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儿女,为何能指中国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2:0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1:40
我们美丽的祖国一直被称为华夏大地,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人们,则被称之为“华夏儿女”。自古以来,“华夏儿女”这一直是中国人的统称,那么“华夏儿女”这个称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中国人的统称呢?
华夏大地
但凡是中国人,从下都听说过这样一个神话故事,传说上古时期,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分布有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有着这样几个部落是规模比较大的,以黄帝为代表的“华”部落,以炎帝为代表的“夏”部落,还有蚩尤为代表的九黎氏族部落联盟。在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组成的华夏族部落联盟与蚩尤部族联盟为争夺牧放和浅耕的土地,爆发了涿鹿之战。这场战争不仅让古代中国逐步由野蛮时代开始迈向文明时代,同时也使得获胜的 “华”、 “夏”两族最终走到一起,形成了原始形态的华夏族,并通过与其他部落交流融合,逐渐形成大融合的华夏族,也由此奠定了华夏这一称呼。
黄帝陵
炎帝陵祭祀
在古语中,“夏”是美丽的意思,“华”则是广大之意,“华夏”可以理解为广大而美丽的地方。从周朝始,文化礼仪的兴盛让人们开始意识对比部落民族的优越性,对于华夏族的自我意识增强。中国历史第一次出现了“夏夷之辨”,华夏族正式形成。经历东周诸侯割据的局面之后,秦朝统一六国,并首次建立起了*集权式的强大国家政权,也形成了统一的文字、货币、制度。至此,华夏族开启了以大一统政权为载体的3000年文明。
秦 咸阳宫
在其后的历史长河里,虽然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称谓。但从汉代开始,由于汉王朝的强大和不断扩张,汉朝人的脚步逐渐延伸到西域各国等一些偏远之地,这些外迁而来的汉朝人被当地原住民称之为汉人,久而久之“华夏族”的称谓也逐渐被“汉族”所取代。
汉军征伐
明朝叶盛《水东日记·喜信和勇》记载:“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于华夏矣。”如今我们常用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都是取华夏族的这一层含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2:58
华,是“章服之美”的意思,
夏,是“礼仪之大”的意思。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后由于合并融合,蛮,夷,戎,狄等民族相继融入华夏族,构成后来汉族的主体,
汉族由汉王朝而得名,此前称华夏族,所以汉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体是华夏族,这就是中国之所以称为华夏的原由。
在外人眼里,汉族是一个身着华彩衣服,讲究礼仪的民族。
中国人多为以上后代,故以华夏儿女自称。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4:32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族战败,并入黄帝族,华夏族逐渐形成。华夏集团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两族最初居住在河南他们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民族融合,华夏族正式形成
在外人眼里,汉族是一个身着华彩衣服,讲究礼仪的民族。
中国人多为以上后代,故以华夏儿女自称。
始祖黄帝
华夏之祖即黄帝。《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释黄帝:“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至于华夏一词的来历,有考古学家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后来和燕山脚下的龙图腾标志的部族,形成中华文化的共同体,所以有“华山玫瑰燕山龙”演变发展为“夏商周及晋文公”之说。“夏”即历史上夏朝的先人之称,《大百科全书》说是“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称为夏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
在商朝末期,周人联合*的夏人,炎帝系统的姜姓诸族(其代表为姜太公),以及迁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进而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称为“有夏”(见《尚书》),也称是黄帝的后裔,所以也自称“华”“夏”,后又将周王朝分封出去的诸侯国称作“诸夏”或“诸华”。并以原商朝统治中心地区称为东夏(非诸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6:24
中华儿女与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还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一次,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血缘,其次才是由于文化。在原始社会中,一群人能够长期生活在一起,大概总是一家人、一族人。以后这个部落发展壮大了,才会接纳血缘不同的人群参加。在这个世界上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各民族之间,有些民族特别重视血缘,认为血浓于水,在血缘上有排他性,很不容易接受外来的人群参加;有些民族重视文化,只要外来者接受了我们的文化,我们就欢迎他们参加,不加排斥。中华民族在形成之处就是一个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复合体,以后在发展中也就表现出首重文化不太计较血缘关系的特点。 正因为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具有重文化轻血缘的传统,所以文化色彩较浓的“中华儿女”之称比起学院色彩较浓的“炎黄子孙”之称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8:32
华夏也称“夏”、“诸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1],以区别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四夷),是古代中国的别称,所以华夏儿女自然也就可以被称为中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