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8 17: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2:35
古人说的中举是指通过通过乡试。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
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但有过失而罢黜的官吏、街头艺人、妓院之人、父母丧事未满三年的,均不准应试。
乡试有利有弊。
乡试是中国科举史上各级考试中最迟出现的一级考试,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而且还是最早退出历史舞培碧尺台的一级考试。乡试是各省人文教育活动的重大事件,对区域*、文化、教育、民风等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清代的乡试制度与明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因而科举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越来越多。
古代的教育制度,官吏制配高度构成封建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制度。科举制度虽产生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但“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却慧纳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性,是中国封建社会难得的较为公平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