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逃票的家长:如何用几百块毁掉一个孩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6 00: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0 06:58
这是两个月前的一则热搜新闻,评论中铺天盖地都是嘲笑和指责。
带孩子坐飞机,四个人买了三张票,家长掩护没票的小孩溜进机场。登机后,因空姐发现小孩的未购票行为,本可以准点起飞的飞机不得不让全体乘客下飞机重新接受安检,导致延误5个小时。
民航局的回应,称家长误以为1.2米以下的儿童不需要购票,无故意逃票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
面对这场闹剧,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那个被家长“掩护”着逃票的4岁孩子。
一个4岁的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拎出来扣上逃票者的帽子,被整架飞机的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或者被赶时间的*声斥责着。
这件事情会给他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我不敢想象。
让孩子逃票,在中国并不是罕见的现象。
我见过好多家长在买票量身高时,低声嘱咐孩子“弯腰”、“屈膝”;
过地铁检票闸口把孩子紧紧抓在身前,快速通过;
或者是在火车检票员过来时,迅速把孩子藏进厕所、座位下;
甚至还有逃票家长装作不认识孩子,冷眼旁观孩子接受检票员的质问……
看着孩子不情不愿的表情,听着家长不耐烦地催促着“快点快点,低头呀“的声音,我的心里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被教育着“要诚实守信”,一边又被家长领着去蒙混逃票。
家长占了小便宜,但孩子内心价值观的冲突和扭曲,怎么计算损失呢?
斤斤计较、爱贪便宜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武汉的魏女士平时喜欢贪点小便宜,经常将公司里的饮料水果文具等顺回家,还经常对家人炫耀今天又带了什么东西回来。没想到6岁的女儿将这些话都记在了心里,有次在她的公司,女儿直接拿走了同事桌上的100元钱。
面对魏女士的质问,女儿理直气壮地说:“妈妈,你办公室的东西不是可以随便拿吗?”
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而 父母就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儿童会通过观察父母实施这种行为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今后的行为偏向。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占小便宜并为此洋洋得意,那么孩子就会将这种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所以,为人父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千万别因为那一点点小便宜让孩子失去大格局。
一个总是哭穷的家庭,毁掉孩子轻而易举, 它就像是无孔不入的慢性毒药,时时给孩子*,最终让孩子无处可逃。
有的父母明明家里条件不差,却特别喜欢对着孩子哭穷,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家里没钱,只能靠你好好读书以后赚钱”、”你知道我们挣钱有多辛苦,你要节约一点“、”不要跟别人比,他们家什么条件我们家什么条件,比不起。“
这些话在无形之中给了孩子强烈的心理暗示: 我很穷,我比不上别人,我输不起。
有群友跟我说,从小父母给她灌输的金钱观就是:除了吃饱穿暖,其它的一系列开销都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 她想玩的玩具不敢开口,想买的东西不敢买,该有的快乐也不敢争取。
当时,她的同桌有一个自动铅笔盒,她特别羡慕。但是却碰都不敢碰,也不敢问同桌借来看一看。因为她怕自己弄坏了,赔不起。
初中毕业,班上的同学一起约好出去玩,她犹豫再三和父母开了口。
妈妈一听她要出去玩,首先就是当着所有亲戚的面数落了她一顿,说她浪费钱。说完后从口袋里拿了二十块钱给她,说:“只许花十五块,剩下的钱还给我,今天买肉的钱就被你花完了。”
那天她玩得忧心忡忡,除了两块钱的公交费一分钱都不肯花。并且再也不愿意和同学出去玩了。
一花钱就有负罪感,是父母的哭穷给孩子带来最普遍的感受。
穷养长大的孩子,不敢吃好的,不敢穿好的,看到贵的东西就下意识告诉自己不喜欢,选便宜的。连看个电影都觉得好奢侈,感觉自己是家庭的负累。
我有一个同学,家里是卖早点的,她爸妈经常对她说:“我们站半个小时,才赚几块钱。“所以每花一块钱,她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父母为了这一块钱就要在寒风中多站半个小时。
她总跟我说,每次买稍微贵一点的东西,内心就会不安好久。接触到消费水平高一点的人,就感觉自己和他们不是一类人,不敢和他们说话。
还有,去商场不敢开口试衣服试口红,只有逛便宜的小店才有安全感;同事们聊天的品牌名全部没听过,念不出来,也不敢开口念。
舍不得出去旅游,没有坐过飞机;和别人聊天没有话题,不会开口。
渐渐地,她的朋友越来越少,见识也越来越浅,内心也越来越自卑了。
穷养本身并不是问题,怎么穷养,才是问题。
真正的穷养,是让孩子明白想要得到就得付出,即使生活不富足也不要丧失勇气; 而不是跟孩子哭穷,让他过早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辛酸,为了金钱抹杀自己的情绪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教育孩子时,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自身的言行。而在去年3月,一位妈妈在列车上因儿子不“配合”逃票而对儿子破口大骂。更为过分的是,在列车长出面劝阻后,这位母亲竟然将亲生儿子推给列车长。
在南昌开往北京西的T168次列车上,列车长带领乘务员按照惯例进入硬座车厢查验车票。在5号车厢,一衣着鲜亮的女子指着身后一男孩对列车长说:“列车长,我的儿子才上小学一年级,没超高不用买票哈。”看着身高明显已超过1米2的男孩,列车长表示需要看测量结果,遂将男孩带到车门口的测量处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孩子确实超高,应补孩童票。
“我的儿子我知道,他脱了鞋子量就没有超高。”在测量结束后,女子抛出这句话。对于女子的质疑,列车长又拿来一张报纸垫在地上,帮男孩脱掉鞋子,让他站在报纸上重新测量,结果显示男孩还是超高。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看到这个结果后,女子忽然揪着男孩的耳朵大骂起来。
看到眼前这一幕,列车长才明白过来,在测身高前,女子想叫儿子在量身高时弯着双腿“装矮”来逃票,结果诚实的儿子并没有听妈妈的话。面对怒气冲冲的女子,列车长试图出面相劝,谁知气头上的女子竟然一把将儿子推到列车长面前称:“我没有钱,要补票,你就把孩子带走吧。”随后站起身独自向车厢门口走去。
就在列车长左右为难之际,一直没出声的男孩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说:“阿姨,我今年11岁,已经上四年级了,这是我的压岁钱,我可以给自己补票。”随后从红包中抽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列车长。不少旅客见状,都为男孩的诚实做法竖起了大拇指。此时,孩子的母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转身来到列车长面前,补齐了34.5元的孩童车票钱。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还记得吗,《人民的名义》中,项目*赵德汉贪污的钱堆满了整整一面墙,他却一分也不敢花。贪污事实败露之后,他只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在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总会有一种匮乏感,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稀缺心态”,即 “越缺什么,越在意什么”。
如果从小就被灌输“缺钱”的观念,孩子很有可能会形成强烈的“金钱崇拜”,由衷地觉得钱是个好东西,特别渴望赚钱,又特别不舍得花钱,从而严重影响自己的认知判断能力。
贫困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陷入贫困的思维模式。
贫穷思维就像遗产,不管孩子愿不愿意继承,它都会被刻在孩子的人生里。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