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查查宋大峰祖师(佛教)生平事迹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1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06:25
宋大峰祖师者,闽地人也。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宋宝元二年(1039年)诞于豪门,幼性聪颖,才思敏捷,勤研诗文。至长终成大器,金榜题名,位列进士。公凭学识而人仕途,授浙江绍兴县令,为官数载。因目睹朝政*,遂弃官削发皈依佛门,自福建至潮阳之北山修寺以居之。然非因此循入空门而清闲,乃发愿普渡众生。公为僧后,周游四方,博览广采,终成一代高僧,嗣后卓锡于潮阳县西和平里之绵安观。
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公从福建游缘至潮阳之蚝坪乡(今和平),时逢酷暑,久旱无雨,庄稼失收,饿殍遍野,瘟疫流行,满目疮痍。为救民众于厄难之中,公遂结庐于里之桥尾出“后灵豁”(今灵泉寺),设坛祭拜上苍,祈求为民消灾,同时研制良药,施舍于民间,终使病民解厄,公之大德,深得当地乡民崇敬,后遂于“后灵豁”客居。
时“后灵豁”与里间有一大川(今练江)相阻,常年水流湍急,屡有渡江者履舟葬身江底。公不忍生灵遭殃,善念萌生,宏发愿建桥渡来往。
公为建桥沥尽心血,四方奔走,动众捐资,亲临江边,详计造桥事宜。此善举深得民心,一时群情鼎沸。富者捐资献物,贫者勤出劳力,由于人心所向,集腋成裘。一座跨越练江两岸的大桥历时五载,桥筑十六洞时,而大峰祖师圆寂。里人无不悲伤,遂立庙祀之。邑人蔡贡元感大峰恩师而不负众望,负起建桥大任成大峰祖师夙愿,以告慰祖师在天之灵。是年岁末,全长三十余丈,高一丈许,宽九尺,留有十八孔的木石结构大桥终告竣工,乡人上下欢呼,从此渡江无虞。
宋大峰祖师公德无量,千古流芳。他动众捐资,化缘俭节,斥资造桥,为民医治疾病,赠送良药。是继唐代大巅禅师之后的又一代德高望重的高僧。人们至今还念念不忘。历史民间纷纷组织善堂会,以弘扬大峰祖师的功德,义务为当地群众办理丧事,收埋荒野白骨,海上浮尸,海上浮尸,客死他乡的男男*。
各地善堂之义举,正是弘扬宋大峰祖师的功德,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06:26
大峰祖师是北宋末年潮阳著名高僧。据《潮阳县志》只知其来自闽,不知其生平。但民间传说,他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生于公元1039年,卒于公元1125年。原籍浙江温州,出身豪门,自幼聪明好学,后列位进士,当过浙江绍兴县令。为官几年,因不满当时朝政*,不愿同流合污,遂弃官遁入空门,法号大峰。
公元1125年,大峰法师从福建云游到现今的和平。时逢干旱,瘟疫流行,不时可见陈尸在路上,大峰看到这种情形,于是设坛于“狮尾石”(今大峰石)一边念经为百姓祈福,一边清洁饮水,并采药为民众治病。
当时,练江(古大川)连通大海,水流湍急,两岸阻隔,时有覆舟溺死乡民之事发生,大峰祖师急乡民所难,立愿建起和平桥,以通往来。他亲临江边量度江水深浅高下,四处奔走,募众出资。他到福建募捐三年,筹集了一笔捐款,返回潮阳建设和平桥。建炎元年(1127),当桥建至16孔,只差首尾2孔就完工时,大峰因年事高,操劳过度而圆寂。大峰圆寂后,人们为他这种舍己利人的精神所感动,齐心协力继续他未竞的事业,终于建成了和平桥,方便了此地交通。
大峰乐施好善的行为,受到当地人的推崇。兴建善堂救助弱孤者,成为许多潮阳人的善举;形成善堂处处可见的独特景象。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潮汕各类善堂有300多处,大都以大峰祖师为号召。可以这样说大峰祖师是潮汕善堂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