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季度居民存款持续增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2 01: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4:31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新增住户存款占全部新增存款的比重高达64%。
与此相适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2023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这也是2022年2月以来,CPI再次跌破“1”,且比2022年2月的0.9%低了0.2个百分点,创一年来的新低。
一边是居民含蓄持续增加,而且是高位增加,一边是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低,也是低位走低,比2022年9月份2.8%的相对高位下跌了2.1个百分点。对两者而言,看似分属两个门类,数据之间没有直接关联,但是,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都反映出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消费市场的低迷。如果消费市场兴旺,居民消费热情高涨,储蓄意愿就不可能太强。尤其在就业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企业运行还比较困难,居民收入增长不是很快的情况下,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只能说明居民消费和投资的热情都不是很高,特别是消费,呈现明显的信心不足、预期不强。
正是因为居民的消费*不强、信心不足,才导致消费市场低迷,消费价格下行。对居民生活来说,当然是有些积极影响的,能够减少支出。但是,从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的角度分析,就不是一回事了,就需要采取措施,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激发居民的消费*,最大限度地激活消费市场,对经济形成有效拉动,对企业形成正向作用。否则,就有可能陷入通缩泥潭,并给就业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通缩的概率是不大可能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因为,眼下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疫情三年留下的影响,而经济还处于稳步恢复之中,没有步入快车道。能够感觉到恢复较快的,主要是旅游、文化、餐饮、住宿等领域,以及被“价格战”挑起来的汽车需要,生活必需品和住房等方面的消费,还没有出现明显恢复现象,从而对消费市场的整体格局还没有产生积极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储蓄持续增加,除居民消费的*不是很强烈,消费市场仍比较低迷外,与居民的投资热情不高,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目前,股市、银行理财、保险等投资领域状况都不是很好。如果居民的投资*强烈,也是能够有效分散居民储蓄的,而不会形成居民储蓄持续增加的现象。特别是股市,已经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居民只要选择股市投资,就有可能与亏损同行。自然,会让投资者远离股市,继而重拾银行储蓄,让自己的钱稳妥一点,不要去冒太大的风险。
投资热情不高,消费*不强,自然就会储蓄意愿越来越强了。而反映到贷款上,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比起存款来,也是差了一截,说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还没有恢复到旺盛状态。或者是,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放心”状态,仍然是惜贷捂贷,只想给大型企业、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开发商贷款。显然,这是不利于经济恢复和企业走出困境的。
对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和消费价格持续走低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这不是两个孤立的问题,也不是两个没有关联的问题。从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反映出来的居民消费预期不强,从消费价格持续走低反映出来的市场低迷、居民消费热情不够,都可能影响到经济恢复层面,亦即消费尚没有对经济恢复形成有力的拉动作用,居民在消费问题上还过于冷静,特别是住房消费,总体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即便*频出,广大居民也是岿然不动,没有形成消费态势,不仅影响整个消费领域的恢复,更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恢复,开发商的承受能力还能保持多久,是一个问题。
很多专家建议,应当出台更多鼓励消费的*。说实在的,这些建议都是想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出台鼓励消费的*,就是想图一时的利益,想让消费者冲动消费、盲目消费,从而为消费市场恢复创造条件,满足眼前经济利益的需要。实际上,这是透支未来发展的手段,没有实质性意义。相反,会产生较大的负作用。所以,还是要顺其自然,让居民自己去恢复消费信心和热情。只要经济恢复,居民的消费信心就一定能够恢复,这一点,没有任何异议。鼓励居民消费的*,只有一种,那就是发钱。而这,又会为通胀留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