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好好说话,你也该懂点传播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3 23: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0:43
“在信息时代里,最值钱的东西是表达力和理解力。你能够多准确的表达自己,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还在上大学时候我记在本子上的一句话,我甚至还记得讲课的老师讲过,“你说了,别人是否愿意听,是否听得懂,能听懂多少,这个看似短暂的过程,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前几天在看美国作家埃姆·格里芬的《初始传播学》,书中给传播学下了个很简单易懂的定义:
传播是建立和阐释可激发回应信息的关系过程。如果信息未能激发任何人之上,情感上或行为上的反应,它就不能称之为传播。
试想一下下面的例子:
你有多少次试图劝说男友/老公/父亲戒烟?
你有多少次因为朋友的推荐而买了你原本不喜欢的衣服/书/包包?
你对“呵呵”两个字有什么感觉,你的长辈对此又有什么感觉?
建立信息,传达信息,信息解读与处理,是传播学最有价值的部分。但传播学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对信息的研究,它还包括心理学,社会文化学,修辞学等等内容。《初始传播学》中提供的大致内容板块如下,正是因为其理论内容的五花八门,不管是在日常沟通,公众演讲,销售宣传和企业决策中,我们都能找到传播学的影子。
1. 伯杰的不确定性递减理论
“胡歌代言啊,买买买” & “明明看到广告并不动心的,一看到身边朋友在用,立刻就好想要”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背书效应”,当你推荐东西给朋友或是接受对方的推荐,影响对方购买决策的就不仅仅只是产品本身,更包含了你与对方的“关系”,你们彼此越信任,接受对方推荐的可能性就越高,彼此越疏远,对待产品的客观性则越强。
在很多的情况下,你对广告代言明星的熟悉度也会影响到你的购买*。虽然你与胡歌素不相识,可他代言的广告,仅仅是对偶像的支持吗?你在不知不觉中,其实早已中了传播学的招儿。
《初始传播学》一书中,提到的“不确定性递减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心理现象,简而言之,就是当你对一个人越熟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越多,自我暴露,相似性以及共享网络的增加会减少彼此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促进信息的互换。
在背书效应中,产品正是利用了你与朋友,你与偶像间的“不确定性递减”,将产品本身的特性和“关系”融为一体,将你对朋友及偶像的信任和认知转嫁到对产品的认可上,从而达到“说服你买”的目的。
这个理论对你有什么用?
想安利之前先套近乎,越多的暴露自己的信息越好,提高对方对你的信任度。尽可能多的减少不确定性,才能让对方更愿意听你说话。
我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2.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明知道抽烟是不好的,为什么就不听劝呢?” & “说服孩子先写作业再看电视简直比登天都难”
明明自己讲的是正确的东西,为什么对方还一直坚持己见甚至反驳你呢?
90年代的时候,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老烟民分成两组,一组播放因吸烟而致癌的图片,焦黄的牙齿,发黑的肺叶,以及垂死的病人来给烟民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另一组则播放普通的宣传片,不同年龄段,不同国家的人都手持戒烟标语宣传戒烟。
你猜哪一组的效果会更好?
心理学家们惊讶的发现,当烟民们看完第一组的宣传片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掏出一根烟,先抽上压压惊。反倒是没有受到刺激的第二组表现了更强的戒烟*。
这就是《初识传播学》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实际呈现:
1. 人会本能的规避跟自己现有认知冲突的观点
2. 当某一行为符合最小合理化,人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以迎合公共习惯。
看到这里,你知道想要说服别人做TA不喜欢做的事情要怎么办了吗?
不要制造直接的冲突,将自己的观点包装的温和一点,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来改变对方,而不是通过单纯的说教和威胁来强迫对方就范。人并不是一定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但一旦当他现有的认知和你想要灌输的观点产生直接冲突,不管你有多正确,也说服不了别人。
不要硬推,只能软广。
3. 费希尔的叙事范式
常常看到同样在写作的朋友们感叹,身边人的故事都快被我们写光了,同学朋友前男女友表弟表妹发小同事,闺蜜的姐姐堂哥的干妹姨妈的女儿同学的男友...
为什么所有人都会需要讲故事?为什么有人讲的故事让你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下去,而另一些不是呢?
英国统计学家费希尔提出的理论是:
人际沟通的一切形式几乎都是叙事,听众用理想的标准来判断故事,即:前后是否一致,听起来是否真实。
传播并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则与听话者接受的意愿和可接收的程度密切相关。而故事无疑则是最节省认知能力的形式。通过故事包装的观点会更容易激发认同感,而认同感则直接决定了对方是否愿意因为你的话做出行动或因此产生共鸣,从而从心理上接受你的观点。
想要吸引女神的目光,在茶余饭后的聊天中赚足眼球,除了摆出干巴巴的一堆信息之外,或许你可以尝试,去构建一个轻巧有趣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4. 传播的效果与什么有关?
《初始传播学》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32个与传播相关的理论,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一一举例。但这32个来自不同领域的理论只是为了帮助我们了解一件事,那就是:传播的效果到底与什么有关?
人为什么需要信息的传播,又是通过哪些因素完成信息的传播?
通过上图不难发现,虽然传播的媒介要靠语言,但真正赋予传播以意义的,还是人对于传播事件的解释。
你传递的信息是否可信,与接受者的相关度有多大,与他们的预期是否有差异,能否让他们产生认同感并衍生分享,是否能为对方理清问题,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传播的形式是口头还是书面,是独白还是对话。你传递的信息是否有歧义,对方能否理解你采用的意象或者修辞。
无论是日常聊天还是公共演讲,了解一些传播学的基本原理都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好的信息桥梁。
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传播,就是我说的清,你也听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