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沙龙抗战军魂张自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20: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3:18
张自忠,字荩臣,后改为荩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临清。1911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就在这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张自忠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并转入山东法政专门学校。继而投笔从戎,于1914年到奉天(今辽宁)新民县,投奔在那里当团长的临清同乡车震,后随车震投奔冯玉祥。
张自忠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是能吃苦,善学习,天生就是一块当兵的好材料,因此不断得到提升,从见习官以至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后来还在冯玉祥建立的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担任校长。1929年,在国民*军事委员会进行的全*风纪考察中,张自忠任师长的二十五师名列全国陆军第一。检查团总团长刘峙在讲评时说,二十五师有三大特点:第一,全师官兵不分级别服装一致,没有等级差别;第二,从师长到士兵,脸色一致,说明官兵伙食没有区别;第三,从早上八点开始检阅,至中午十二时,没有一个人随便活动或讲话,这种纪律,从来没有见过!1935年12月,时任二十九军军长的宋哲元担任该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秦德纯任北平*,已获中将*的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任察哈尔省*。第二年,张自忠又调任天津*。
军人兼任政界职务,这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事物。平津一带中日两*事力量交叉叠错,*形势极为复杂,作为军事首领、政界要员的宋哲元、张自忠等人,对于日本的侵略野心未能及时有所认识,始终抱有幻想,希望避免正面冲突,维持局面稳定,因此,在对日交往中时有妥协,难免引起国人不满。而自从1937年3月张自忠代表宋哲元访问日本后,又落下了一个“亲日派”的名声,这使他十分苦闷。
卢沟桥事变后,为了避免全军被日军围歼,宋哲元不得不决定带领部队撤往保定。但同时又命令张自忠留下,与日本人周旋,以图缓和形势。张自忠明白,自己已经被人称作“亲日派”了,如果在这种时候居然留了下来,恐怕永远也无法摆脱“汉奸”的罪名了。但是作为军人,他只有服从命令。当夜,宋哲元、秦德纯等人悄然出城。第二天,张自忠前往冀察政务委员会,按照宋哲元的指示,就任代理委员长和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北平*。于是,那顶“大汉奸”的帽子就牢牢地戴在他的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