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4 05: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29
浉河区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缓倾地形,西部和南部分别是桐柏山和大别山,东部、北部为淮河冲积形成的平原,最高海拔906米,最低海拔54米。
本区西部和南部由桐柏、大别山环抱,地势依次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最高处四望山海拔906.2米,最低处双井河寨,海拔不足70米。境内地形复杂,有山地、丘岗、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区南、西和西南部,面积约105万亩,海拔高度5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300米以上,坡度一般在35度以上,多呈山高坡陡,基石裸露,沟谷深邃,山峦连绵之貌。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由于山体风化强烈,有相当厚的残积物积堆积物,是发展林业、牧业和立休农业的理想环境。
丘岗主要分布于山地东北、淮河以南,面积62万亩,海拔高度一般在200-350米之间,相对高度100米左右,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下,浉河区沿山地外围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是经济作物、稻、麦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沿河平原主要分布在淮河、浉河两岸漫滩上。在区内淮河平原区主要分布在吴家店、游河、双井一带;浉河平原区主要在城区。地表物质为洪积冲积物,地势开阔平坦,地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宜种多种农作物。 浉河区地处淮河以南,属于*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季风气候,具有冷暖适中,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天气多变的气候特征。境内四季平均温度为15.1℃。春季(3、4、5月)气温波动较大,阴雨偏多,季平均气温14.8℃,季平均降水292.2毫米;夏季(6、7、8月)天气炎热、降水集中,干旱、暴雨、水涝时有发生,夏季平均气温为26.6℃,季平均降水为598.4毫米,是全年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在夏季,若夏季风过强,本地就有可能干旱少雨,形成伏旱;若夏季风较弱,降水带会停留在江淮一带,造成本地降水偏多,暴雨成灾。
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5.1℃,年平均地表温度为16.9℃,土层深10厘米以下的地温为16.6℃;全区年平均降水量1109.1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52.3毫米,比降水量多243.3毫米;全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年平均无霜期221天。
浉河区境内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17.72千卡/cm2;年平均日照为2172.9小时,平均日照率为49%;年平均积温为5490.4℃。
区境风向变化具有规律性,一般夏季为偏南风,冬季为偏北风或北风。
全区气候灾害主要有雨涝、旱灾、连阴雨、冰雹、干热风暴,其中以雨涝和旱灾略为严重,平均3—4年一遇。 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以褶皱、断裂为主。 褶皱主要是南湾复式向斜,位于湾水库一带。在区内长约20公里,宽2-3公里。断裂龟山、梅山(安徽)断裂,分布于区南湾水库大坝北侧至龟山一带,走向为290度-295度。倾角为55度-65度,在区内宽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
易家湾断裂,分布于十三里桥铁佛寺至易家湾一带,长约5公里。与龟山断裂平行分布。
石堰断裂和邱家湾断裂,分布于区西部。
桐柏-商城断裂,区内分布于南湾水库以西至柳林一带。
七里棚断裂,区内分布于七里棚-东双河至武胜关一线,宽约100米。
赐儿山断裂,位于双井赐儿山至金牛山十里河一线、长约12公里,是平原与山区的分界。 浉河区处于昆仑山与秦岭褶皱带东延部位、属昆仑秦岭地槽,亦称秦岭褶皱系,出露地层多为古老变质岩系,岩浆岩分布广泛。
区内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既有侵入岩,又有喷出岩。侵入岩主要有变质性基岩(分布在浉河港一带)、基性中性侵入岩(分布有柳林一带),超基性岩(分布在南湾、卧虎一带)、花岗岩(分布于柳林、李家寨、鸡公山一带)。喷出岩呈等轴状分布,比较零星,区内喷出岩多见于琵琶山、谭山包一带,以火山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