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是计算比什么更长的时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1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6:11
展开1全部历法是计算什么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发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于是人们产生了“日”这个时间概念。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一日,也叫一天。如果用日来计算更长的时间间隔,那么就会出现很大的数字,所以就有必要建立起计量更长时间间隔的单位。自古以来,人们就选取了以回归年为单位的时间计量系统,并且确定了回归年单位和日的关系,以及怎样选取起算点的方法。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历法。回归年也叫太阳年。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产生四季循环的周期就是回归年。一回归年是365.2422天。但是,在历法中,一年必须包含日的整数,称为历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为历年的平均长度能够尽量接近回归年的长度,做了很大的努力。因而历法,经过了多次变革。历法主要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现在通用的阳历,即太阳历,或称格里历。规定阳历的平年一年为365天。一年分为12个月:1、3、5、7、8、10、12是大月,每月31天;2、4、6、8、11是小月,2月是28天,其余月份每月为30天。这样计算下来,阳历每年的时间要比一个回归年短0.2422天,每四年则短0.9688天,即规定凡年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并规定闰年的2月增加一天,为29天。可是阳历四年共有365×4+1=1461天,而回归年四年共有365.2422×4=1460.9688天,即阳历四年比回归年四年约多0.03天,那么阳历四百年就要比回归年四百年约多出3天。也就是说,阳历除了每四年置一闰年外,还要每四百年减去3天,其平均年长度才能更接近于回归年长度。为此,国际上又规定,在每四百年中,只有当世纪年(如1900年,2100年,2200年都称世纪年)的世纪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即逢百之年能被400整除才算闰年,例如,2100年、2200年、2300年都是世纪年,但都不算闰年;而2000年、2400年、2800年既是世纪年,也是闰年。阳历的平均年度长为(365×400+100-3)÷400=365.2425天。这样,它与回归年只相差0.0003天,要经过3000多年两者才有一日之差。显然,其精度已经很高了。因此阳历(即现行公历)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6:11
历法,是指年、月、日等计时单位,以一定的法则组合以计算较长时间的系统。它与天象的观测、太阳的出没、月亮的盈亏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昼夜交替的周期称作“日”,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作“月”,寒暑交往的周期称作“年”。
我国的历法现在通用阴历和阳历,阳历即公历,创始于罗马,后经罗马教皇格里哥利命人修订,所以又称格里哥利历,是现今世界大多数国家运用的历法。阴历又称农历,夏历,旧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
其实阴历并非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通过阴历的年和阳历的年相配合形成,而*历即回历则是纯阴历。
“案暦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后汉书•律历志》中记载的这句说的便是我国古代历法,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岁首的月建不同,所以又叫做三正。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通常所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由于三正岁首的月建不同,四季也就随之而异。夏殷周三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的历日制度,我们阅读先秦古籍有必要了解三正的差异,因为先秦古籍所据以纪时的历日制度并不统一。举例来说,《春秋》和《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要看具体诗篇,例如《小雅·四月》用夏历,《豳风·七月》就是夏历和周历并用,凡言“七月”指夏历,“一之日”等处指周历。
现在被称为夏历(阴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是辛亥*使用西历后,一些人以为中国传统历法行的是夏正,所以就叫夏历。其实现在使用的这部传统历法,其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所以应该叫汉历。从汉武帝开始至今,都采用夏正,后人误以为现在使用的历法是夏历,其实只是用了夏正而已。如今叫做“农历”,是*期间除四旧的结果。
一、《夏小正》
《夏小正》相传是夏代的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历法。原为《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单独成册。《夏小正》正文仅400余字,该书除记载人们根据对天象和物候的观察决定农时季节的内容外,还按10个月的顺序记述了每月的星象,另外,对每月的气象、物候以及应该做的农事和*活动也有记载。例如,书中记载道: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
五月,参则见,初昏大火中。
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
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斗柄悬在下则旦。
八月,辰则伏,参中则旦。
九月,内火,辰系于日。
十月,初昏南门见,织女正北乡则旦。
由《夏小正》给出的记述可以推知,夏代历法的基本轮廓是,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除二月、十一月、十二月之外,每月均以某些显著星象的昏、旦中天,晨见、夕伏来表示节候,这虽然不能算是科学的历法,但称它为物候历和天文历的结合体却是可以的,或更确切地说,在观象授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二、《太初历》
《太初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历法,为汉武帝太初年间邓平、落下闳等人创作。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采用了有利于安排农时的二十四节气,并改变了过去将闰月放在岁末的习惯,依气候冷暖插入闰月。
三、《授时历》
《授时历》是我国古代各种历法中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系郭守敬等做,颁布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是古代历法中使用最久的历法。《授时历》在天文数据、计算方法等方面日臻完善,是古历的巅峰之作,被称为中国古典系统历法的终结之作。此后,西方天文知识逐渐传入并不断影响历法的编纂。
《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1年,较之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6秒,与现行国际通行的公历(格里哥利利)完全相同。《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一部历法,它比格里哥利历要早300多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6:12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