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04
蜀漢又稱西蜀、季漢,為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一個政權。於221年由昭烈帝稱帝開始,至263年曹魏攻入蜀地,後主投降為終,共經過43年,二帝統治。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 3 經濟 4 農工商 5 人口文化 6 戰爭 7 封爵的大臣 8 追封諡號的大臣 9 地方行政區域 10 重要人物 11 君主列表及年號一覽 12 註釋 13 參考資料 [編輯] 歷史 東漢末年,經過群雄混戰後,劉備先佔據荊州,再吞併劉璋所統轄的益州的大部分地區及曹操的漢中,於219年自封漢中王。不過於同一年,東吳進攻荊州,殺死守將關羽,使劉備元氣大傷。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為魏後,於成都稱帝,自稱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繼續東漢大統,國號仍為「漢」,也稱為「季漢」。不過,由於之後晉代魏國,所以《三國志》的作者晉官陳壽要以魏為正統,於是因其領土主要在蜀地而把它稱之為「蜀國」、「蜀」,記於「蜀書」當中,而從不使用「漢」這個正式國名,以致後來才有「蜀漢」之稱。宋代唐庚對此做法極為不滿,認為該政權存在四十多年中沒有一天使用過「蜀」字為自己的名稱,而陳壽卻開創史家從未有過的不書國號的怪例[1]。 同年,劉備為關羽報仇,發兵討伐東吳,但被吳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最終撤退到白帝城。劉備於223年四月逝世,諡號為昭烈帝。太子劉禪繼位,由託孤大臣—丞相諸葛亮扶助朝政。225年,諸葛亮出兵南中,利用懷柔*降服南中部落勢力,解決蜀漢的後方問題。在另一方面,諸葛亮與東吳和好,執行聯吳抗曹的*。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期 傳說時期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秦朝 漢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 魏蜀吳 晉朝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南北朝 宋 北魏 齊 梁 東魏 西魏 陳 北齊 北周 隋朝 唐朝 唐朝 武周 唐朝 五代十國 遼 宋朝 北宋 西夏 南宋 金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 共和國 中華民國 (見台灣問題) 顯示▼隱藏▲ 本文為 四川歷史系列條目之一 史前時期 傳說時期 蜀國 巴國 秦朝 蜀郡 巴郡 西漢 益州 成家 東漢 益州 蜀漢 西晉 益州 梁州 成漢 東晉 益州 梁州 西蜀 南北朝 益州 梁州 益州 梁州 巴州 益州總管府 隋朝 益州總管府 唐朝 益州總管府 梁州總管府 劍南道 山南道 劍南東川道 劍南西川道 山南西道 前蜀 後蜀 宋朝 西川路 峽西路 川峽路 李蜀 宋朝 川峽路 西川路 峽西路 成都府路 利州路 梓州路 夔州路 元朝 四川行省 大夏 明朝 四川行省 大西 清朝 四川行省 中華民國 四川省 四川省 西康省 四川省 重慶市 西康省 中華人民 共和國 川西行署區 川東行署區 川南行署區 川北行署區 重慶市 西康省 四川省 四川省 重慶市 228年,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曹魏,卻在街亭戰役中失敗,並不得不依法處斬對此負有重大責任的馬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揮淚斬馬謖」。之後諸葛亮繼續北伐,但一直成效不大。234年,諸葛亮於第五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蜀漢再由蔣琬、費禕、董允等接手扶助劉禪,因此,蜀漢仍保持*清廉。而當時,大將姜維開始實行北伐。到蔣琬、費禕、董允死後,劉禪寵信宦官黃皓,令朝政開始變壞,而姜維在247年至262年不斷的北伐,將蜀漢*壓力加劇,力量日漸消耗。 後來,姜維曾對黃皓作出彈劾,但反被黃皓*害,劉禪也對姜維多次伐魏感到反感。姜維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擁兵北防,內外產生嚴重分歧。而當時曹魏實質控制者司馬昭決定伐蜀,263年八月派鄧艾、諸葛緒、鍾會率三路南下,開始魏滅蜀之戰。漢中被破,鍾會軍雖被姜維擋於劍閣,但鄧艾率軍偷襲涪城,打敗諸葛瞻。十一月,劉禪接受譙周意見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編輯] * 蜀漢政律《蜀科》由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伊籍所編列。後來,劉備逝世,繼位的劉禪幼小,*多由諸葛亮所主持。在朝內制定八務、七戒、六恐、五懼,訓誡大臣;而朝外風氣清廉,人心不亂。 當時實行安撫百姓,展示法度規範,約制官職,嚴格遵從權制,廣開誠心,公平行事;做到盡忠益的人雖有錯,必定賞賜。犯法怠慢的人雖是親人,但都懲罰;如能順從懲罰,雖重罪仍會得釋、巧言令色的人,雖輕罪仍會受重罰;而且刑政雖嚴峻,但都無人怨恨。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董允等都繼續諸葛亮的*;不過後來劉禪寵信宦官黃皓,並開始相信鬼神之說,令朝政開始變壞;儘管如此,到蜀漢滅亡為止,國家政風仍算清廉,有官吏約四萬人。 蜀漢政權始終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劉備率領的原來以荊襄為基本的勢力,與長期居住在益州的本土勢力之間的利益衝突。蜀漢的重要軍政職位,從劉備建國開始就以原班人馬為絕對主導,如:諸葛亮、趙雲、魏延等,而劉璋舊部尤其益州本地世族很少得到重用,即使如李嚴一樣得到托孤重任,仍然免不了被罷官的下場。即使到了政權後期,掌權的大臣諸如蔣琬、費禕等仍然是外地人才,而主將姜維甚至是魏國降將。得不到本地世族的廣泛支持,造成蜀漢中後期人才匱乏,在早先由劉備帶領的人物逐個去世後更為明顯,以至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尷尬局面。 [編輯] 經濟 214年,劉備入蜀後,巴蜀地區財政混亂,劉巴提出鑄直百錢,平衡物價,解決問題。當中五銖錢與直百錢並用,錢面有鑄字「直百五銖」、背有「好右有為」,為犍為郡所鑄,從中知道蜀鑄錢不只在一地。 而蜀漢的收入有田租,但暫未有實例;鹽鐵對蜀漢有不錯的利潤;而南中金、銀、丹、漆、耕牛、戰馬、蜀錦等貢品,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為諸葛亮北伐提供物資;另有其他收入沒有記錄。另一方面,支出包官俸、軍糧、賞賜等,至蜀漢亡時,官府仍有金、銀各二千斤。 [編輯] 農工商 劉備入蜀後,藉着戰國時代李冰所開的都江堰所提供的充足水利,不斷增加耕地的灌溉面積;後至諸葛亮北伐時,為了防護都江堰而任命的督堰官人數已有一千二百人之多,足見其灌溉農業規模之大。蜀漢由於地形上山地較多,除了較主要的灌溉農地以外,幾乎沒有興修水利、屯田的必要,遠不及魏、吳,雖然有督農的官職,但只設在與魏國接壤的前線漢中郡。蜀中雖不缺糧,但受限於地理*,在與魏國作戰時補給線往往較魏國長;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曾在魏地屯田,只為解決運糧問題。而至姜維時,他亦在沓中種麥,但主要作用是避開黃皓。至蜀漢亡時,官府仍有四十多萬斛米糧。 三國中,蜀漢在絲織業最為興盛,以蜀郡為盛產地,稱為「蜀錦」,蜀錦亦多用以外交禮物及賞賜。蜀亡之時,官府藏有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在當時是十分驚人的數目。井鹽也是蜀地特產,為蜀漢其中一項重要工業。三國時期的商業不太發達,一是由於生產量減少,人民多以物易物;二是由於金屬貨幣不流通;三則是由於割據的局面,商人不能遠行。當中,魏、蜀因對立而沒有發生貿易;與東吳則貿易頗多;蜀漢因地處西南,所以鮮有對外域進行貿易。 [編輯] 人口文化 蜀漢擁有二十萬戶,男女共計九十萬,為三國中最少。至263年,蜀已有二十八萬戶,當中蜀郡擁有戶口最多。 因地處著名產茶的西南地區,所以飲茶的風氣甚盛,足以代酒,因此飲酒之風不及魏、吳。民間亦有拜祭鬼神,諸葛亮死後,劉禪初期不與立廟,百姓仍在路上祭祀。朝延中,蜀漢後期,劉禪聽信黃皓、陳祗巫鬼之說,最後間接令蜀漢被曹魏入侵。 [編輯] 戰爭 蜀漢將士,在劉備在位時期最盛時有十多萬人。至蜀亡,仍有將士十萬二千人。蜀漢的對外戰爭多向曹魏發動,最著名是諸葛亮北伐與姜維北伐。然而姜維的北伐卻間接導致蜀漢壓力加劇。蜀漢內部政局較東吳及曹魏平和,除夷陵之戰及諸葛亮南征之外,鮮有內亂或向東吳方面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