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4 17: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4:06
现代散文家秦牧(原名林觉夫),雕塑家唐大禧等是本镇人。樟林古港是乾隆至咸丰年间(公元1736-1858年)主要对外贸易港口。
樟林古港
樟林,广东澄海市东里镇的一个小村,上世纪初,赫然标入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樟林古港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方圆2平方公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三个重要起源地,也是三个地标,它们分别是南宋时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时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中叶的樟林港。 历经两个世纪的变迁,新兴街繁华不再,但遗迹犹存。近些年,前来寻踪访迹的专家、学者以及侨胞、游人频频出入,老街再度热闹起来,街上的一位老人说,经常有人摄像采访,还有拍电影拍电视剧的前来取景,有的乡民因此还上了镜头。著名汉学家饶宗颐教授就曾说,新兴街是潮人飘洋过海出国谋生的历史见证,将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寻根认祖。如今,新兴街的文化历史价值已引起当地 *** 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开发建设樟林古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予以规划实施。
100多年前,潮州、澄海、饶平、南澳四县(市)在樟林交汇。这里,海阔江宽,宋代就已是潮州东部的盐业中心。明万历年间(1573-1619)近海渔业大有发展,这里迅速成为“渔鲜盈市”的埠头,樟林开始名播潮州。清开海禁,沿海各省商贾渔船,来往更加频繁。因广东商船大桅杆上部及船头均油红漆,故有“红头船”之称。当时,红头船队从这里出发,浩浩荡荡,扬帆远征,成为樟林港的一大特色。时至今日,人们提到红头船,仍会联想到当年樟林港码头上,千千万万华侨先辈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的情景。
樟林古港位于古代的澄海县东北部(现属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辖区)。北与饶平、潮安接壤;与闽西南、赣东南为咫尺之邻;东北迳通南海,畅达五洲重洋;其港埠面积约两平方公里,古时因“遍地樟木,枞灌成林”而得名。
樟林新兴街
樟林古港的新兴街至今已有200岁高龄,历史上潮人祖先飘洋过海出国谋生必经此地,曾经商贾云集货栈成行繁华一时。世事变迁,新兴街依然保存完整,独具特色的清代建设群古韵犹存,其文化历史价值正日益受到潮汕文化界的关注。 从喧闹的都市寻访至新兴街不过数十里路程,却恍若时光倒流,漫步于寂静的老街,古色古香的货栈铺户依稀可辨,一楹一柱、一砖一瓦却因风雨冲洗褪尽颜色,老街难掩满脸沧桑。有谁知道,100年前这里却是一番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新兴街建于嘉庆7年(1802年),其时毗邻韩江出海口的樟林古港正处最鼎盛阶段,有清代粤东“通洋总汇”、潮汕“丝绸之路”之称。早在康熙年间,清廷初弛海禁后,商民集资造船出海,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樟林驶出。此后红头船扬帆远征至国内各大港口甚至东南亚诸国,樟林港货船日夜穿梭,往来频繁,沿港的新兴街相应建起大型货栈,因此又名“货栈街”。
黄道周(1585~1646),中国明代书法家。
字幼平,或作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
天启二年(1622)进士。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唐王时为武英殿大学士。
率兵抗清,至婺源,兵败不屈而死。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
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石斋集》等。 黄道周擅长楷、行、草书,他的楷书溯源锺繇,用笔方劲刚健,有一股不可侵犯之势,主张遒媚加之浑深,所以他的楷书虽刚健如斩钉截铁,而丰腴处仍流露其清秀遒媚。
黄道周楷书流传多为小楷。他的行、草书远承锺繇,再参以索靖草法,他虽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晋人书法,但一反元、明以来柔弱秀丽的弊病,以刚健笔锋和方整的体势来表达晋人的丰韵。
其草书波磔多,含蓄少,方笔多,圆笔少,表现出雄肆奔放的美感。黄道周传世书法代表作品楷书有《孝经》、《石斋逸诗》等,行草书有《山中杂咏卷》、《洗心诗卷》等。
现代散文家秦牧(原名林觉夫),雕塑家唐大禧等是本镇人。樟林古港是乾隆至咸丰年间(公元1736-1858年)主要对外贸易港口。
樟林古港
樟林,广东澄海市东里镇的一个小村,上世纪初,赫然标入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樟林古港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方圆2平方公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三个重要起源地,也是三个地标,它们分别是南宋时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时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中叶的樟林港。 历经两个世纪的变迁,新兴街繁华不再,但遗迹犹存。近些年,前来寻踪访迹的专家、学者以及侨胞、游人频频出入,老街再度热闹起来,街上的一位老人说,经常有人摄像采访,还有拍电影拍电视剧的前来取景,有的乡民因此还上了镜头。著名汉学家饶宗颐教授就曾说,新兴街是潮人飘洋过海出国谋生的历史见证,将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寻根认祖。如今,新兴街的文化历史价值已引起当地 *** 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开发建设樟林古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予以规划实施。
100多年前,潮州、澄海、饶平、南澳四县(市)在樟林交汇。这里,海阔江宽,宋代就已是潮州东部的盐业中心。明万历年间(1573-1619)近海渔业大有发展,这里迅速成为“渔鲜盈市”的埠头,樟林开始名播潮州。清开海禁,沿海各省商贾渔船,来往更加频繁。因广东商船大桅杆上部及船头均油红漆,故有“红头船”之称。当时,红头船队从这里出发,浩浩荡荡,扬帆远征,成为樟林港的一大特色。时至今日,人们提到红头船,仍会联想到当年樟林港码头上,千千万万华侨先辈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谋生的情景。
樟林古港位于古代的澄海县东北部(现属于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辖区)。北与饶平、潮安接壤;与闽西南、赣东南为咫尺之邻;东北迳通南海,畅达五洲重洋;其港埠面积约两平方公里,古时因“遍地樟木,枞灌成林”而得名。
樟林新兴街
樟林古港的新兴街至今已有200岁高龄,历史上潮人祖先飘洋过海出国谋生必经此地,曾经商贾云集货栈成行繁华一时。世事变迁,新兴街依然保存完整,独具特色的清代建设群古韵犹存,其文化历史价值正日益受到潮汕文化界的关注。 从喧闹的都市寻访至新兴街不过数十里路程,却恍若时光倒流,漫步于寂静的老街,古色古香的货栈铺户依稀可辨,一楹一柱、一砖一瓦却因风雨冲洗褪尽颜色,老街难掩满脸沧桑。有谁知道,100年前这里却是一番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新兴街建于嘉庆7年(1802年),其时毗邻韩江出海口的樟林古港正处最鼎盛阶段,有清代粤东“通洋总汇”、潮汕“丝绸之路”之称。早在康熙年间,清廷初弛海禁后,商民集资造船出海,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樟林驶出。此后红头船扬帆远征至国内各大港口甚至东南亚诸国,樟林港货船日夜穿梭,往来频繁,沿港的新兴街相应建起大型货栈,因此又名“货栈街”。
大水泊镇人文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
刘瑜,明代进士。今大水泊镇客岭村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与丛兰同榜中进士。这是文登第一次同榜两进士。刘瑜步入仕途后,所历各职皆有政绩,后升至陕西左参政。
刘启先,字士元,号后如,刘瑜之孙。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任职时秉公办事,卓有政绩,丝毫不为私利所动,品行广受赞誉。著有《春秋说约》《蛩音陋室稿》《新元集》等。
张燕春(1865~1930),清末举人。今大水泊镇山后张家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山东乡试考中举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餐霞斋肆集》。
于氏书香世家。大水泊村于氏世代书香之家,明清两代,进士、举人济济。文献记载,从明代于应第开始,于氏家族就崇文好学,累代不衰。于氏兄弟相处非常友爱,为一方楷模。
一门三进士。于鹏翀,字圣庵。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列三甲第二百七十六名。其弟于鹏翰,字六息,号山白。顺治十二年(1655年)与其长子于涟同榜中进士。于鹏翰列三甲第九十七名,于涟列二甲第五十三名。三年中,一门两代三进士,在文登只此一家。同村人于可讬,与于鹏翰同族,于可讬为孙辈,字阿辅,号龙河。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文登于氏家族的儒学之风,名振胶东。
于令淓,于可托曾孙。字箕来,号方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附贡。赐翰林院检讨。主讲于永平府敬胜书院。工书法,著有《勤贻堂稿》《蔚斋试草》《古今文》《古近体诗》《四书讲义》《族谱》《方石书话》等。
于书佃,于令淓之子。字泉南,号牧叟、田耘、东海散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任济南府学训导。著名书法家。其书遵父训,由颜体入手,学秦篆、汉隶、魏碑,六朝、唐宋无不探求,留下了千古佳作“大明湖”坊额和《大明湖碑记》。
于令淓、于书佃父子位清朝200年间书法百人之列。于氏书法艺术累世不绝。
于克襄。字莲亭。大水泊村人。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著有《铁槎山房闻见录》10卷,《铁槎山诗存》6卷。《铁槎山房闻见录》至今尚存。
于植元(1927-2003),于令淓七世孙,幼承家学,诗书画印俱能。1946年只身去大连,后历任旅大师专副教授、校长,大连师范学院院长、教授等。社会 *** 众多,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在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中日关系史、满族文字、书法美学领域造诣较高,被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终身成就奖。书法以行草见长,进入现代中国著名书法家前20名,先后与12任日本首相有作品交往。竹下登竞选首相时,他送去“能从竹下登龙门”条幅,被日本各大报刊载。后竹下登竞选成功,其作品更是轰动日本,前后应邀访日50余次,日方曾一次向他赠送5吨珍贵日文图书。他为佳能、精工两大公司题写的“唯佳方能”和“精为上工”条幅,被奉为经营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