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4 23:02
要说清代的奏折特点,最关键的就是密折制度。而密折制度的特点和价值就在于:低成本,高效率,保密性,可控性。我们一起来看看清代密折的历史。
自顺治皇帝起,清朝开始大量搬弄明朝的*制度,但是也还是注意吸取。当然,有利于皇权巩固的,有利于皇室的,他们都爱不释手,就说这厂卫制度吧。皇帝们开始思考它的得失,认为厂卫是个好东西,但是厂卫有它的劣势,就是耗费人力物力太大,为什么呢?
打个比方说,你要监督某个督抚级别的*,起码要几个人才能搞定,这得开工资把,要吃要睡,还得车马费,搬家费,奖励金等等算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皇帝觉得咱大清国还没有建立多少年,财政也不富裕,这么整,好是好,每个*不敢瞎干活,但是成本也太大,受不了。
于是,康熙皇帝开始试行一种密折制度。就是给予自己的那些亲信一些权力,可以秘密陈奏官事民事,这个关键在一个字“密”,他要求这些*自己亲自写,要保密。当然,康熙使用密奏范围和对象很有限,主要是他的亲信比如魏东亭曹寅等。这些人拥有这样的权力,对于康熙皇帝了解吏治民情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到了雍正时代,他更加完善了密折制度。主要表现在上密折人数范围的扩大、传递方式以及皇帝朱批制度等方面。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雍正皇帝发扬光大了密折制度,不再限于那几个亲信拥有密奏之权了。皇帝甚至还通过密折制定*和推行新政(朱批谕旨),即在密折上朱批后进行。你要问,这保密怎么办呢,如此一来,大家都知晓有个密折制度了,要是互相一通风,那不是全乱套了啊?
皇帝心里是有数的,不会乱套,因为拥有密折之权,即表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殊荣或荣宠,既然是带“密”字号的,自然也规定了相应的惩戒措施,你要是泄露透露了相关内容,就是掉脑袋的买卖,所以,没有那个人敢轻易泄密。雍正时代,大到督抚,小到县令侍卫,各条战线上的人,都可能被雍正赋予密折专奏之权,所以,你的行为举止,都有可能随时被人监视。
史载,雍正扩大密折专奏队伍,仅《朱批谕旨》一书中收到的撰写人,有223人,实际奏折人数在1000人以上。这些拥有密折专奏权的人,不再像明朝一样要设定专人监督,都是朝廷的大官小员,也不会给他们另外发工资,所以,大大减轻了财政开支,这一招,比明朝要高明了许多。
因为密折专奏之人范围多了,内容也就很丰富了,雍正只需要准备一个大柜子,就可以安安心心,不需要到处巡幸就可以知道天下很多事,包括吏治民情等,这样,又节省了很多费用。想当初,康熙皇帝下江南,搞得魏东亭倾家荡产,要是早学雍正,是不是不会发生魏东亭被债务*死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