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8 20: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6:31
大秦帝国实力强横,为什么一夜之间崩盘?秦始皇犯了最大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大秦帝国是我国历史上历史悠久的一个诸侯国。在大秦帝国长达五百余年成长历程中,秦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这是秦国最终崛起并能一统中华的终极秘笈。
例如:秦穆公重用“五羖大夫”百里奚;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商鞅变法”;秦惠王重用“鬼谷弟子”张仪;秦昭王重用“远交近攻”范睢;秦始皇重用法家韩非、李斯等人。正是秦国历代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使秦国逐渐国富民强,逐渐成为战国诸多国家中最为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秦国祖辈的努力下,秦始皇登上王位后,重用法家思想,行合纵连横之事,重用大将白起、蒙恬、王翦、章邯等,通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逐一消灭了齐、楚、燕、韩、赵、魏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筑长城、修灵渠、创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不但统一了我国的领土,还使我国的文化习惯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使中华大地初步形成“大一统”的思想,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框架,影响影响至今,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
那么,既然大秦帝国实力强横,为什么一夜之间崩盘?秦始皇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那就是他至死都没有立太子!那秦始皇为什么一直不立太子呢?
一、秦始皇与长子扶苏“政见不合”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认为:当时天下刚平定,真是人心动荡、不稳定的时候,那些被消灭国家的贵族必然不甘心失败,会潜伏在暗处,谋求复国与朝廷为敌,应当坚持严刑峻法,警惕人们叛乱,这样才能更好地统治国家,让人民害怕,从而不敢叛乱;而公子扶苏则认为天下既然已经统一,天下经过经过漫长的征战,“人心思安”,应当“与民休息”,放弃“严刑峻法”,用宽松*治理国家。
另外,秦始皇想要杀赵国的那些曾经*他和母亲的人,扶苏站出来反对,“以数直谏上”,请求宽恕他们;秦始皇要修造陵墓,扶苏又劝诫父亲不要耗费太多“资财”;秦始皇要修造“阿房宫”,又被扶苏劝阻。
当时,扶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宽仁”,的确阻止了父亲始皇帝的很多荒唐的举措,为自己赢得了“贤明”的名声,却也让他的父亲,一个贪恋权力,喜欢*的信奉“法家”秦始皇,难免对扶苏产生不满,矛盾就产生了。
皇权不可犯,秦始皇就惩罚扶苏,将他“贬黜”到蒙恬的军队督军,掌“修长城、御匈奴”之事。
二、秦始皇要历练“未来的太子”
虽然,始皇帝与自己的长子扶苏确实存在“政见不合”,还产生了种种矛盾,但始皇帝对他这个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扶苏聪明好学,刚毅勇武,有“贤明”之誉,但是,毕竟扶苏的治理国家的政见还是有道理的,在某种程度上,始皇帝也认同扶苏“人心思安”,应当“与民休息”之说,只是,始皇帝认为还不到这个时候,因为始皇帝明白,国家虽然统一,但是南有蛮夷,北有匈奴,国内仍有不少心怀叵测想要覆灭秦国阴谋复国之辈,国家还远远没有到真正的安定之时,仍需要“足戒备”。
秦始皇就惩罚扶苏,将他“贬黜”到蒙恬军队督军,实在是“明贬实练”,他要“历练”他的长子,他的爱子,只有能够真正具备了统帅军队的才能,掌握了军权,秦始皇才放心将这个国家交给扶苏。秦始皇将扶苏派到蒙恬的军队督军,实际上就是把北方抵御匈奴的数十万大军交给了扶苏掌管,将抵御匈奴入侵的功绩交给扶苏,这也是对扶苏将来接过国家的统治权是有利的。
然而,秦始皇低估了“权利的*”,错信了他的宠臣李斯、赵高二人。毕竟,法家的李斯、和贪恋权力的赵高对信奉儒家的扶苏是不满的。为了自己的权力,李斯、赵高二人伙同胡亥篡改始皇帝遗诏,*得扶苏、蒙恬自杀,使胡亥登上帝位,秦国不但失去了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更是失去了一个“贤明”的继承人。
胡亥即位后,奢糜无度,愈加残暴,引起朝野各方的强烈不满,终于“官*民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反抗暴秦,掀起了著名的“大泽乡起义”,随后四方云动,各地相继发动起义,义军比较有名的首领有楚国人项羽、泗水亭长刘邦等。最终,传承了五百余年的强大的大秦帝国,在浩瀚的人民起义中,仅仅二世便消亡了。
大秦帝国实力强横,之所以一夜之间崩盘,正是因为秦始皇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至死都没有立太子”,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使他秦帝国“千秋万代”的梦想破灭,断送了传承数百年的江山,也断送了盛世,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