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二十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08 11: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19 05:57
17年的新春接近尾声,跨过年头,细数起来,居然已经在北京有20年,也就是说,自己有一多半的生命日子是在这里渡过。
98年读书来到北京。那会儿没有雾霾,但有沙尘暴,天气预报还会报出浮尘的信息。在上学的那几年,春天都会出现黄沙漫天,张口就是满嘴土的情景。有几次,沙尘暴过后,晾晒在水房的衣服上都会重洗下厚厚的一层黄土。
那会北京只有两条地铁:一条2号线,一条中间还不通的1号线。那会的一号线西面从复兴门往西,东边从建国门往东,而两座门之间的1号线还没有修通。那会要去天安门都得从前门站下车。那会的地铁还是有月票的,地铁票还是纸质的,检票全靠人工。也没有现在的安检。
也许是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学校,和外面接触的少,那会的北京人给人感觉很热情。只要你沿途问询,大爷大妈都会特别耐心的告诉你,偶尔还会家长里短的聊聊天。这样的接触,让人觉得这座城市的大气和温暖。与之后当时去过的上海和西安相比,会更喜爱这个北方的大城。
即便上班后的头几年我也喜欢乘坐公交车,看车上乘务和乘客为外地旅客解释换乘的线路,感受着这座城的包容,我也毫不掩饰对这座大气城市的喜爱。
可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座城市慢慢变了。也许是从老北京人被不断被拆出二环、五环;也许是从更多地铁线的开通;也许是因为房价的一路飙升;也许是因为城市资源的有限。在公共场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摩擦。就像昨天,年后上班的第一天,坐地铁上车时,身边一起排队的北京大妈言语很烦躁的抱怨车厢人多、抱怨都挤来北京干嘛。就像坐公交时,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吵架被碰到的次数越来越多,最后的结果有时还会有乘务员的帮腔。过年当一大半的人们都离开这座城市时,能听到还留在这的人的欢呼。还有我身边的朋友,偶然也会诧异的发现,他们也会有言语嫌弃着北京的外来者。于是北京开始像极了之前的上海,上海人嫌弃着所有的外地人,北京人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嫌弃着外地人。
在北京过年的这两年,当所有的外地人都清空回家后,菜场关闭,想买块豆腐找了几家超市都没有,后来想起来,也许和早餐豆浆从现磨变成水冲的一样,磨豆浆和磨豆腐的人都回家了。北京人一面享受着外地人涌入带来的便利红利而不觉,却越来越抱怨着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人说北京这座城是中产阶级居多,如果真是这样,人口和收入的分布应该是一个正态分布的图像,如果真是这样那*差距就不会像现实这么大。因为北京特殊的*因素,会有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挤进这里,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没钱人来这里寻找机会。就像有篇文章里说的那样,一面是有钱人可以为孩子的国际学校修建玻璃罩空气净化系统,一面是温饱无保。这种分布更像是个U型图,两端的人都很多,而被挤在底端的大多数在为有限的城市资源而争夺争吵,也许这也是这座城市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十年,我在这里。从陌生到熟悉,现在却又变得陌生。
终无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