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们为什么选择秋天围猎,有何讲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5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1 22:46
狩猎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谋生技能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狩猎逐渐地具有了娱乐、军事、体育的多重性质,成为习武练兵、强身健体、振奋精神、谋取收获的一项集体性的综合运动。《周礼》中记载君王四季田猎,分别称作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作为礼仪的田猎被后来的统治者沿袭了下来。
在战国之前,狩猎是军事大典,为练兵的综合演习。
唐代帝王的狩猎活动,有正规的规模庞大的田猎和随意灵活、不拘形式的小型打猎,仲冬季节举行的田猎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活动被纳入五礼之一的军礼之中。
清王室起于我国北方的长白山麓,世以狩猎作为练武和谋生的手段,”无辐耕猎,有亭征调”。后来,为了防止八旗军贪图安逸,荒废骑射,清王室恢复了古代狩猎阅军制度。不过这时不是用的射驭,而是骑射。特别是康熙、乾隆两朝,更为重视狩猎,每年都要进行一至二次大的狩猎活动,据《东华录》记载,康熙二十二年开辟了热河木兰围场,把木兰秋狝定作一项大典,集蒙古各部在木兰围猎并进行塞宴,康熙曾告诉他的臣下说:“有人谓朕塞外行围,劳苦军士,不知承平日久,岂可遂忘武备!军旅数兴,师武臣力,克底有功,此皆勤于训练之故也。”康熙把几次平定叛乱的功绩,归功于围猎训练之勤,这说明他本人确是从练武出发进行狩猎的,康熙晚年曾对他的近臣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只,熊二十、豹二十丑、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计矣。”乾隆时还能保持”皆因田猎以讲武事”,其后的几个帝王便把木兰围场作为避暑娱乐之地了。咸丰爱新觉罗奕詝,竟借木兰秋称之名,逃离京城,放弃对英法联军的抵抗,这与木兰秋狝的本意更背道而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1 22:47
猎物在秋冬季节需要储存脂肪和能量,活动频率较多,容易狩猎。
秋冬季节的猎物因保存体能行动缓慢,较易狩猎。
春夏两季,一般的动物都已经繁衍了下一代,出于环境和谐,秋冬季节也是狩猎的好季节。
需要劳逸结合,所以分季节运动读书。
通过运动,得到更好的体魄去治理政事。
基于军事需要,通过狩猎,学习骑射本领,身体力行地为三军将士做榜样。
《吴越春秋》所载《弹歌》可能是最早表现狩猎题材的文学作品。短短的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形象地描写出了包括制造工具在内的狩猎活动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1 22:47
秋天秋高气爽,丰收的季节。春天阴雨绵绵,等天气好了出去踏春,夏天太热,冬天太冷,而且大多动物冬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1 22:48
1、秋忙之后
2、以前留下来的传统,围猎储备冬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1 22:48
很简单,避免农时,*扰百姓,一般都在秋收以后。
还有个原因是这时候野兽都在储备冬天过冬的东西,出没比较多,或者比较肥。
有点联系,不是主要的,你想多了,只是练兵表示尚武而已。秋后处斩才是这个意思,但是打猎主要是考虑农时,不然大臣的口水都把皇帝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