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9: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8:47
自从中国塘岩光滑坡和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发生后,水库滑坡问题得到了水利水电工程界和岩土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在水库选址、可行性论证及工程运营过程中,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度都已大大加强。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滑坡,尤其是古老滑坡体的复活是一个普遍存在而且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李家峡水库的Ⅰ号和Ⅱ号滑坡,龙羊峡水库的龙西滑坡和查东滑坡,三峡工程库区的宝塔滑坡、百换坪滑坡、黄腊石滑坡、鸡扒子滑坡等。水库蓄水过程中,库水位涨落波动及其与暴雨复活作用下,这些滑坡体是否复活、复活的范围及复活后运动模式与动力学过程无疑是值得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涌浪预测的基础。
水库滑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库区水岩作用影响下产生的滑坡;另一类是天然滑坡,无库水直接作用,但有时也可因水库移民开发区的人类工程活动而发生滑动或岸坡大型崩塌。水库滑坡的主要机制为滑动面的水理软化,以及滑动面上渗压增加所导致的有效应力降低。水库滑坡最重要的是软化,泥化,潜蚀,动、静水压力作用的影响。水库滑坡有两种:一种是库水位达到敏感水位后滑体内孔隙水压力分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产生的滑坡;另一种是发生在库水位消落,特别是快速消落期。库水位消落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与岩土体的渗透性和孔隙度有关,库水位快速消落造成失稳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不利的地下水梯度;另一是超孔隙水压力。此外,库水对滑坡体下部的侵蚀、库水位波动造成坡体内部的潜蚀与管涌等均对库岸稳定和滑坡体复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因为水是滑坡发生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滑坡的水文作用研究在国际滑坡学界受到高度重视。地下水渗流方向对斜坡稳定有重要作用。暴雨入渗导致基质吸力减小而造成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导致了浅层滑坡的发生。地下水流造成斜坡土体中出现管涌现象,从而降低了土体的黏聚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尽管对水在滑坡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存在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水文作用造成的滑坡主要是由于滑动面的水理软化及滑动面上渗压增加所导致的有效应力降低所致。暴雨过程中雨水的入渗导致土体饱和度增加,吸力锐减并引起抗剪强度大幅下降。持续暴雨还可以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或在相对隔水层以上出现瞬态地下水流,因此,当持续降雨的历时和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可造成斜坡失稳或滑坡复活。在一定地质背景和力学环境的斜坡需要一定的降雨量、降雨强度或降雨持续时间才能促使斜坡破坏,因而对暴雨滑坡的预报目前主要是根据历史暴雨-滑坡记录,建立滑坡发生的临界雨强-持续时间组合经验统计关系,并根据这一关系对降雨进行监测和预报,从而做出区域性滑坡发生的时间预报。但是,该方法往往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滑坡和雨量记录,而且在同一地区,触发不同物质组成、不同规模的滑坡的雨强-持续时间组合关系往往不同,因而所得到的往往是一种宏观判据,不能适用于特定的斜坡或滑坡。要了解某一特定斜坡在何种降雨条件下可能被破坏,或某一特定滑坡在何种降雨条件下可能复活或部分复活,除应对斜坡土体,尤其是潜在破坏面的物理力学性质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外,还必须定量描述降雨过程中斜坡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有学者根据暴雨诱发滑坡的物理机制,提出了漏桶模型(leaky-barrel model)和水箱模型(tank model)。尽管这些模型适合于单个斜坡或滑坡,但是模型中的经验参数,如排泄系数(drainage coeffi-cient),在很大程度上*了它们的实用性。应该指出,上述关于水在滑坡中的作用研究一般仅限于暴雨滑坡,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的作用机制及其定量过程研究极为少见。
对某一特定的单个滑坡的时间预报,往往采取现场监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变形前兆的地表宏观现象、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来做出滑坡发生的时间预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长江三峡新滩滑坡、湖北秭归县鸡鸣寺滑坡、甘肃永靖黄茨滑坡的成功预报。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滑坡临滑预报,难以定量或半定量给出在何种水文作用条件下该滑坡可能复活。同时由于绝大多数滑坡缺乏系统的综合性监测,一般仅局限于地表或滑坡体内部的变形监测,而且在滑坡变形前期,监测频率一般为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一次,致使所获得的数据难以用来深入探索滑坡发生的水文作用机制。
在我国,对水库滑坡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当属三峡工程库区的滑坡问题。在 “六五”和 “七五” 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和研究,对建坝蓄水前后一些大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蓄水后可能变形剧烈的是目前稳定性较差和正在变形的较厚的松散堆积层滑坡体。重大滑坡监测治理方面,1993年以来实施了链子崖危岩体、黄腊石等滑坡的治理工程,1995年还开始了黄腊石滑坡的监测工作。此外,库区各县市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监测工作站或地质工作站。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其研究结果,尤其是水动力环境变化后的预测仍为定性或半定量,对滑坡体可能复活的范围、复活后的运动模式为缓慢蠕滑还是快速滑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尚欠深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8:47
自从中国塘岩光滑坡和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发生后,水库滑坡问题得到了水利水电工程界和岩土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在水库选址、可行性论证及工程运营过程中,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度都已大大加强。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滑坡,尤其是古老滑坡体的复活是一个普遍存在而且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李家峡水库的Ⅰ号和Ⅱ号滑坡,龙羊峡水库的龙西滑坡和查东滑坡,三峡工程库区的宝塔滑坡、百换坪滑坡、黄腊石滑坡、鸡扒子滑坡等。水库蓄水过程中,库水位涨落波动及其与暴雨复活作用下,这些滑坡体是否复活、复活的范围及复活后运动模式与动力学过程无疑是值得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涌浪预测的基础。
水库滑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库区水岩作用影响下产生的滑坡;另一类是天然滑坡,无库水直接作用,但有时也可因水库移民开发区的人类工程活动而发生滑动或岸坡大型崩塌。水库滑坡的主要机制为滑动面的水理软化,以及滑动面上渗压增加所导致的有效应力降低。水库滑坡最重要的是软化,泥化,潜蚀,动、静水压力作用的影响。水库滑坡有两种:一种是库水位达到敏感水位后滑体内孔隙水压力分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产生的滑坡;另一种是发生在库水位消落,特别是快速消落期。库水位消落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与岩土体的渗透性和孔隙度有关,库水位快速消落造成失稳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不利的地下水梯度;另一是超孔隙水压力。此外,库水对滑坡体下部的侵蚀、库水位波动造成坡体内部的潜蚀与管涌等均对库岸稳定和滑坡体复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因为水是滑坡发生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滑坡的水文作用研究在国际滑坡学界受到高度重视。地下水渗流方向对斜坡稳定有重要作用。暴雨入渗导致基质吸力减小而造成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导致了浅层滑坡的发生。地下水流造成斜坡土体中出现管涌现象,从而降低了土体的黏聚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尽管对水在滑坡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存在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水文作用造成的滑坡主要是由于滑动面的水理软化及滑动面上渗压增加所导致的有效应力降低所致。暴雨过程中雨水的入渗导致土体饱和度增加,吸力锐减并引起抗剪强度大幅下降。持续暴雨还可以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或在相对隔水层以上出现瞬态地下水流,因此,当持续降雨的历时和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可造成斜坡失稳或滑坡复活。在一定地质背景和力学环境的斜坡需要一定的降雨量、降雨强度或降雨持续时间才能促使斜坡破坏,因而对暴雨滑坡的预报目前主要是根据历史暴雨-滑坡记录,建立滑坡发生的临界雨强-持续时间组合经验统计关系,并根据这一关系对降雨进行监测和预报,从而做出区域性滑坡发生的时间预报。但是,该方法往往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滑坡和雨量记录,而且在同一地区,触发不同物质组成、不同规模的滑坡的雨强-持续时间组合关系往往不同,因而所得到的往往是一种宏观判据,不能适用于特定的斜坡或滑坡。要了解某一特定斜坡在何种降雨条件下可能被破坏,或某一特定滑坡在何种降雨条件下可能复活或部分复活,除应对斜坡土体,尤其是潜在破坏面的物理力学性质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外,还必须定量描述降雨过程中斜坡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有学者根据暴雨诱发滑坡的物理机制,提出了漏桶模型(leaky-barrel model)和水箱模型(tank model)。尽管这些模型适合于单个斜坡或滑坡,但是模型中的经验参数,如排泄系数(drainage coeffi-cient),在很大程度上*了它们的实用性。应该指出,上述关于水在滑坡中的作用研究一般仅限于暴雨滑坡,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的作用机制及其定量过程研究极为少见。
对某一特定的单个滑坡的时间预报,往往采取现场监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变形前兆的地表宏观现象、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来做出滑坡发生的时间预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长江三峡新滩滑坡、湖北秭归县鸡鸣寺滑坡、甘肃永靖黄茨滑坡的成功预报。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滑坡临滑预报,难以定量或半定量给出在何种水文作用条件下该滑坡可能复活。同时由于绝大多数滑坡缺乏系统的综合性监测,一般仅局限于地表或滑坡体内部的变形监测,而且在滑坡变形前期,监测频率一般为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一次,致使所获得的数据难以用来深入探索滑坡发生的水文作用机制。
在我国,对水库滑坡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当属三峡工程库区的滑坡问题。在 “六五”和 “七五” 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和研究,对建坝蓄水前后一些大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蓄水后可能变形剧烈的是目前稳定性较差和正在变形的较厚的松散堆积层滑坡体。重大滑坡监测治理方面,1993年以来实施了链子崖危岩体、黄腊石等滑坡的治理工程,1995年还开始了黄腊石滑坡的监测工作。此外,库区各县市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监测工作站或地质工作站。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其研究结果,尤其是水动力环境变化后的预测仍为定性或半定量,对滑坡体可能复活的范围、复活后的运动模式为缓慢蠕滑还是快速滑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尚欠深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8:47
自从中国塘岩光滑坡和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发生后,水库滑坡问题得到了水利水电工程界和岩土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在水库选址、可行性论证及工程运营过程中,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度都已大大加强。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滑坡,尤其是古老滑坡体的复活是一个普遍存在而且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李家峡水库的Ⅰ号和Ⅱ号滑坡,龙羊峡水库的龙西滑坡和查东滑坡,三峡工程库区的宝塔滑坡、百换坪滑坡、黄腊石滑坡、鸡扒子滑坡等。水库蓄水过程中,库水位涨落波动及其与暴雨复活作用下,这些滑坡体是否复活、复活的范围及复活后运动模式与动力学过程无疑是值得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涌浪预测的基础。
水库滑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库区水岩作用影响下产生的滑坡;另一类是天然滑坡,无库水直接作用,但有时也可因水库移民开发区的人类工程活动而发生滑动或岸坡大型崩塌。水库滑坡的主要机制为滑动面的水理软化,以及滑动面上渗压增加所导致的有效应力降低。水库滑坡最重要的是软化,泥化,潜蚀,动、静水压力作用的影响。水库滑坡有两种:一种是库水位达到敏感水位后滑体内孔隙水压力分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产生的滑坡;另一种是发生在库水位消落,特别是快速消落期。库水位消落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与岩土体的渗透性和孔隙度有关,库水位快速消落造成失稳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不利的地下水梯度;另一是超孔隙水压力。此外,库水对滑坡体下部的侵蚀、库水位波动造成坡体内部的潜蚀与管涌等均对库岸稳定和滑坡体复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因为水是滑坡发生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滑坡的水文作用研究在国际滑坡学界受到高度重视。地下水渗流方向对斜坡稳定有重要作用。暴雨入渗导致基质吸力减小而造成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导致了浅层滑坡的发生。地下水流造成斜坡土体中出现管涌现象,从而降低了土体的黏聚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尽管对水在滑坡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存在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水文作用造成的滑坡主要是由于滑动面的水理软化及滑动面上渗压增加所导致的有效应力降低所致。暴雨过程中雨水的入渗导致土体饱和度增加,吸力锐减并引起抗剪强度大幅下降。持续暴雨还可以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或在相对隔水层以上出现瞬态地下水流,因此,当持续降雨的历时和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可造成斜坡失稳或滑坡复活。在一定地质背景和力学环境的斜坡需要一定的降雨量、降雨强度或降雨持续时间才能促使斜坡破坏,因而对暴雨滑坡的预报目前主要是根据历史暴雨-滑坡记录,建立滑坡发生的临界雨强-持续时间组合经验统计关系,并根据这一关系对降雨进行监测和预报,从而做出区域性滑坡发生的时间预报。但是,该方法往往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滑坡和雨量记录,而且在同一地区,触发不同物质组成、不同规模的滑坡的雨强-持续时间组合关系往往不同,因而所得到的往往是一种宏观判据,不能适用于特定的斜坡或滑坡。要了解某一特定斜坡在何种降雨条件下可能被破坏,或某一特定滑坡在何种降雨条件下可能复活或部分复活,除应对斜坡土体,尤其是潜在破坏面的物理力学性质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外,还必须定量描述降雨过程中斜坡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有学者根据暴雨诱发滑坡的物理机制,提出了漏桶模型(leaky-barrel model)和水箱模型(tank model)。尽管这些模型适合于单个斜坡或滑坡,但是模型中的经验参数,如排泄系数(drainage coeffi-cient),在很大程度上*了它们的实用性。应该指出,上述关于水在滑坡中的作用研究一般仅限于暴雨滑坡,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的作用机制及其定量过程研究极为少见。
对某一特定的单个滑坡的时间预报,往往采取现场监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变形前兆的地表宏观现象、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来做出滑坡发生的时间预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长江三峡新滩滑坡、湖北秭归县鸡鸣寺滑坡、甘肃永靖黄茨滑坡的成功预报。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滑坡临滑预报,难以定量或半定量给出在何种水文作用条件下该滑坡可能复活。同时由于绝大多数滑坡缺乏系统的综合性监测,一般仅局限于地表或滑坡体内部的变形监测,而且在滑坡变形前期,监测频率一般为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一次,致使所获得的数据难以用来深入探索滑坡发生的水文作用机制。
在我国,对水库滑坡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当属三峡工程库区的滑坡问题。在 “六五”和 “七五” 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和研究,对建坝蓄水前后一些大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蓄水后可能变形剧烈的是目前稳定性较差和正在变形的较厚的松散堆积层滑坡体。重大滑坡监测治理方面,1993年以来实施了链子崖危岩体、黄腊石等滑坡的治理工程,1995年还开始了黄腊石滑坡的监测工作。此外,库区各县市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监测工作站或地质工作站。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其研究结果,尤其是水动力环境变化后的预测仍为定性或半定量,对滑坡体可能复活的范围、复活后的运动模式为缓慢蠕滑还是快速滑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尚欠深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8:47
自从中国塘岩光滑坡和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发生后,水库滑坡问题得到了水利水电工程界和岩土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在水库选址、可行性论证及工程运营过程中,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度都已大大加强。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滑坡,尤其是古老滑坡体的复活是一个普遍存在而且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李家峡水库的Ⅰ号和Ⅱ号滑坡,龙羊峡水库的龙西滑坡和查东滑坡,三峡工程库区的宝塔滑坡、百换坪滑坡、黄腊石滑坡、鸡扒子滑坡等。水库蓄水过程中,库水位涨落波动及其与暴雨复活作用下,这些滑坡体是否复活、复活的范围及复活后运动模式与动力学过程无疑是值得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涌浪预测的基础。
水库滑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库区水岩作用影响下产生的滑坡;另一类是天然滑坡,无库水直接作用,但有时也可因水库移民开发区的人类工程活动而发生滑动或岸坡大型崩塌。水库滑坡的主要机制为滑动面的水理软化,以及滑动面上渗压增加所导致的有效应力降低。水库滑坡最重要的是软化,泥化,潜蚀,动、静水压力作用的影响。水库滑坡有两种:一种是库水位达到敏感水位后滑体内孔隙水压力分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中产生的滑坡;另一种是发生在库水位消落,特别是快速消落期。库水位消落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与岩土体的渗透性和孔隙度有关,库水位快速消落造成失稳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不利的地下水梯度;另一是超孔隙水压力。此外,库水对滑坡体下部的侵蚀、库水位波动造成坡体内部的潜蚀与管涌等均对库岸稳定和滑坡体复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正因为水是滑坡发生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滑坡的水文作用研究在国际滑坡学界受到高度重视。地下水渗流方向对斜坡稳定有重要作用。暴雨入渗导致基质吸力减小而造成土体强度降低,从而导致了浅层滑坡的发生。地下水流造成斜坡土体中出现管涌现象,从而降低了土体的黏聚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尽管对水在滑坡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存在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水文作用造成的滑坡主要是由于滑动面的水理软化及滑动面上渗压增加所导致的有效应力降低所致。暴雨过程中雨水的入渗导致土体饱和度增加,吸力锐减并引起抗剪强度大幅下降。持续暴雨还可以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或在相对隔水层以上出现瞬态地下水流,因此,当持续降雨的历时和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可造成斜坡失稳或滑坡复活。在一定地质背景和力学环境的斜坡需要一定的降雨量、降雨强度或降雨持续时间才能促使斜坡破坏,因而对暴雨滑坡的预报目前主要是根据历史暴雨-滑坡记录,建立滑坡发生的临界雨强-持续时间组合经验统计关系,并根据这一关系对降雨进行监测和预报,从而做出区域性滑坡发生的时间预报。但是,该方法往往需要有相当长时间的滑坡和雨量记录,而且在同一地区,触发不同物质组成、不同规模的滑坡的雨强-持续时间组合关系往往不同,因而所得到的往往是一种宏观判据,不能适用于特定的斜坡或滑坡。要了解某一特定斜坡在何种降雨条件下可能被破坏,或某一特定滑坡在何种降雨条件下可能复活或部分复活,除应对斜坡土体,尤其是潜在破坏面的物理力学性质开展系统的试验研究外,还必须定量描述降雨过程中斜坡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有学者根据暴雨诱发滑坡的物理机制,提出了漏桶模型(leaky-barrel model)和水箱模型(tank model)。尽管这些模型适合于单个斜坡或滑坡,但是模型中的经验参数,如排泄系数(drainage coeffi-cient),在很大程度上*了它们的实用性。应该指出,上述关于水在滑坡中的作用研究一般仅限于暴雨滑坡,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的作用机制及其定量过程研究极为少见。
对某一特定的单个滑坡的时间预报,往往采取现场监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变形前兆的地表宏观现象、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来做出滑坡发生的时间预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长江三峡新滩滑坡、湖北秭归县鸡鸣寺滑坡、甘肃永靖黄茨滑坡的成功预报。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滑坡临滑预报,难以定量或半定量给出在何种水文作用条件下该滑坡可能复活。同时由于绝大多数滑坡缺乏系统的综合性监测,一般仅局限于地表或滑坡体内部的变形监测,而且在滑坡变形前期,监测频率一般为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一次,致使所获得的数据难以用来深入探索滑坡发生的水文作用机制。
在我国,对水库滑坡问题研究较为深入的当属三峡工程库区的滑坡问题。在 “六五”和 “七五” 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勘查和研究,对建坝蓄水前后一些大型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蓄水后可能变形剧烈的是目前稳定性较差和正在变形的较厚的松散堆积层滑坡体。重大滑坡监测治理方面,1993年以来实施了链子崖危岩体、黄腊石等滑坡的治理工程,1995年还开始了黄腊石滑坡的监测工作。此外,库区各县市建立了滑坡泥石流监测工作站或地质工作站。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其研究结果,尤其是水动力环境变化后的预测仍为定性或半定量,对滑坡体可能复活的范围、复活后的运动模式为缓慢蠕滑还是快速滑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尚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