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铸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3:25
秦国铸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人估计不会晚于秦献公七年“初行为市”之时,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 秦献公二年迁都栎阳,栎阳“北郤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史记·货殖列传》),在东西南北大商人必经的商道上。秦献公“初行为市”,就是在新都栎阳开始设立市场,设置市吏,管理市场贸易,征收市税。市税收的是货币,这就需要秦国有自己的铸币。秦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影响农业自然经济的稳定。 秦孝公用商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其主要措施是加重征收商人的关卡过往税和市场营业税,这也收的是货币。商鞅认为“食贱者钱重,食贱者则农贫,钱重者则商富”。(《商君书·外内》)钱币掌握在商人手里,商人用来压低粮价使农夫贫穷,这显然是货币大量流通的反映。孝公十四年"初为赋",就是开始向全国人民征收口赋,秦国的口赋也征收的货币。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秦献公、孝公时商品交换发展的程度,国家的许多税收项目要求以货币形态支付,如果没有本国的铸币是不可能的。
秦国的铸币是 圜钱,其初期形态是圆形圆孔。按其重量可分一两型和半两型的两种。一两型的圆形圆孔钱,面孔稍大于背孔,无廓,背平素;面文有“珠重一两·十二”、“珠重一两·十四”,珠是圆或圜的意思,“一两”是面值,“珠重一两”,即这1枚圜钱重量是1两;“十二”、“十四”与纪重无关,可能是铸钱的钱范编号或发行年代;重量多是12克至14克,最重的15.62克,即秦1两或接近1两;钱文大篆体,古朴粗犷,笔划粗细不等,钱肉高低不平,多切凿痕迹,铸法原始,具有早期铸钱特征。丁福保《历代 古钱图说》 、《泉币》期刊等有著录,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西安文管会等有藏品。其可肯定为秦币的理由:首先,此种钱币解放后在扶风,西安、凤翔都有发现,陈直《关中秦汉陶录》卷4著录有“珠重一两·十四”圜钱阴文残青石范一块,钱和范出土地皆属战国秦地;其次,此钱的两字笔划作“睘”,与其他秦币相同,而与赵币的两字绝异。
半两型的称“半圜”钱,亦圆形圆孔,无廓。吴镇烽记录的两枚,面有对称的“半睘”二字,字体大篆,铸法亦较原始,直径较小,重6.9克至7克,将近半两。郑家相看到的一枚“半睘”,言同一两型“纪重圜金出土于陕省,亦属秦国所铸无疑”。只标面值不标地名是秦币的特点。“睘”即圜之古文,半圜即币值相当半个圜钱,与一两型圜钱可能同时或稍后铸行,两者轻重相权,并行流通。可见秦币初期是大小二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