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造狱,划地为牢 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5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5:07
相传皋陶在掌管司法时,“划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从此,“皋陶造狱,划地为牢”正式流传下来,而造狱的先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被全国上下多数监狱立为自己的神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5:07
相传皋陶在掌管司法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如后代的牢狱。“划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
皋陶,东夷族首领,偃姓,虞夏时人(约公元前21世纪),生于曲阜,上古时著名的*家、思想家、法律家,又名皋繇、咎繇、咎陶、大业,与尧、舜、禹并列为上古四圣。舜时“作士理民”,制法作狱,被后世奉为司法鼻祖。葬于今安徽六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5:08
《汉语成语大词典》对画地为牢的解释是:“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如后代的牢狱。”至于这成语如何形成则只字未提。不过,对于熟悉山西历史的人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
辞典解释说,上古时刑律宽缓,当在何时?在帝挚时吗?显然不是。在探究“息黥补劓”一词时我们得知,帝挚实行的是蚩尤时的五虐之刑。正由于如此,他才失去人心,让弟弟取而代之。而帝尧仁爱子民,一继位就让皋陶当法官,改变酷刑,实行了宽松的刑法。
皋陶采用的也是五刑。不过,这五刑和先前的五刑大为不同。先前的五刑是摧残肉体,他推行的却是五种象刑,也就是象征性的刑罚。象征性的刑罚和实刑的根本区别是一个虚晃一*,一个是来真格的。来真格的就摧残了肉体。这等于说,帝尧时期废止了实刑,仅用虚刑。 这不就是画地为牢吗?
那么,皋陶的五刑是什么样子?台湾学者吴国桢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那些必须在脑门烙印的,就令他们头戴一条黑带子;那些必须割掉鼻子的,就用带红色的泥浆涂满他们的衣服;那些必须处以断足的,就用墨水把他的一只脚全涂黑;那些必须阉割的,就用不相配的鞋子穿在他们的脚上;而那些必须斩首的,就让他们穿一件粗劣的没衣领的短上衣。你看,没有一样是在肉体惩罚。
所以,人们就说那时候是画地为牢。
据说画地为牢还真有其事,就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子,让犯罪和有过的人站在其中,自己反省,这便是早期的牢房。这种无遮无拦的牢房,让当代人看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参观游览过监狱的人,都知道牢房的墙体比一般的墙要厚得多,高得多,无疑是为了防止罪犯逃跑。最有代表性的是洪洞那座明代监狱。因为关押过苏三的缘故,又因为苏三走进剧中的缘故,苏三成了名人,这监狱就被叫成苏三监狱,缘此扬名远近。苏三监狱中有一道南墙特别奇异。奇异之处不在其高,也不在其厚,而在于墙体中间装灌的是沙子。沙子是松散的物体,不会板结,若是囚犯想在墙上掏个洞逃出去,那他就慢慢掏吧,那整堵墙的沙子都会流动过去,够他挖个一年半载的,这怎能不被发现?你不得不叹服古人的聪明。
那为什么帝尧时期就敢画地为牢?而且这画地为牢还真能起到惩治作用?秘密不在刑法本身,而在其外,在于他们重视了社会教化,让人们懂得仁爱,懂得礼貌,懂得犯了罪遭受处罚是很羞耻的。所以,一旦做错了事便心甘情愿地在那圈子里反思过错。形同虚设的牢房约束的不是身体,而是头脑,这就是以德治国的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5:08
指*在一定范围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5:09
相传皋陶在掌管司法时,“划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从此,“皋陶造狱,划地为牢”正式流传下来,而造狱的先驱皋陶,则被尊为狱神,被全国上下多数监狱立为自己的神灵。
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在一定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