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4 05: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7:31
回避型依恋者最后都是怎么治好或者是结婚的?
想要克服回避型依恋带来的诸多缺陷,必须先把这个课题分成两个层面来看。一个是天生具备的“回避型依恋形式”的层面。另一个是无视现实问题的“逃避行为”层面。
依恋形式并不是非全面推翻不可的性质。说起来,这只是人的性格特征。与其站在心理学角度理解,不如用生物学角度来看更恰当。即使拥有这种性格特征,只要能增加性情的稳定性,使其朝安全的方向变化即可。
相较之下,第二个层面的“逃避行为”就真的是非改变不可的课题。如果不去正视现实的问题,一昧逃避,那绝对无法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想要取得属于自己的人生,就非得改掉逃避的习惯。因此,必须先让天生的依恋形式变得更加稳定。
回避型依恋者有一个共通点--不愿意面对问题,能躲过去的事就躲过的,害怕麻烦和改变倾向于用逃避的行为解决所有的矛盾。他们普遍认为“反正就算努力挑战,我也一定会失败,倒不如不要做"。
而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根据的是过去失败或受创伤的经历,因而得出“看吧,我什么都不顺利,挑战只会白白受伤罢了,既然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去做”的结论。
摆脱逃避这件事,等同于取回人生的主动权。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步必须是正视一直以来逃避的问题,勇于谈论关于这个问题的细节。为了恢复到逃避前的自己,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更是能摆脱逃避的必经阶段。
反过来说,已经陷入回避的人,论及过去的受伤体验,是帮助自己恢复的重要步骤。无论不满、愤怒或绝望,都应该全部说出来,回忆过去自己受过的伤,回想造成那次伤害的体验。唯有面对并正视受伤的过去,才能逐渐改变焦灼的事态。
当然,并不是说出伤害体验就能立刻痊愈。如果只是自怨自艾、满口绝望悲伤,那还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康复。只有在不断描述的过程中,从原本认定失败的体验里找到正面意义,改变想法,才有可能掌握“治愈”的关键。
回避型依恋者会逃避的情况,其实很像困在守城中。周遭筑起高高的城墙,原以为能借此保护自己,实际上也等于困在其中无法离开。受伤的心产生恐惧的幻影,使人难以跨越那堵高墙。
每个回避型依恋者,内心都有一道高高的城墙隔绝外界:
说得更具体一点,比如他们怀疑自己会不会遭到旁人刻意的忽视,担心被冷眼相待,害怕再次失败遭人怒骂等,他们受到不安的困惑,动弹不得,从而失去了面对的勇气。
如果大家发现你的伴侣在关系相处在是自负且自傲的态度,那么尽管他有回避问题的特征,也并不一定是回避型依恋者,大家需要谨慎判断了。
一、回避型≠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是*三大依恋模式,它和安全型、焦虑型一样,是概括一个人性格特征的大范围的代名词,而回避型依恋则是回避型的子话题,它是一个小范围的针对性代名词。以大定小,是没有任何严谨性的。回避型依恋也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一抓一大把。
所以,每个人在面对一个疑似回避型依恋的伴侣时,或对自己有模棱两可的定论时,都要谨慎再谨慎,当回避型依恋者能够正视自己最害怕面对的状况。
最初你可能会涌现出排山倒海的痛苦,描述时也会表示“觉得很悲伤,很难受”,然而持续不断的坚持下去,渐渐地它就会转为“或许没想象中的恐怖"“原本以为会非常可怕,慢慢地开始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二、这种心理操作成为暴露疗法或森田疗法。
是在受不安与恐惧所困时,克服困境,突破逃避陷阱的方式之一。这种心理操作要求人们把烦恼等当作人的一种自然感情,来顺其自然地接受和接纳它,不要当作异物去拼命地想排除它。否则,就会由于“求不可得”而引发思想矛盾和精神交互作用,导致内心世界的激烈冲突。
如果能够顺其自然地接纳所有的症状、痛苦以及不安、烦恼等情绪,默默承受和忍受这些带来的痛苦,就可从被束缚的机制中解脱出来,达到“消除或者避免神经质性格的消极面的影响,而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生的*”的积极作用”的目的。
森田疗法的强调不能简单地把消除症状作为治疗的目标,而应该把自己从反复想消除症状的泥潭中解放出来,然后重新调整生活。不要指望也不可能立即消除自己的症状,而是学会带着症状去生活。
三、陷入逃避陷阱中的人往往受困于自己不安的想象之中,这可以称之为预期性不安。特征可以概括为:老为现实生活中还没发生的事杞人忧天,感到担心。
森田疗法不提倡要从导致预期性不安的状况中逃离,而是要主动投入那种状况,借此克服自己想象创造出的恐惧。
回避型依恋者之所以会筑起逃避的高墙,除了内心创造出的恐惧外,同时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过高的期待与理想。这种过高的期待会加剧对失败的恐惧,将逃避的高墙越筑越高。
那么,第二步应该是降低自己的期待值,打破对完美关系的幻想。每一个回避型都应该学会把关系置于脚踏实地的现实层面,能够清楚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也能够坦然接纳伴侣的不完美。
通过第一步的暴露疗法,先去克服对于关系的恐惧和不安感。到了这个阶段,寻求关系顺其自然发展的同时,更需要通过降低期待避免你过早的放弃关系。
当然,与他人对话,共度一段时间也是克服逃避时,很重要的事。有时候,和拥有相同兴趣的人接触,也会是促进活力的源头。
不过,请别忽略其中的陷阱。
通过虚拟的网络社交,我们都可以轻而易举找到一个似乎“志同道合”,聊得来的同伴。即使回避型依恋者在现实生活中冷漠又孤僻,在网络上也可以混的“如鱼得水”。
这种以网络建立起来的关系联结,是不稳定的,无论何时都可以立刻切断的关系。对于陷入逃避陷阱的回避型来讲,网络世界是无法架起通往现实世界的桥梁的。相反,一旦安于待在网络世界中,想要朝现实世界迈出第一步就会变得相当困难。
网络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由于社会*不足,人的“社会脑”会陷入极度的运动不足,甚至造成机能衰退。
此外,随着共鸣系统的停止,依恋系统也很难得到足够的刺激,陷入停滞。这种生活一旦长久持续,就会加强回避型依恋者逃避的倾向。
为了防止这个弊端,你们必须把自己放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去和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打交道。
与人交谈时,从对方的眼神和表情中揣测对方的想法,只要增加这种非语言型交流和肢体接触,就能活化社会脑与依恋系统。回避型依恋者虽然很不擅长和人聊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也不擅长袒露自己的事,更不擅长为了社交而社交的交友方式。
尽管他们对流于表面的往来没有兴趣,但只要交到拥有共同兴趣、志同道合的伙伴,也能最大程度融入其中,享受社交带来的乐趣。对于他们来说,能否拥有充实的人生,关键之一在于是否拥有能与同好相谈甚欢的场合。
当然引导和对待回避型或回避型依恋的方法,是相同的。如果能够把回避型依恋者都治愈,那改善回避型这个大种类的群体,自然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