人影,因照则现。肥瘦长短,纤毫不爽。此身亦然,因心造业,循业而现。寿夭好丑,因果难逃。南岳思大师曰:净心如镜,凡圣如像。此明身之可见,因净心本具见性。犹如像之可见,因明镜本具照性。岂可因其可见,遂误认为实有!且净心之见性中,本无此身。不过见性发现之影耳。亦犹明镜之照性中,本无此像。不过照性发现之影耳。以上所说,犹是以幻身望于净心,明其为净心所现之影。若约幻身当体说之,亦复如影。何以故?除五蕴外,了不可得故。而且五蕴中之色,即是四大。四大既如浮沤。其余受想行识四蕴,又莫非虚妄。(名曰妄想,故是虚妄。)然则即五蕴本身,已了不可得矣。何况五蕴假合之幻身,其为似有实无可知。了不可得者,言其有即非有也。正如影然,但昡惑人眼耳。其实本空也。
一切凡夫所最执著以为实有者。识心、世界,及其自身也。今一一破其惑曰:识心如幻,(前言世间即是戏场,一切众生即是戏埸中脚色,莫非识心业缘之所变现,故曰如幻。)世界如泡,此身如影。身、心、世界,尚且虚妄非实。则其余一切有为法相可知矣。然而迷途众生,虽知身心世界非实。或犹因循怠忽,不能勤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之观。因又警策之曰:如露如电。露则日出而晞,留不多时。电则旋生旋灭,刹那而过。所谓生命在呼吸间。当加紧用功,如救头然也。合此如幻等五喻观之。即是观于万事如梦,有即非有。故曰:如幻等五观,是别。如梦观,是总。
观此六喻,虽是观诸法空相。即是观如如之性。以性相本来融通故也。故观缘生,即可契入如如不动。故无为法性,从观有为法相如梦幻入手,便是两边不著,合乎中道。此义前已详谈。
今再以三性三无性说之六喻中随拈一喻,皆可明三性三无性之理。兹且约总喻如梦说。余可例知。
三性三无性,见于楞伽经,及法相宗各经论。此为相宗精要之义。佛说法相,原为明此。若不知注重,但向琐细处剖晰。虽将一切法相,剖之极详。未免入海算沙,失其所宗。当知三性三无性之义,学性宗者,亦应通晓。因此义贯通性相。若知此义,则于缘起性空,更能彻了。修持观行,更易得力。盖上来所说如梦观,尚是总观大旨。若依三性三无性之理观之,则更入深微矣。
何谓三性?(一)遍计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遍计执者,谓普遍计较执著也。即性宗常说之分别、执著、攀缘、无明、妄心、妄想等。性宗亦谓之分别性。此是妄想,云何称之为性耶?意在明其虽是无明妄想,然为真心之所变现,非离真实性而别有也。但相宗名为遍计执性,是单约凡位说;性宗名曰分别性,则兼约凡圣说。圣位之分别性,是明其应缘示现,对机说法,丝毫不爽。似有分别,盖约众生边望之云然耳,非谓圣位尚起念分别也。当如是知。
总而言之。一部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上。而欲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一切学人,当从此观,随顺而入。此观,正是金刚慧剑,无坚不摧,无无明烦恼而不破也。故应如是演说,如是受持。永永流通此绍隆佛种之无上*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譬如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无真实体性,称之为“无”;虽不实,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这虚妄的相,故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心的念头和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就叫做“不一不二”,也就是:‘色’(相)既是空(心),空既是色“(’心‘觅不可得,因而谓之’空‘)。
‘一切唯心造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我们的生活的空间就是和”梦“一样的,如梦、如幻,是真如心的显现。量子学已发现粒子不是物质而是波动的现象——但是科学不知道是心念的波动形成的现象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3
万事万物皆如梦幻泡影,此刻有彼刻无的无常啊。只有深入观想其无常,心才放得下,才不会生烦恼,才不妄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43
这时代正是根器浅时代!
阴气重及浊气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