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而后能爱这句话的含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5 13: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2:27
作者 刘磊(好报专栏作家@天津)|来源 好报原创
最近一直有朋友希望我写一下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今早小回忆了一下,自己在这条路上的经验还算丰富,也见过各种姑娘的各种行为和想法(男同胞也一样哈),见过各种或好或坏的感情,觉得自己还是可以谈谈的。于是乎首先,我认为好的爱情唯一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前提就是:独立。
独立?什么叫独立?类似“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之类的话我们已听过很多,也有很多人说我们要先独立,要先让自己活的精彩才能吸引对的人等等,我却认为此话只说对了一半。慢慢来,让我们先从反面看一下,那些充斥于我们身边的不独立的爱情是怎样的。
所谓不独立,无外乎就是对对方有所期待有所渴求,认为爱情是一种获得,或者至少也是一种互补。以下内容男女皆适哈,为图方便从男性角度出发,其实都一样。
有一种不独立的爱情比较幼稚,多见于对爱情抱有完美幻想的人。她们不遗余力的将自己心中最原始的男神形象投射到爱人身上,而全然无视对方身上那些实实在在的缺点。她们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渴望为心中的男神飞蛾扑火般的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就导致了一个特别荒诞的结果:由于交往中的男性都有缺点,所以她们心中的男神形象永远无法被满足,于是她们不是独身就是尴尬的陷入一段心不甘情不愿的感情,直到有一天鼓起勇气和对方说对不起我们不合适然后继续独身;或者偶然的,某个突然出现的男人在某个精彩的瞬间特别符合她心中的男神形象,于是她爱的轰轰烈烈,也在现实的“残忍”下结束的轰轰烈烈。
我之所以说这样的爱情幼稚,并不是说这样的完美男神不存在——这个道理姑娘们也懂。而是说这种完美主义的心理起源于一种极其原始的自恋,一种根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献祭经验:在原始部落中,人们通过牺牲和献祭自己来达到与天神(男性的话多是大地母神)的合一,在这种状态中被献祭的个人是完全消亡的,她融入到她的天神之中,有一种退行到出生前、子宫内胎儿状态的百分百安全感。这时的她一方面再也没有任何恐惧、痛苦或不安的情绪;另一方面她在那一刻也彻底的成为了天神——也就是说,她以彻底丧失独立性、退行到胎儿状态为代价,来获得一种彻彻底底的“上帝”感,这在很多宗教经验中也有过描述,是一种极端的自恋状态。
如果我们相信,我们每个个体都继承了人类千百万年来的心理禀赋,那么我上面所说的就是对的。这种姑娘的爱情观停留在人类心灵史的婴儿期(我也是从这个角度说的幼稚,或许用年幼更合适,毫无贬义),用献祭的精神去渴求一个虚幻的男神,这种不可能达成的悲剧加上姑娘在屡次失望后锲而不舍的坚守,往往会有一丝浪漫主义的气质。所以这类型的姑娘往往都相当有魅力,她们大多个性很强,经济独立有事业心(女强人也不少),有品味有气质,往往还都有一个不错的外表,岁数越大越倾向于独身主义,对速食爱情嗤之以鼻等等。很多人都会觉得她们很独立,她们自己往往更加那么认为——其实她们自己深知,自己只是没有遇到那个让自己情愿飞蛾扑火的男神而已(此类型的另一种情况是小时候受过情伤从此“坚强”)。这是一群最信仰“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人。只是她一直盛开,来的却往往总是狂风。
其实上面这种姑娘虽然高傲,但也能自成一片风景,至少对自己的感觉诚实不欺,甚是可爱。而大多数坏的爱情则源于一种更加普遍的不独立,一种对匮乏的恐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实”的女人(再次强调,男人也一样)。这种依赖也绝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我们把马斯洛那个需求三角摆出来,几乎每个层级都存在着依赖(除了自我实现)。
其中比较原始的,就是被成功学所成功*的,只看重男人购买力的姑娘,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很了解。在她们的观念中认为成熟就是行胜于言,“早已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喜欢她就要用钱来表达,而爱她就要学会为她别出心裁的、创意的花钱。花的越有惊喜越感动满满,这也是一个男人的魅力之源。据我观察,这样的姑娘要么是受教育程度差一些(不是指学历哈,可理解为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么就是家庭条件差一些,往往前者更多。当然了,这种对钱和安全感的依赖总有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包装,她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说辞,静心观察,其乐无穷。
还有一种就是这个社会中最“典型”的依赖者。她们(他们)往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社会地位,有“存量”。出于各种原因,这些人往往常年生活在恐惧之中——最典型的如*内的人(更悲哀的莫过于大学一毕业就进入*的人),她们年纪轻轻就不得不阉割了自己的热情,强迫自己接受*内的那套价值观,在一个极端狭隘的环境中无处可逃,任凭自己被匮乏和恐惧感慢慢侵蚀。于是她们只好将对社会、对自己未来的不安全感、恐惧感都投射到对爱人的选择之中,所以这是恋爱中最讲究条件、讲究门当户对、最刻板封闭的一批人。职称、待遇、五险一金、有房有车——这些外在的评价标准经过层层灌输,把她们吓坏了。这种人见多了以后你甚至会开始相信庸俗的确是可以培养的——在监狱里关久了,每个狱警都是梦中情人。
至于其他比如找自尊的,找跳板的、找泄欲工具的还都算是一些比较非主流的依赖方式,太小众暂且不谈。所以我想说的结论就是,爱情之所以美好,其最大的前提就是独立,相互独立(精神独立更甚于经济独立)。只有我们先管好自己,尽量不在对方身上祈求任何东西;只有我们自己先活得怡然自得,这才是一个成熟的、良性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一点儿都没错。而只有从这个良性的开始出发,两个独立的个体才会有一种正常的、轻松的相互吸引。活了28年,我越来越认同爱情应该产生在两个相似之人中间,那种所谓互补的说法往往都是在寻求非正常的依赖。
所以,我理解的爱情,在彼此独立的大前提之下,起源于两个相似的人。你们在一起时感觉很舒服,可以很开心的做自己。更神奇的是,在相识之前你们彼此的人生经历或许各不相同,但在岁月因缘际会的锤炼下却凑巧都有了一个极其相似的灵魂。你们能从对方身上毫不费力的、轻易的看到自己——或许是曾经的自己,或许是未来的自己,所以王力宏唱道爱你等于爱自己,深以为然。
在我理解的爱情里,那个成熟的爱人永远是最像你的那个人。这样的姑娘我目前遇到过两个,只可惜一个还有些小,我还不太确定她的独立性能否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另一个则早已结婚生子了。所以人生那么长,对的人也未必只有一个,找到了也未必就一定要在一起,只要确知她们的存在,确知有人真的理解我们,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莫大的宽慰。
我当然不会放弃找寻,灵魂这个词其实一点儿都不空,当你找到那个人你就会发现,你们在一开始或许并不默契(当然也可以默契),也没有什么脸红心跳的感觉(当然也可以脸红心跳),也不像我所说第一种人那样爱的轰轰烈烈,但你真的能确知对方的心意,能确知对方身体里那个和你一样的,独立而芬芳的灵魂,你们是如此的相似,那便是属于你的玫瑰。而后你们共同生活,共同培育,共同塑造,你们便会慢慢成为专属于你们彼此的,独一无二的爱人。
独立而后能爱,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