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黄口”“束发”“弱冠”,古代年龄都是怎么分类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9:0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1、赤子(未满一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2、孩提(2-3岁)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3、垂髫(3-9岁)

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4、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刚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

5、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6、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7、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

8、而立之年(30岁)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9、不惑之年(40岁)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会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也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10、知天命(50岁)

“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

11、六十耳顺,七十从心  

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但又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平静之中有着活泼和聪敏,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12、耄耋(*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3、期颐(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1、赤子(未满一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2、孩提(2-3岁)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3、垂髫(3-9岁)

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4、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刚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

5、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6、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7、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

8、而立之年(30岁)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9、不惑之年(40岁)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会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也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10、知天命(50岁)

“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

11、六十耳顺,七十从心  

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但又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平静之中有着活泼和聪敏,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12、耄耋(*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3、期颐(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1、赤子(未满一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2、孩提(2-3岁)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3、垂髫(3-9岁)

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4、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刚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

5、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6、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7、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

8、而立之年(30岁)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9、不惑之年(40岁)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会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也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10、知天命(50岁)

“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

11、六十耳顺,七十从心  

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但又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平静之中有着活泼和聪敏,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12、耄耋(*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3、期颐(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8

先看看古代岁年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5岁(男)---成童;也称束发;

20岁(男)---弱冠、冠、加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称谓解释: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指男子。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及艾:指50岁。

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冠礼和笄礼,说穿了,就是改变法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发的。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边,有如牛头;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女孩状如树桠,叫做“丫头”。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

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来宾,叫“筮日”和“筮宾”。届时,来宾就在一定的礼仪程序中把规定的服饰授予该青年,并为他们取一个“字”。宾取之字与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联系。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称。直到*年间,中国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气,都要称对方的字,有如*人之称“父名”。卑者对尊者说话,只能称字,且字之后还要加职衔,或加先生。尊者对卑者说话,则直呼其名,不称字。但是,无论尊卑,自称都不能称字,如果自己称字,便是失礼,也是大笑话。

以此观之,古人15乃成童(束发)之年,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至于现在游戏中所说十五立志成年,也实有争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8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8

先看看古代岁年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5岁(男)---成童;也称束发;

20岁(男)---弱冠、冠、加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称谓解释: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指男子。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及艾:指50岁。

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冠礼和笄礼,说穿了,就是改变法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发的。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边,有如牛头;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女孩状如树桠,叫做“丫头”。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

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来宾,叫“筮日”和“筮宾”。届时,来宾就在一定的礼仪程序中把规定的服饰授予该青年,并为他们取一个“字”。宾取之字与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联系。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称。直到*年间,中国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气,都要称对方的字,有如*人之称“父名”。卑者对尊者说话,只能称字,且字之后还要加职衔,或加先生。尊者对卑者说话,则直呼其名,不称字。但是,无论尊卑,自称都不能称字,如果自己称字,便是失礼,也是大笑话。

以此观之,古人15乃成童(束发)之年,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至于现在游戏中所说十五立志成年,也实有争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1、赤子(未满一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2、孩提(2-3岁)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3、垂髫(3-9岁)

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4、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刚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

5、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6、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7、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

8、而立之年(30岁)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9、不惑之年(40岁)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会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也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10、知天命(50岁)

“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

11、六十耳顺,七十从心  

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但又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平静之中有着活泼和聪敏,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12、耄耋(*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3、期颐(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8

先看看古代岁年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5岁(男)---成童;也称束发;

20岁(男)---弱冠、冠、加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称谓解释: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指男子。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及艾:指50岁。

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冠礼和笄礼,说穿了,就是改变法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发的。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边,有如牛头;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女孩状如树桠,叫做“丫头”。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

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来宾,叫“筮日”和“筮宾”。届时,来宾就在一定的礼仪程序中把规定的服饰授予该青年,并为他们取一个“字”。宾取之字与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联系。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称。直到*年间,中国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气,都要称对方的字,有如*人之称“父名”。卑者对尊者说话,只能称字,且字之后还要加职衔,或加先生。尊者对卑者说话,则直呼其名,不称字。但是,无论尊卑,自称都不能称字,如果自己称字,便是失礼,也是大笑话。

以此观之,古人15乃成童(束发)之年,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至于现在游戏中所说十五立志成年,也实有争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8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9

我也不会-_-||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8

先看看古代岁年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5岁(男)---成童;也称束发;

20岁(男)---弱冠、冠、加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称谓解释: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指男子。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及艾:指50岁。

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冠礼和笄礼,说穿了,就是改变法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发的。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边,有如牛头;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女孩状如树桠,叫做“丫头”。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

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来宾,叫“筮日”和“筮宾”。届时,来宾就在一定的礼仪程序中把规定的服饰授予该青年,并为他们取一个“字”。宾取之字与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联系。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称。直到*年间,中国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气,都要称对方的字,有如*人之称“父名”。卑者对尊者说话,只能称字,且字之后还要加职衔,或加先生。尊者对卑者说话,则直呼其名,不称字。但是,无论尊卑,自称都不能称字,如果自己称字,便是失礼,也是大笑话。

以此观之,古人15乃成童(束发)之年,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至于现在游戏中所说十五立志成年,也实有争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7

1、赤子(未满一岁)

初生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古人将这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赤子之心,说的就是一颗如同初生儿一样纤尘不染的纯洁心。

2、孩提(2-3岁)

这时婴儿已经长大了一点,但还不会走路,得大人抱着。“提”,是指大人抓住孩子的两腋将他抱起来的动作,而“孩”也不是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形容孩子在襁褓中咯咯的笑声。

3、垂髫(3-9岁)

孩子在9岁之前不扎辫子,头发自然垂下,叫“垂髫”。9岁之后,才把头发分两边各扎一个结,像两个羊角,叫“总角”。

4、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粉白的花刚刚萌发,充满娇俏的灵气。

5、束发(15岁)

到了15岁,古时的少男少女要将头上的两个“总角”解散,男孩扎成一束髻,表示成童。女孩则到了可以婚嫁的年龄,要用笄[jī]子盘起头发,开始学习各种生活技艺。

6、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

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

7、弱冠(男子20岁)

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的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犹未壮,所以又称“弱冠”。

8、而立之年(30岁)

2000多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从此“三十”就成了中国人衡量男儿是否有能力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9、不惑之年(40岁)

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会有了洞悉般的明察,不会因蛊惑而沸腾,也不会因诬言而颓废。

10、知天命(50岁)

“知天命”,许多人会误解成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是对得失淡然。

11、六十耳顺,七十从心  

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但又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平静之中有着活泼和聪敏,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

12、耄耋(*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13、期颐(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8

先看看古代岁年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5岁(男)---成童;也称束发;

20岁(男)---弱冠、冠、加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称谓解释: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指男子。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及艾:指50岁。

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

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冠礼和笄礼,说穿了,就是改变法式。清代以前,古人是留全发的。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边,有如牛头;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女孩状如树桠,叫做“丫头”。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

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来宾,叫“筮日”和“筮宾”。届时,来宾就在一定的礼仪程序中把规定的服饰授予该青年,并为他们取一个“字”。宾取之字与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联系。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称。直到*年间,中国人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气,都要称对方的字,有如*人之称“父名”。卑者对尊者说话,只能称字,且字之后还要加职衔,或加先生。尊者对卑者说话,则直呼其名,不称字。但是,无论尊卑,自称都不能称字,如果自己称字,便是失礼,也是大笑话。

以此观之,古人15乃成童(束发)之年,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至于现在游戏中所说十五立志成年,也实有争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58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结核病是什么样的疾病? 曹丕17岁得了肺痨,明知自己命不长久,还要强争王位,是不是很自私呢?_百... 古代小说常出现的病名 急求一篇"生活小窍门"(500字)的作文 至今最有什么小妙招 健康的戒烟方法 笔记本电池锁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黑龙江债权转让合同纠纷该怎样取证 安徽债权转让合同纠纷应该怎么样取证 房产官司律师费多少 中国古代男子为什么要束发和盘发呢? 古代男子,如果束发的话是表示什么? 古代男子束发的叫什么?像簪子一样贴在后面的那种 古代男子,有家室时是束发还是不束发? 古人都是束发的,电视剧中的半束发符合古代礼制吗? 古人束发指的是什么年龄? 古人束发指的是什么年龄 古代女子束发有什么讲究,会象征什么地位吗? 古代的男子都要束发吗?那么古人为何要束发? 古人以把头发束起代表什么 古人束发、加冠的细节 县城开四川特色火锅店怎么样? 呷哺呷哺火锅店的员工服务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小题应该设置为哪些呢??? 开一家火锅店应该如何经营? 北京火锅餐饮市场分析 开连锁火锅店会面临哪些难题? 餐饮创业开火锅店生意为什么这么火? 如何写市场调查报告或案例分析 宝宝大便中带一点黑色一条条的是什么东西 宝宝大便里有黑的东西? 古人都是“束发右衽”吗 ”束发而就大学“,为什么古代十五岁男孩成束发? 2021年4月30日14,59分出生的男孩五行属什么?取什么名字配? 属牛男孩子姓冯缺木火取名冯曹轩是否可以 男孩,属牛姓杨,八子缺火缺木应该取什么名字出生农历7月16下午4点,父母属龙 我儿子缺木缺火,姓缪请大神帮忙取名 win10的显卡设置在哪 win10,nvidia显卡怎么设置 图片上的电话手表屏幕卡着了电话挂不掉,关机管不了怎么办? 电话手表图片 电话手表可以接受图片吗? 带手表电话的和普通的移动怎么发图片 怎样把图片上传到电话手表上。 手表电话有什么特点? 请问微聊时怎么在手机端发图片到电话手表? 电话手表拍照后照片在哪里 电话手表的图案怎么换? 具有lcp的企业有哪些??? 液晶聚合物LCP的高温塑料都有些什么型号? 日本化工巨头企业(主要指工程塑料)有哪些?各在哪些领域有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