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4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40
德国车比日本车重主要因为以下方面原因:1)为确保高速行驶的操控性稳定性安全性(车体刚性)德国车的底盘用料十足特别结实(同排量德国车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车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宝来/GOILF要低20公里/时只与1.6升的宝来/GOLF相当)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乐部什么车的用户加装平衡杆多就便知其中差异了德国车几乎没有加装平衡杆的而日本车比比皆是!2)德国车发动机底部大多装有高强度防护板而日本车除了中高档车外基本没有装(光这一点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3)德国车采用前后高强度加强型吸能保险杠(确保低速追尾碰撞变形尽可能鞋尽可能不伤及发动机仓内部件减小不必要的维修费用这一方面GOLF便是典型代表)而日本车所谓的碰撞吸能是以牺牲保护汽车内部部件为代价来保护乘客中低速碰撞就会导致碰撞部位严重变形往往伤及内部部件使得维修费用大增这一点飞度便是典型代表);4)同排量德国车的载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车要高出30%(同排量的宝来/高尔夫比花冠载重能力高出150斤)为此德国车的避震弹簧更粗避震装置自然更重5)德国车(比如POLOGOLF等)采用钢板双面镀锌防锈工艺空腔注腊技术多层喷漆工艺等确保车身12年不生锈而日本车给省了6)同排量的车德国车的轮胎宽度往往比日本车大一号由此也增加了重量稍有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移动重量越重的静止物体要克服更大的惯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样汽车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拥堵路况开开停停行驶更加明显日本车之所以轻(相对省油)说难听点是“偷工减料”的结果其所谓的省油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降低安全性与操控性为代价换来的从国际上汽车售价就可看出日本车普遍处于中低档次(凌志等少数高档车除外)日本车是侧重满足用户基本安全和代步要求而设计的至于操控乐趣品味等就免谈了吧买日本车是抬高不了自己的身份的关于汽车的概念欧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横贯欧洲不能有问题美国人想的是我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国人责问为什么使两年以后哪哪都是毛病时是这么说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车上一年也就跑一万公里谁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万公里!日本人开3年就换车了你非得开15年你怨谁”欧美人发明汽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无到有的想象钻研日本人学做汽车是为了赚钱所以他把别人有的拿过来琢磨怎么做的更便宜!日本车打入美洲市场是能源紧张油价上涨的70年代――他最省油大家知道车怎么能省油么――车轻(风阻系数并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风阻系数的作用是与速度有关的)为什么在日本车迅速占领市场的时候欧美人(特别是德国人)却不生产同样省油的廉价车与其竞争呢是因为他们作汽车的目的不一样!德国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想的是把钢板换成铝合金这一下成本高得吓人!日本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直接把2个厚的钢板换成0.8的结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吗真个这么笨吗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但却绝不是笨蛋!前面说了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对汽车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说了二者造汽车的目的不同结果造成什么直接的结果呢举个例子:两个人各自开着日本车和德国车以同样的速度撞墙50公里的时候日本解说员对驾驶员说:“你看这是最新科技:发动机下陷技术保证不会进入驾驶室造成对驾驶员的伤害;这是利用塌缩吸能原理制造的*吸能结构确保其通过充分变形来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车已经报废了)德国的解说员只对驾驶员说了一句话:“看没问题”然后是时速100公里撞完之后德国解说员不好意思地对驾驶员说:“对不起您的车报废了!”日本解说员大声对驾驶员骂道:“活该你死开这么快你还敢撞墙”德国人想的是要把发动机室做坚固以确保在可能出现的事故中尽量把车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为了人的安全要把驾驶室造的更坚固以确保在车的损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的安全日本人想的是为了节约成本把驾驶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证发动机室比驾驶室更不结实就行――这样就不至于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试验能过关)而这两辆车带给人的直接区别是:日本车每百公里省1-2个油每开出一万公里日本车少花几百块油钱――前提是别有事故因为一有事故日本车用于修车甚至换车的综合费用要比德国车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国车的一个保险杠是日本车的几倍德国车需要换保险杠的时候换成是日本车可能已经报废了)想一想你买车花了多少钱你每年能开多少万公里你就知道省这点油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2:40
只要你的产品过关,再配个自己的名字。就行,要去申请营业执照上的经营项目 保险杠这块 真没什么利润,起步很艰难的,如果你做起来了 每个成品的利润大概在300元左右 高档轿车的保险杠。起步为什么难 难再渠道上,没人知道你的产品没人购买你的东西,要想到做好渠道再大额投入生产 先开始只是做样品。 建议做15-25万车型的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