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和白平衡到底哪里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3
色温是用具体数值来表示的白平衡。
白平衡,简单说就是告诉相机什么是白颜色的。相机知道了白色,就能算出别的颜色。各种光源下白色的东西颜色是有些差别的。
如果你的相机能自定义白平衡,对着白纸或者白衬衫等确认即可。等于告诉相机:这是白色的哦。 一般相机都有几种预置好的白平衡,设置到自动即可。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Pa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集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色温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在一般读者眼中,色彩和温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比较头疼的环节。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称为白平衡调整。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白色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最亮的部分是*,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现在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在佳能的数码相机上,一般分为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模式。在白天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当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摄时,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设定在白天模式;如果在室内拍摄,要根据室内灯源来进行设定,一般有钨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钨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如果误把白色平衡设定在白天模式,画面颜色会变得太黄。
照片受拍摄场所的光线影响很大。白平衡就是指对此进行调节的一种功能。在自动模式下颜色不自然时,根据拍摄场所的光线,选择“白天”、“钨灯”、“荧光灯”等模式进行拍摄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需要更*真的色彩,则可以通过手动设置。
除了自动和手动白平衡以外,一些高级点的数码相机还提供了“白平衡包围“功能。一般来说,该功能就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一次拍摄3张照片,一张正常、一张偏蓝、一张偏红,这样就可以让用户进行对比选择,使得拍摄更加灵活。
室内和室外模式,只是针对晴天阳光充足时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钨丝灯泡照明的室内,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光线色调条件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因此,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还是靠手动来调整白平衡。
比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而如果把数码相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位置,数码相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相反,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
在超出自动白平衡调节范围的光线条件下,需要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有些数码相机备有自定义白平衡功能,这样只要对着白纸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操作过程大致如下:1.把数码相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2.将白纸放置好;3.白平衡调到手动位置;4.把镜头对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太阳,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5.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取景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完成。
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效果,通过色温的调节可以获得一些偏色的效果。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的使用,读者在进行拍摄创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实践,根据自己相机的特色和拍摄环境加深对白平衡调节的了解,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就能够获得满意的照片,即使白平衡效果不满意也不用担心,电脑后期处理也能够为您解除这些后顾之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3
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身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色温在电视(发光体)或摄影(反光体)上是可以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的,例如在摄影上我们用3200K的白炽热灯(3200K),但我们在镜头上加上红色滤光镜滤通过一点红光线使照片看起来色温高一点;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电视上减少一点红色(但减太多多少也会影响到正常红色的表现)让画面看起来色温高一点。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电视或者显示屏的色温是如何界定的呢?因为在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都以观众的色温为9300K去摄影的。但是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们有差异,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温约6000K为制作的参考的,所以我们再看那些外来的片子时,就会发现5600K~6500K最适合观看。当然这种差异使我们也会因此觉得猛的看到欧美的电脑或者电视的屏幕时感觉色温偏红,偏暖,有些不大适应。
就是色温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 但是蓝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蓝 6500K蓝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们中国人看了就是偏黄
物体反射出的光彩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像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在阳光、阴霾的天气、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依旧。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摄像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摄像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也就是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可以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整色彩的平衡,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掌握白平衡的调节,就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有了自动调整白平衡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某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同时还具有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调整的精确程度要胜过自动调整,而且一般还都配备了一些预置好的模式,例如阴天、晴天、荧光灯等,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进行调整,相对来说方便一些。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数码相机,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白平衡的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白平衡是这样工作的: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换一个思路来考虑白平衡调整的问题,摄像机在白平衡调整容度之内不会“拒绝”放在镜头前面的被调校景物,就是说镜头可以对着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大多情况下使用白色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是因为白色调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环境的色温,其实很多时候某种环境下白板(卡)并不是白色,多多少少会偏一点蓝或其它的颜色,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会利用蓝天来调白平衡,从而得到偏红*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 白平衡调整 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地域、季节、地面环境、天气、早晚等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4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开;钨丝灯为2760-2900开;荧光灯为3000开;闪光灯为3800开;中午阳光为5400开;电子闪光灯为6000开;蓝天为12000-18000开。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色温与白平衡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简单几句话也无法说明建议你看一下这个,就能明白了,这里介绍了白平衡,其中也有有关色温的知识 http://ke.baidu.com/view/86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4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绝对黑体的辐射和光源在可见区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白平衡,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5
色温是环境中的,白平衡是相机可以调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3
色温是用具体数值来表示的白平衡。
白平衡,简单说就是告诉相机什么是白颜色的。相机知道了白色,就能算出别的颜色。各种光源下白色的东西颜色是有些差别的。
如果你的相机能自定义白平衡,对着白纸或者白衬衫等确认即可。等于告诉相机:这是白色的哦。 一般相机都有几种预置好的白平衡,设置到自动即可。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Pa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集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色温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在一般读者眼中,色彩和温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比较头疼的环节。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称为白平衡调整。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白色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最亮的部分是*,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现在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在佳能的数码相机上,一般分为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模式。在白天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当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摄时,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设定在白天模式;如果在室内拍摄,要根据室内灯源来进行设定,一般有钨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钨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如果误把白色平衡设定在白天模式,画面颜色会变得太黄。
照片受拍摄场所的光线影响很大。白平衡就是指对此进行调节的一种功能。在自动模式下颜色不自然时,根据拍摄场所的光线,选择“白天”、“钨灯”、“荧光灯”等模式进行拍摄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需要更*真的色彩,则可以通过手动设置。
除了自动和手动白平衡以外,一些高级点的数码相机还提供了“白平衡包围“功能。一般来说,该功能就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一次拍摄3张照片,一张正常、一张偏蓝、一张偏红,这样就可以让用户进行对比选择,使得拍摄更加灵活。
室内和室外模式,只是针对晴天阳光充足时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钨丝灯泡照明的室内,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光线色调条件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因此,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还是靠手动来调整白平衡。
比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而如果把数码相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位置,数码相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相反,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
在超出自动白平衡调节范围的光线条件下,需要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有些数码相机备有自定义白平衡功能,这样只要对着白纸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操作过程大致如下:1.把数码相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2.将白纸放置好;3.白平衡调到手动位置;4.把镜头对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太阳,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5.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取景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完成。
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效果,通过色温的调节可以获得一些偏色的效果。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的使用,读者在进行拍摄创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实践,根据自己相机的特色和拍摄环境加深对白平衡调节的了解,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就能够获得满意的照片,即使白平衡效果不满意也不用担心,电脑后期处理也能够为您解除这些后顾之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3
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身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色温在电视(发光体)或摄影(反光体)上是可以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的,例如在摄影上我们用3200K的白炽热灯(3200K),但我们在镜头上加上红色滤光镜滤通过一点红光线使照片看起来色温高一点;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电视上减少一点红色(但减太多多少也会影响到正常红色的表现)让画面看起来色温高一点。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电视或者显示屏的色温是如何界定的呢?因为在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都以观众的色温为9300K去摄影的。但是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们有差异,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温约6000K为制作的参考的,所以我们再看那些外来的片子时,就会发现5600K~6500K最适合观看。当然这种差异使我们也会因此觉得猛的看到欧美的电脑或者电视的屏幕时感觉色温偏红,偏暖,有些不大适应。
就是色温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 但是蓝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蓝 6500K蓝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们中国人看了就是偏黄
物体反射出的光彩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像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在阳光、阴霾的天气、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依旧。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摄像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摄像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也就是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可以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整色彩的平衡,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掌握白平衡的调节,就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有了自动调整白平衡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某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同时还具有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调整的精确程度要胜过自动调整,而且一般还都配备了一些预置好的模式,例如阴天、晴天、荧光灯等,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进行调整,相对来说方便一些。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数码相机,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白平衡的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白平衡是这样工作的: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换一个思路来考虑白平衡调整的问题,摄像机在白平衡调整容度之内不会“拒绝”放在镜头前面的被调校景物,就是说镜头可以对着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大多情况下使用白色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是因为白色调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环境的色温,其实很多时候某种环境下白板(卡)并不是白色,多多少少会偏一点蓝或其它的颜色,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会利用蓝天来调白平衡,从而得到偏红*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 白平衡调整 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地域、季节、地面环境、天气、早晚等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4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开;钨丝灯为2760-2900开;荧光灯为3000开;闪光灯为3800开;中午阳光为5400开;电子闪光灯为6000开;蓝天为12000-18000开。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色温与白平衡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简单几句话也无法说明建议你看一下这个,就能明白了,这里介绍了白平衡,其中也有有关色温的知识 http://ke.baidu.com/view/86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4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绝对黑体的辐射和光源在可见区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白平衡,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5
色温是环境中的,白平衡是相机可以调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3
色温是用具体数值来表示的白平衡。
白平衡,简单说就是告诉相机什么是白颜色的。相机知道了白色,就能算出别的颜色。各种光源下白色的东西颜色是有些差别的。
如果你的相机能自定义白平衡,对着白纸或者白衬衫等确认即可。等于告诉相机:这是白色的哦。 一般相机都有几种预置好的白平衡,设置到自动即可。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Pa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集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色温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在一般读者眼中,色彩和温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比较头疼的环节。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称为白平衡调整。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白色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最亮的部分是*,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现在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在佳能的数码相机上,一般分为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模式。在白天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当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摄时,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设定在白天模式;如果在室内拍摄,要根据室内灯源来进行设定,一般有钨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钨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如果误把白色平衡设定在白天模式,画面颜色会变得太黄。
照片受拍摄场所的光线影响很大。白平衡就是指对此进行调节的一种功能。在自动模式下颜色不自然时,根据拍摄场所的光线,选择“白天”、“钨灯”、“荧光灯”等模式进行拍摄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需要更*真的色彩,则可以通过手动设置。
除了自动和手动白平衡以外,一些高级点的数码相机还提供了“白平衡包围“功能。一般来说,该功能就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一次拍摄3张照片,一张正常、一张偏蓝、一张偏红,这样就可以让用户进行对比选择,使得拍摄更加灵活。
室内和室外模式,只是针对晴天阳光充足时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钨丝灯泡照明的室内,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光线色调条件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因此,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还是靠手动来调整白平衡。
比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而如果把数码相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位置,数码相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相反,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
在超出自动白平衡调节范围的光线条件下,需要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有些数码相机备有自定义白平衡功能,这样只要对着白纸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操作过程大致如下:1.把数码相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2.将白纸放置好;3.白平衡调到手动位置;4.把镜头对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太阳,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5.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取景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完成。
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效果,通过色温的调节可以获得一些偏色的效果。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的使用,读者在进行拍摄创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实践,根据自己相机的特色和拍摄环境加深对白平衡调节的了解,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就能够获得满意的照片,即使白平衡效果不满意也不用担心,电脑后期处理也能够为您解除这些后顾之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3
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身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色温在电视(发光体)或摄影(反光体)上是可以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的,例如在摄影上我们用3200K的白炽热灯(3200K),但我们在镜头上加上红色滤光镜滤通过一点红光线使照片看起来色温高一点;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电视上减少一点红色(但减太多多少也会影响到正常红色的表现)让画面看起来色温高一点。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电视或者显示屏的色温是如何界定的呢?因为在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都以观众的色温为9300K去摄影的。但是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们有差异,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温约6000K为制作的参考的,所以我们再看那些外来的片子时,就会发现5600K~6500K最适合观看。当然这种差异使我们也会因此觉得猛的看到欧美的电脑或者电视的屏幕时感觉色温偏红,偏暖,有些不大适应。
就是色温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 但是蓝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蓝 6500K蓝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们中国人看了就是偏黄
物体反射出的光彩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像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在阳光、阴霾的天气、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依旧。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摄像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摄像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也就是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可以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整色彩的平衡,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掌握白平衡的调节,就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有了自动调整白平衡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某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同时还具有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调整的精确程度要胜过自动调整,而且一般还都配备了一些预置好的模式,例如阴天、晴天、荧光灯等,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进行调整,相对来说方便一些。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数码相机,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白平衡的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白平衡是这样工作的: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换一个思路来考虑白平衡调整的问题,摄像机在白平衡调整容度之内不会“拒绝”放在镜头前面的被调校景物,就是说镜头可以对着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大多情况下使用白色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是因为白色调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环境的色温,其实很多时候某种环境下白板(卡)并不是白色,多多少少会偏一点蓝或其它的颜色,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会利用蓝天来调白平衡,从而得到偏红*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 白平衡调整 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地域、季节、地面环境、天气、早晚等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4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开;钨丝灯为2760-2900开;荧光灯为3000开;闪光灯为3800开;中午阳光为5400开;电子闪光灯为6000开;蓝天为12000-18000开。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色温与白平衡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简单几句话也无法说明建议你看一下这个,就能明白了,这里介绍了白平衡,其中也有有关色温的知识 http://ke.baidu.com/view/86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4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绝对黑体的辐射和光源在可见区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白平衡,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5
色温是环境中的,白平衡是相机可以调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3
色温是用具体数值来表示的白平衡。
白平衡,简单说就是告诉相机什么是白颜色的。相机知道了白色,就能算出别的颜色。各种光源下白色的东西颜色是有些差别的。
如果你的相机能自定义白平衡,对着白纸或者白衬衫等确认即可。等于告诉相机:这是白色的哦。 一般相机都有几种预置好的白平衡,设置到自动即可。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摄氏度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摄氏度时,就变成*,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Pa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集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色温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在一般读者眼中,色彩和温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比较头疼的环节。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称为白平衡调整。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白色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最亮的部分是*,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现在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在佳能的数码相机上,一般分为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模式。在白天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当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摄时,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设定在白天模式;如果在室内拍摄,要根据室内灯源来进行设定,一般有钨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钨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如果误把白色平衡设定在白天模式,画面颜色会变得太黄。
照片受拍摄场所的光线影响很大。白平衡就是指对此进行调节的一种功能。在自动模式下颜色不自然时,根据拍摄场所的光线,选择“白天”、“钨灯”、“荧光灯”等模式进行拍摄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需要更*真的色彩,则可以通过手动设置。
除了自动和手动白平衡以外,一些高级点的数码相机还提供了“白平衡包围“功能。一般来说,该功能就是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一次拍摄3张照片,一张正常、一张偏蓝、一张偏红,这样就可以让用户进行对比选择,使得拍摄更加灵活。
室内和室外模式,只是针对晴天阳光充足时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钨丝灯泡照明的室内,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光线色调条件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因此,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还是靠手动来调整白平衡。
比如: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而如果把数码相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位置,数码相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相反,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
在超出自动白平衡调节范围的光线条件下,需要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的白纸—类的东西,有些数码相机备有自定义白平衡功能,这样只要对着白纸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操作过程大致如下:1.把数码相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2.将白纸放置好;3.白平衡调到手动位置;4.把镜头对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太阳,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5.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取景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完成。
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效果,通过色温的调节可以获得一些偏色的效果。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的使用,读者在进行拍摄创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实践,根据自己相机的特色和拍摄环境加深对白平衡调节的了解,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优势就能够获得满意的照片,即使白平衡效果不满意也不用担心,电脑后期处理也能够为您解除这些后顾之忧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4
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身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色温在电视(发光体)或摄影(反光体)上是可以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的,例如在摄影上我们用3200K的白炽热灯(3200K),但我们在镜头上加上红色滤光镜滤通过一点红光线使照片看起来色温高一点;相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在电视上减少一点红色(但减太多多少也会影响到正常红色的表现)让画面看起来色温高一点。
在色温上的喜好是因人而定的,这跟我们日常看到景物景色有关,例如在接近赤道的人,日常看到的平均色温是在11000K(8000K(黄昏)~17000K(中午)),所以比较喜欢高色温(看起来比较真实),相反的,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平均色温约6000K)的人就比较喜欢低色温的(5600K或6500K),也就是说如果您用一台高色温的电视去表现北极的风景,看起来就感觉偏青;相反的若您用低色温的电视去看*带的风情,您会感觉有点偏红,
电视或者显示屏的色温是如何界定的呢?因为在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都以观众的色温为9300K去摄影的。但是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们有差异,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温约6000K为制作的参考的,所以我们再看那些外来的片子时,就会发现5600K~6500K最适合观看。当然这种差异使我们也会因此觉得猛的看到欧美的电脑或者电视的屏幕时感觉色温偏红,偏暖,有些不大适应。
就是色温黑眼睛的人看9300K是白色的 但是蓝眼睛的人看了就是偏蓝 6500K蓝眼睛的人看了是白色 咱们中国人看了就是偏黄
物体反射出的光彩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一些物体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的大脑可以侦测并且更正像这样的色彩改变,因此不论在阳光、阴霾的天气、室内或荧光下,人们所看到的白色物体颜色依旧。人眼可以进行自我适应,但是数码摄像机就不具有这么智能的功能了,这是由于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数码摄像机就必须模仿人类大脑并根据光线来调整色彩,也就是需要自动或手动调整白平衡来达到令人满意的色彩,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可以自动的感知周围环境,从而调整色彩的平衡,这一对数码摄像机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修正的过程就叫做白平衡的调整。 掌握白平衡的调节,就可以拍摄出真实的色彩画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有数码摄像机都具有了自动调整白平衡功能,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某些型号的数码摄像机同时还具有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调整的精确程度要胜过自动调整,而且一般还都配备了一些预置好的模式,例如阴天、晴天、荧光灯等,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进行调整,相对来说方便一些。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数码相机,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白平衡的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白平衡是这样工作的: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换一个思路来考虑白平衡调整的问题,摄像机在白平衡调整容度之内不会“拒绝”放在镜头前面的被调校景物,就是说镜头可以对着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大多情况下使用白色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是因为白色调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环境的色温,其实很多时候某种环境下白板(卡)并不是白色,多多少少会偏一点蓝或其它的颜色,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会利用蓝天来调白平衡,从而得到偏红*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 白平衡调整 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地域、季节、地面环境、天气、早晚等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4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开;钨丝灯为2760-2900开;荧光灯为3000开;闪光灯为3800开;中午阳光为5400开;电子闪光灯为6000开;蓝天为12000-18000开。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色温与白平衡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简单几句话也无法说明建议你看一下这个,就能明白了,这里介绍了白平衡,其中也有有关色温的知识 http://ke.baidu.com/view/86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5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绝对黑体的辐射和光源在可见区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白平衡,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7:55
色温是环境中的,白平衡是相机可以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