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书笔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8:5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3
讲历史~~,就必说起源.
公元前400,000 北京周口店猿人(1923年发现) ,追本溯源, 这个目前被我们命名叫
周口店猿人的直立行走动物
是考古史上的一大迷题,传说曾经发现一个猿人头骨,但是后来消失了
从古代的认识角度来看吧
当然了目前大家一般都认为这就是我华夏文化的始主了
现在整理个年表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黄帝
先天五帝:
儒家: *黄帝含枢纽 东方青帝灵威仰 南方赤帝赤熛弩
西方白帝白招拒 北方黑帝叶光纪
道教: 五灵五老天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九炁天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三炁天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天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玉宝元灵元老一炁天君
后天五帝(不同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说法不一定,很多人其实引用道教的说法,但毕竟在道教里这些先人都是神了
可见农业大国,古以有之。
夏朝 (公元前2200-前1766,计435年)
对于夏存在与否,我们是华夏子孙,当然都认为他存在,但是世界史学界并不承认
当然了就如同,我们也一样不认可亚特兰底斯 ,亚特兰底斯,神话都不算
禹就把防风氏斩了,出乎意料 ,也震慑住了很多部落首领 ,当时禹已经有了家天下的
想法
他已经不想禅让了,这就是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的有力佐证
禹 (在位45年)
启是夏朝第一任国王(也有人认为是第二任)。
姓姒,大禹姒文命的儿子,母亲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仲
康。
按照《竹书纪年》,启在位39年,78歳驾崩。
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给伯益,禹死后伯益未受王位,要让启作国王。
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所以启即位。
不过按照《竹书纪年》,伯益实际有即位,启杀死伯益夺位。
禹禅让的说法
这里的资料取的是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禹令启杀伯益而立威天下
启在位时因有扈氏不服,在甘战胜有扈氏。开战前在六卿之前发表「甘誓」,这个「甘
誓」虽然收录《尚书》,
可是是否真的为启所作,学者持存疑的态度,据说有扈氏支持伯益。启战胜后大会各部
落首领,最终建立了
自己的统治地位。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由此确立。史称:“禹传子,家天
下”,直至清朝灭亡。
家天下从此开始
太康 (29)
仲康是夏朝第四任国王。启的孩子,太康的弟弟。 因为兄太康未归而即位,一说强迫
太康让位。
在位时因为羲氏及和氏沉溺于酒色,废除羲氏及和氏任职的天文官,历法变得混乱,因
此名为胤的人
(一说胤国国君)前来进攻。
上面的那种禹令启杀伯益而立威天下的一个佐证就是仲康迫太康让位,说这是家族遗传
,当然这个说法很
牵强 ,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杼 (17) 予是夏朝第七任国王。 少康之子,槐的父亲。名字一作杼。 依据竹书纪
年,起初都城在居原,
后来移至老丘。另外,据说东征后获得九尾狐。在他统治时,夏朝进入鼎盛。
槐是夏朝第八任国王。名字一作芬,按照竹书纪年在位44年。 予之子,芒的父亲。
据说即位第3年,九夷(畎夷 干夷 方夷 黄夷 白夷 赤夷 玄夷 风夷 阳夷)来访。
统治时期夏朝仍然很强盛。
------九夷(畎夷 干夷 方夷 黄夷 白夷 赤夷 玄夷 风夷 阳夷)
芒是夏朝第九任国王。槐之子,泄的父亲。名字一作荒,按照竹书纪年在位59年。
泄是中国夏朝第十任国王。前任国王芒的儿子,后任国王不降及扃的父亲。按照竹书纪
年在位21年。
他在位时期夏朝国势日衰。
不降是夏朝第十一任国王。泄之子,孔甲的父亲。扃的哥哥。名字一作降。按照竹书纪
年在位19年。
扃是夏朝第十二任国王。泄之子,廑的父亲。不降的弟弟。名字一作胤甲。 都城在西
河。
据说即位后天空中妖光连续出现十天。
廑是夏朝第十三任国王,一作胤甲。扃之子。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末期时气
候异变,
天空中突然发生出现十个太阳的怪现像,而廑也就在该年驾崩。 十个太阳的怪现像
怎么看都象玄幻小说
孔甲,夏朝的国王,是不降的儿子、扃的侄子。由于扃的儿子廑继位后病死,所以由他
接任。
他在位31年。相传是一个暴君,喜欢自扮鬼神,因此诸侯都离去。
到这里,国君已经开始不正常了
这是一个朝代即将灭亡的先兆
皋是中国夏朝的第十五任国王。前任国王孔甲的儿子。
桀,中国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后一任君主,名履癸,发之子,另一说皋之子。后
世的文献将他描述成一个暴君:他宠信王后妺喜,对政事不闻不问之余,还大量残杀忠
良。结果商汤起兵,〈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于是桀逃到鸣条(今山西
安邑);在鸣条之战,桀战败,夏朝就此灭亡。以后,他被流放至南巢(今安徽省巢县
)。桀临死前说:“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我悔恨不在夏台杀商汤,否则我
今日就不会到这个地步。),不久病死,后世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说法。
桀,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了
为什么桀纣都是宠幸美女的?
是不是一种偏见,不得而知了 我也觉得美女有什么错呢?
商朝 (公元前1766-前1122,计554年)
汤(?—前1588年)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儒家推崇的上古圣王之
一,
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部落首领,13年为中国国王。
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
原商族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
积极治国,准备灭夏。 当时夏桀王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
,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
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
,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
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
史称“商汤*”。汤建立商朝后,对
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
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说汤的继任者之前要说个巨牛
仲虺
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
这是最早的扩张主义者
卜丙(卜辞)亦称外丙(史记)、外壬,姓子名胜,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据史记所
记载,
他是成汤之子,太丁之弟,在位三年,是商朝第二位国王;而根据对甲骨文的考证,他
是商朝第三位国王。
亡者侮之 怎么理解?
推翻行亡道之国 ,目前找到的资料是这么解释的 ,但是貌似是孤证
中壬亦称仲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外丙
之弟,在位四年。
商太宗太甲(?年—前1557年),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第四位国王(前1579年—前
1557年在位),在位23年,是商汤的孙子。
提到太甲,就要说伊尹了
伊尹作为开国功臣,出身是个厨师
伊尹(前1648年—前1549年),中国商朝初年着名丞相、*家,尹是右相之意。他本
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
太甲即位时昏庸*,他软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到桐达三年之久(《竹书纪年》记载为
七年)
并摄政管治国家。直到太甲后悔了,才把他迎回继续执政,使太甲变成了一位圣君。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馀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沃
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
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这也算一代明相吧 ,把国王都流放了 但是,可以看出,他当时可谓在商一言九鼎的
人物,
和后来朝代中的顾问型的丞相是两个极端
当时 的社会 流放 国王 有可能吗 ? 或者 换个说法 `` 窃以为 流放 是不是
太 过了 ?
还有太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庙号的帝王
太甲庙号为太宗
商的等级还不是很森严
沃丁亦称羌丁,姓子名绚,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太甲之子,太丁之孙。沃丁继
父太甲即位,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
大庚误称小庚,又作太庚,姓子名辩,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
子。继沃丁而即位,他死后子小甲继位。
商时期 即位并不是后来的父死子继 直系亲属都有继承大统的权利 基本这个时代没
有儿皇帝 都是成年人即位
这个时候的臣和君的关系
臣更多的象部队的参谋,可以言利弊,直刺君王之不是 当然伊尹这样的恐怕是历史上
最独特的特例了
诸葛亮或许有得比 但是诸葛亮也只不过直言后主之不是,不敢放逐后主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第七位君王。一说他是太庚之子,也说他是大庚之弟。
小甲在位时,
商代都于毫,他死了之后,弟雍己继立。
雍己,姓子名密,是中国商朝的第八任国王,前任国王小甲之弟,定都于毫,他在位时
商朝逐渐衰落,
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由弟太戊继任,根据《竹书纪年》,他共在位12年。
毫——商代故都。今河南商丘东南为南毫,商丘以北为北毫,偃师以西为西毫。
商中宗太戊,姓子,生卒年不详,商朝第九位国王,前任国王雍己弟。据说在位七十五
年。
他在位时,举贤人尹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太戊庙号是中宗。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姓子名发,太戊,前任国王中丁之弟,是商朝第十一
任的国王。
河亶甲,在甲骨文中作戋甲,姓子名整,外壬之弟,商朝第十二任国王。在位时商朝再
度衰落。
他把国都由嚣迁往相,在位期间曾讨伐蓝夷、班方等外族,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在
位共九年。
河亶甲时商朝迁都了
雍己,姓子名密
祖乙又称且乙,姓子名滕,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为河亶甲之子。(但甲骨文记载他
是仲丁之子)
他在位时商朝再度兴盛。《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十九年,庙号为中宗。他在位期间,
将国都由相迁至耿,
后又迁都于庇。 两次迁都,原因都不明,史料上也无记载
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 因为商朝一直在黄河流域 而黄河流域泛滥是很严重的
雍己,姓子名密非周之先祖 商的姓氏是子姓 他的上任已经迁都 周先祖本商之臣
祖辛,姓子名旦,中国商朝的第十五位国王。前国王祖乙之子,其首都在庇,根据《
竹书纪年》记载,
他在位14年。,死后由弟沃甲即位
沃甲,在甲骨文中作羌甲,《竹书纪年》作开甲,姓子名逾,是中国商朝的第十六任国
王,帝乙之子,
前任国王祖辛之弟,在位时定都于庇,在位5年,死后由侄祖丁即位。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中国商朝第17位国王。祖辛之子,前任国王沃甲
之侄,
根据《竹书纪年》,定都于庇,在位共九年,死后由侄子南庚即位。
南庚,一作南康,姓子名更,中国商朝第十八位国王。沃甲之子,前任国王祖丁之侄,
在位共六年,期间将国都由庇迁都至奄,死后由祖丁之子阳甲即位。
黄河又泛滥了~~ 多灾多难的商
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是中国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前任国王祖丁之子,
后任国王盘庚之兄,定都于奄,在位共四年,曾西征丹山戎,在位期间,商朝再度衰落
,诸候不朝。
商的神奇就在这里了 三衰而三起
盘庚为汤之九代孙,商朝第20位国王,在位28年。曾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
河南安阳西北)。
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故他
死后,“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即保存在今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
黄河又泛滥了
盘庚迁都 前1300
这个有种说法是后商 从公元前1300年开始算后商
小辛,姓子名颂,,中国商朝的第21任国王,前任国王盘庚之弟。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
,人民开始怀念盘庚的治理。他定都于殷,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共3年。死
后由其弟小乙继任。
商再度衰落
小乙,姓子名敛,是中国商朝第22任国王。前任国王小辛之弟,首都设在殷,《竹书纪
年》记载他在位十年,死后由儿子武丁即位。
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的第23位国王(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庙号为高宗。
他是商朝国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他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
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最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这是商的第3起 3衰而3起 绝无仅有的朝代
祖庚又称且庚,姓子名跃(一作曜),中国商朝第25任国王,前任国王武丁之子,定都
于殷,遵武丁为高宗,据《竹书纪年》,在位共十一年,死后由弟祖甲即位。
商朝历代国王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
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
丁—帝乙—商纣
祖甲,又称作且甲或帝甲,姓子名载,是中国商朝第26位国王,前任国王祖庚之弟。《
史记》称他在位时荒淫无度,商朝再度衰落。《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
伐西戎,
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一般民众,但晚期加重繁苛的刑法,造成商朝衰弱。
廪辛,另作冯辛(《竹书纪年》) 姓子名先,是中国商朝第27任国王,前任国王祖甲
之子。首都在殷,
《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四年。他死后由弟庚丁即位。
庚丁,在甲骨文中又称康丁、康祖丁或康且丁,姓子名嚣,,是中国商朝第28位国王。
祖甲之子,
前任国王廪辛之弟,定都于殷,在位八年,死后由子武乙即位。
武乙,姓子名瞿,庚丁之子,商朝国王,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一说在位4年)。
大家注意,神人出现了 这是极品皇帝
武乙狂傲,暴虐无道。他甚至想和上天一争长短。武乙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他为
天神,跟他下棋,
让一名史官代“天神”和他下子,欲和天神一决胜败,结果天神连输了三局,他便认定
天神*,
于是用刑戮加以侮辱。 他又命左右用皮革制作了一个囊袋,里面盛满血,悬吊于空中
,拉满弓,仰天射它
,说这是“射天”。
这大概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神经病病例吧 ,当年读到这里,感慨万千也。原来精神病不
是现代人的专利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最早的马教份子,无知者无畏嘛
有一天,武乙到黄河和渭水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武乙遭暴雷
震击而死。
死都死的这么帅
诡异的波澜壮阔而又短暂辉煌的一生 在位4年,可以理解为天诛了
太丁(前1112—前1102
帝乙,姓子名羡,中国商朝第29代国王。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
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
九牛之威,
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是忘国之君
受辛谥曰:“纣”(前1075—前1046)
这个有不了解的可以翻翻封神榜
天下谓之纣
忍不住拉太史公出来垫个场《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
过人,手格猛兽;
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囚禁西伯侯姬昌于里 西伯侯姬昌 周的太祖
不过,有观点认为,很多对帝辛的反面评价存在历史上的递增性。先秦文献对他的指责
并不很多,
甚至许多文献称赞纣王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各
种各样对他不利的指责越来越多。子贡也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
恶居下流,
天下之恶皆归焉。」这是很有道理的。
可见历史还是人写成的 但是我们还是习惯把纣看成一个伟大的暴君 *的先驱者
总结一下夏商吧
惯把这两个朝代放在一起
商朝 (公元前1766-前1122,计554年)
总结一下夏商
第一,在疆土方面,夏商周凭借自己正统的地位和强大的武装,采取分封、
册命和武力征服的手段,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活动疆域
,密
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二,在经济上,生产工具从骨器、蚌器、石器发展到铸造完美的青铜器;农业生产得
到较大的发展,
从仅有少量的剩余到“千斯仓”、“千斯箱”的储备;商品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形成以都邑为中心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及比较统一的货币,使社会生活有了较大的发
展。
第三,在*上,确立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
度为主体,
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
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
世代相袭地把持各级政权。这种宗法和等 级制度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
第四,在思想领域,形成宗教神学思想体系,将天说成是自然与社会的主宰,以证明王
权神授,论证自己的统治是合理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且利用宗教观念来配合暴力统
治;同时,根据宗教祭祀仪式演化出“礼”,作为制度、思想、行为的规范,逐步发展
成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第五
,在行政管理上,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王为首、分封诸侯的贵族政体;
建立了一套以*为内服官(在王国直接统治区内为王室服务的官)、以地方为外服官
(在王国直接统治区外分封的诸侯和为诸侯服务的官)的内外服官体系;建立了适合奴
隶制国家特点的,有关培养、选拔、任免、爵命等级和退休养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凡此种种,对后世行政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有着深远的
影响。
这一段有点长 都是比较官方的说法 但是至少不偏不倚 一定的借鉴性
其实夏商仍然有很大部分上沿袭了部族制,和后面的君主制有很大的区别 没有达到六
合八荒皆王土的程度
很多诸侯过仍然有相当大的权利 上缴*的赋税也很少 类似联邦的政体
要朝见陛下 不象以前纯部族的年代,出了事大家才出来喝个茶,谈谈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3
按:“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写在前面的话: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作为炎黄子孙,必要知晓自己民族的历史。
Thinking in history.
链接
《中国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 Part 1
二、夏·商·周
1、桀是夏王朝的第十六代王,也是最后一代。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骜不驯”、“桀犬吠尧”都足以说明其暴虐。
(Me:看来每一个朝代最后一个君王都是“极端分子”,要么极度昏庸*,要么极度残暴……难道中庸才是王道?)
2、桀残暴的同时,商汤(商国的王,汤,也称成汤,其祖契在尧舜时期跟禹治水有功,封地在商)国富兵强,深得民心,最终取代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
(Me:“网开一面”就是汤的一个典故,真是一个连鸟兽都很爱护的仁义之君啊——看得出你很有爱心,因为你对鸟鸟很好……)
3、汤,又名成汤,甲骨文称大乙。其始祖名契,其母简狄,有娀氏之女,吞玄鸟(燕子)卵生契,故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Me:咳咳,看来帝王将相都是大有来头的啊……各位MM闲着无事不要吃鹌鹑蛋了哦,小心……)
4、汤建立商朝,与他明智地任用伊尹为相是分不开的。伊尹作为中国第一贤相,一直在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伊尹名挚,曾是汤妻子有莘氏陪嫁来的奴隶。
伊尹的传说: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旁,身怀有孕,一日梦到神仙指点,说明日米臼若出水,则赶紧向东逃离,千万不能回头。第二日果然米臼冒出水来,于是她招呼百姓一起逃离,逃了十几里路后,她惦记村子,忘了神仙的嘱咐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伊水暴涨,村子已被淹没了。她吓得大喊,却出不了声,因为她已经变成了一棵空心的老桑树。洪水退后,一个采桑的姑娘在树洞中发现了这个孩子,并献给了有莘氏国王。因孩子的母亲居住在“伊”水旁,故而姓伊,后来官拜为“尹”,后人称之为伊尹。
(Me:男儿大丈夫当向伊尹学习——在奴隶制社会中的奴隶都能官拜宰相,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5、盘庚迁都:盘庚是商朝第二十个王,之前商都一直饱受自然灾害困扰,于是迁都在殷(河南安阳小屯村),复兴了商朝。后来在那发掘出了很多古代遗物,证明是商都遗址,故名“殷墟”。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的。
(Me:河南安阳小屯村,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啊……改天扛把锄头去遛遛……)
6、商朝最后一个王“纣”也是暴君的典型,以“桀纣”并称。早年的他英明神武、颇有作为,晚年就暴虐无道了。他用7年时间建了鹿台,富丽堂皇堪比夏桀留下来的瑶台。他听信妲己唆使,创造了“炮烙”这一酷刑。他修建了虿(chài)池,专门对付不听他话的人。他还修了一个大池子,池底和壁均为鹅卵石铺就,把好酒倒在池子里,把烤好的肉挂得像树林一样,称之为“酒池”、“肉林”。昏庸、荒淫、残暴到了极致。
(Me:有道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早年的纣王英明神武,可惜啦,可惜啦……)
7、在与纣王同时期的西岐,周部落逐渐强盛,对商朝统治构成了威胁。纣王于是把周部落首领姬昌(后成周文王)抓到朝歌囚禁起来(相传文王在被囚期间将八卦演至六十四卦)。文王暗示手下赶紧去有莘国找来美女,到犬戎国求得骏马异兽,以及黄金白玉等,通过纣王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王见财眼开,于是放了文王回周。
(Me:看来,从古至今,能够真正抵挡金银财宝、声色美女*的英雄没有几个啊……另,有莘国在哪儿呢?嘿嘿……)
8、一天夜里,周文王姬昌梦到一只飞熊向他扑来,醒后觉得是好梦,于是出发寻找贤良,并最终在渭水旁找到了“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姜尚,名子牙,是炎帝族后裔,出生在东夷,因祖上封地在吕,又名吕尚,后被大家成为“姜太公”。
(Me:愿者上钩什么的都是扯淡,其实是姜子牙主动从东夷搬迁到渭水,就为了能接近贤明的文王,图的就是能找到展现自己的平台……)
9、周武王伐纣:文王去世后,其子姬发继位,称武王。经多年准备,武王召集盟国一起讨伐商纣。纣王的70万军队在周武王的5万人马前纷纷倒戈投降,于是他找来所有的珍宝堆放在鹿台,放火*而亡。至此,延续了600年的殷商王朝终结,周王朝开始。
(Me:想当年对《封神榜》那个痴迷啊……潮起潮落,悠悠岁月,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聚散中有你,聚散中有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3
讲历史~~,就必说起源.
公元前400,000 北京周口店猿人(1923年发现) ,追本溯源, 这个目前被我们命名叫
周口店猿人的直立行走动物
是考古史上的一大迷题,传说曾经发现一个猿人头骨,但是后来消失了
从古代的认识角度来看吧
当然了目前大家一般都认为这就是我华夏文化的始主了
现在整理个年表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黄帝
先天五帝:
儒家: *黄帝含枢纽 东方青帝灵威仰 南方赤帝赤熛弩
西方白帝白招拒 北方黑帝叶光纪
道教: 五灵五老天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九炁天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三炁天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天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玉宝元灵元老一炁天君
后天五帝(不同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说法不一定,很多人其实引用道教的说法,但毕竟在道教里这些先人都是神了
可见农业大国,古以有之。
夏朝 (公元前2200-前1766,计435年)
对于夏存在与否,我们是华夏子孙,当然都认为他存在,但是世界史学界并不承认
当然了就如同,我们也一样不认可亚特兰底斯 ,亚特兰底斯,神话都不算
禹就把防风氏斩了,出乎意料 ,也震慑住了很多部落首领 ,当时禹已经有了家天下的
想法
他已经不想禅让了,这就是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的有力佐证
禹 (在位45年)
启是夏朝第一任国王(也有人认为是第二任)。
姓姒,大禹姒文命的儿子,母亲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仲
康。
按照《竹书纪年》,启在位39年,78歳驾崩。
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给伯益,禹死后伯益未受王位,要让启作国王。
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所以启即位。
不过按照《竹书纪年》,伯益实际有即位,启杀死伯益夺位。
禹禅让的说法
这里的资料取的是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禹令启杀伯益而立威天下
启在位时因有扈氏不服,在甘战胜有扈氏。开战前在六卿之前发表「甘誓」,这个「甘
誓」虽然收录《尚书》,
可是是否真的为启所作,学者持存疑的态度,据说有扈氏支持伯益。启战胜后大会各部
落首领,最终建立了
自己的统治地位。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由此确立。史称:“禹传子,家天
下”,直至清朝灭亡。
家天下从此开始
太康 (29)
仲康是夏朝第四任国王。启的孩子,太康的弟弟。 因为兄太康未归而即位,一说强迫
太康让位。
在位时因为羲氏及和氏沉溺于酒色,废除羲氏及和氏任职的天文官,历法变得混乱,因
此名为胤的人
(一说胤国国君)前来进攻。
上面的那种禹令启杀伯益而立威天下的一个佐证就是仲康迫太康让位,说这是家族遗传
,当然这个说法很
牵强 ,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杼 (17) 予是夏朝第七任国王。 少康之子,槐的父亲。名字一作杼。 依据竹书纪
年,起初都城在居原,
后来移至老丘。另外,据说东征后获得九尾狐。在他统治时,夏朝进入鼎盛。
槐是夏朝第八任国王。名字一作芬,按照竹书纪年在位44年。 予之子,芒的父亲。
据说即位第3年,九夷(畎夷 干夷 方夷 黄夷 白夷 赤夷 玄夷 风夷 阳夷)来访。
统治时期夏朝仍然很强盛。
------九夷(畎夷 干夷 方夷 黄夷 白夷 赤夷 玄夷 风夷 阳夷)
芒是夏朝第九任国王。槐之子,泄的父亲。名字一作荒,按照竹书纪年在位59年。
泄是中国夏朝第十任国王。前任国王芒的儿子,后任国王不降及扃的父亲。按照竹书纪
年在位21年。
他在位时期夏朝国势日衰。
不降是夏朝第十一任国王。泄之子,孔甲的父亲。扃的哥哥。名字一作降。按照竹书纪
年在位19年。
扃是夏朝第十二任国王。泄之子,廑的父亲。不降的弟弟。名字一作胤甲。 都城在西
河。
据说即位后天空中妖光连续出现十天。
廑是夏朝第十三任国王,一作胤甲。扃之子。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末期时气
候异变,
天空中突然发生出现十个太阳的怪现像,而廑也就在该年驾崩。 十个太阳的怪现像
怎么看都象玄幻小说
孔甲,夏朝的国王,是不降的儿子、扃的侄子。由于扃的儿子廑继位后病死,所以由他
接任。
他在位31年。相传是一个暴君,喜欢自扮鬼神,因此诸侯都离去。
到这里,国君已经开始不正常了
这是一个朝代即将灭亡的先兆
皋是中国夏朝的第十五任国王。前任国王孔甲的儿子。
桀,中国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后一任君主,名履癸,发之子,另一说皋之子。后
世的文献将他描述成一个暴君:他宠信王后妺喜,对政事不闻不问之余,还大量残杀忠
良。结果商汤起兵,〈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于是桀逃到鸣条(今山西
安邑);在鸣条之战,桀战败,夏朝就此灭亡。以后,他被流放至南巢(今安徽省巢县
)。桀临死前说:“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我悔恨不在夏台杀商汤,否则我
今日就不会到这个地步。),不久病死,后世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说法。
桀,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了
为什么桀纣都是宠幸美女的?
是不是一种偏见,不得而知了 我也觉得美女有什么错呢?
商朝 (公元前1766-前1122,计554年)
汤(?—前1588年)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儒家推崇的上古圣王之
一,
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部落首领,13年为中国国王。
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
原商族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
积极治国,准备灭夏。 当时夏桀王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
,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
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
,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
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
史称“商汤*”。汤建立商朝后,对
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
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说汤的继任者之前要说个巨牛
仲虺
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
这是最早的扩张主义者
卜丙(卜辞)亦称外丙(史记)、外壬,姓子名胜,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据史记所
记载,
他是成汤之子,太丁之弟,在位三年,是商朝第二位国王;而根据对甲骨文的考证,他
是商朝第三位国王。
亡者侮之 怎么理解?
推翻行亡道之国 ,目前找到的资料是这么解释的 ,但是貌似是孤证
中壬亦称仲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外丙
之弟,在位四年。
商太宗太甲(?年—前1557年),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第四位国王(前1579年—前
1557年在位),在位23年,是商汤的孙子。
提到太甲,就要说伊尹了
伊尹作为开国功臣,出身是个厨师
伊尹(前1648年—前1549年),中国商朝初年着名丞相、*家,尹是右相之意。他本
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
太甲即位时昏庸*,他软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到桐达三年之久(《竹书纪年》记载为
七年)
并摄政管治国家。直到太甲后悔了,才把他迎回继续执政,使太甲变成了一位圣君。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馀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沃
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
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这也算一代明相吧 ,把国王都流放了 但是,可以看出,他当时可谓在商一言九鼎的
人物,
和后来朝代中的顾问型的丞相是两个极端
当时 的社会 流放 国王 有可能吗 ? 或者 换个说法 `` 窃以为 流放 是不是
太 过了 ?
还有太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庙号的帝王
太甲庙号为太宗
商的等级还不是很森严
沃丁亦称羌丁,姓子名绚,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太甲之子,太丁之孙。沃丁继
父太甲即位,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
大庚误称小庚,又作太庚,姓子名辩,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
子。继沃丁而即位,他死后子小甲继位。
商时期 即位并不是后来的父死子继 直系亲属都有继承大统的权利 基本这个时代没
有儿皇帝 都是成年人即位
这个时候的臣和君的关系
臣更多的象部队的参谋,可以言利弊,直刺君王之不是 当然伊尹这样的恐怕是历史上
最独特的特例了
诸葛亮或许有得比 但是诸葛亮也只不过直言后主之不是,不敢放逐后主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第七位君王。一说他是太庚之子,也说他是大庚之弟。
小甲在位时,
商代都于毫,他死了之后,弟雍己继立。
雍己,姓子名密,是中国商朝的第八任国王,前任国王小甲之弟,定都于毫,他在位时
商朝逐渐衰落,
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由弟太戊继任,根据《竹书纪年》,他共在位12年。
毫——商代故都。今河南商丘东南为南毫,商丘以北为北毫,偃师以西为西毫。
商中宗太戊,姓子,生卒年不详,商朝第九位国王,前任国王雍己弟。据说在位七十五
年。
他在位时,举贤人尹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太戊庙号是中宗。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姓子名发,太戊,前任国王中丁之弟,是商朝第十一
任的国王。
河亶甲,在甲骨文中作戋甲,姓子名整,外壬之弟,商朝第十二任国王。在位时商朝再
度衰落。
他把国都由嚣迁往相,在位期间曾讨伐蓝夷、班方等外族,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在
位共九年。
河亶甲时商朝迁都了
雍己,姓子名密
祖乙又称且乙,姓子名滕,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为河亶甲之子。(但甲骨文记载他
是仲丁之子)
他在位时商朝再度兴盛。《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十九年,庙号为中宗。他在位期间,
将国都由相迁至耿,
后又迁都于庇。 两次迁都,原因都不明,史料上也无记载
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 因为商朝一直在黄河流域 而黄河流域泛滥是很严重的
雍己,姓子名密非周之先祖 商的姓氏是子姓 他的上任已经迁都 周先祖本商之臣
祖辛,姓子名旦,中国商朝的第十五位国王。前国王祖乙之子,其首都在庇,根据《
竹书纪年》记载,
他在位14年。,死后由弟沃甲即位
沃甲,在甲骨文中作羌甲,《竹书纪年》作开甲,姓子名逾,是中国商朝的第十六任国
王,帝乙之子,
前任国王祖辛之弟,在位时定都于庇,在位5年,死后由侄祖丁即位。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中国商朝第17位国王。祖辛之子,前任国王沃甲
之侄,
根据《竹书纪年》,定都于庇,在位共九年,死后由侄子南庚即位。
南庚,一作南康,姓子名更,中国商朝第十八位国王。沃甲之子,前任国王祖丁之侄,
在位共六年,期间将国都由庇迁都至奄,死后由祖丁之子阳甲即位。
黄河又泛滥了~~ 多灾多难的商
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是中国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前任国王祖丁之子,
后任国王盘庚之兄,定都于奄,在位共四年,曾西征丹山戎,在位期间,商朝再度衰落
,诸候不朝。
商的神奇就在这里了 三衰而三起
盘庚为汤之九代孙,商朝第20位国王,在位28年。曾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
河南安阳西北)。
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故他
死后,“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即保存在今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
黄河又泛滥了
盘庚迁都 前1300
这个有种说法是后商 从公元前1300年开始算后商
小辛,姓子名颂,,中国商朝的第21任国王,前任国王盘庚之弟。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
,人民开始怀念盘庚的治理。他定都于殷,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共3年。死
后由其弟小乙继任。
商再度衰落
小乙,姓子名敛,是中国商朝第22任国王。前任国王小辛之弟,首都设在殷,《竹书纪
年》记载他在位十年,死后由儿子武丁即位。
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的第23位国王(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庙号为高宗。
他是商朝国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他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
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最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这是商的第3起 3衰而3起 绝无仅有的朝代
祖庚又称且庚,姓子名跃(一作曜),中国商朝第25任国王,前任国王武丁之子,定都
于殷,遵武丁为高宗,据《竹书纪年》,在位共十一年,死后由弟祖甲即位。
商朝历代国王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
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
丁—帝乙—商纣
祖甲,又称作且甲或帝甲,姓子名载,是中国商朝第26位国王,前任国王祖庚之弟。《
史记》称他在位时荒淫无度,商朝再度衰落。《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
伐西戎,
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一般民众,但晚期加重繁苛的刑法,造成商朝衰弱。
廪辛,另作冯辛(《竹书纪年》) 姓子名先,是中国商朝第27任国王,前任国王祖甲
之子。首都在殷,
《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四年。他死后由弟庚丁即位。
庚丁,在甲骨文中又称康丁、康祖丁或康且丁,姓子名嚣,,是中国商朝第28位国王。
祖甲之子,
前任国王廪辛之弟,定都于殷,在位八年,死后由子武乙即位。
武乙,姓子名瞿,庚丁之子,商朝国王,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一说在位4年)。
大家注意,神人出现了 这是极品皇帝
武乙狂傲,暴虐无道。他甚至想和上天一争长短。武乙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他为
天神,跟他下棋,
让一名史官代“天神”和他下子,欲和天神一决胜败,结果天神连输了三局,他便认定
天神*,
于是用刑戮加以侮辱。 他又命左右用皮革制作了一个囊袋,里面盛满血,悬吊于空中
,拉满弓,仰天射它
,说这是“射天”。
这大概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神经病病例吧 ,当年读到这里,感慨万千也。原来精神病不
是现代人的专利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最早的马教份子,无知者无畏嘛
有一天,武乙到黄河和渭水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武乙遭暴雷
震击而死。
死都死的这么帅
诡异的波澜壮阔而又短暂辉煌的一生 在位4年,可以理解为天诛了
太丁(前1112—前1102
帝乙,姓子名羡,中国商朝第29代国王。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
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
九牛之威,
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是忘国之君
受辛谥曰:“纣”(前1075—前1046)
这个有不了解的可以翻翻封神榜
天下谓之纣
忍不住拉太史公出来垫个场《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
过人,手格猛兽;
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囚禁西伯侯姬昌于里 西伯侯姬昌 周的太祖
不过,有观点认为,很多对帝辛的反面评价存在历史上的递增性。先秦文献对他的指责
并不很多,
甚至许多文献称赞纣王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各
种各样对他不利的指责越来越多。子贡也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
恶居下流,
天下之恶皆归焉。」这是很有道理的。
可见历史还是人写成的 但是我们还是习惯把纣看成一个伟大的暴君 *的先驱者
总结一下夏商吧
惯把这两个朝代放在一起
商朝 (公元前1766-前1122,计554年)
总结一下夏商
第一,在疆土方面,夏商周凭借自己正统的地位和强大的武装,采取分封、
册命和武力征服的手段,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活动疆域
,密
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二,在经济上,生产工具从骨器、蚌器、石器发展到铸造完美的青铜器;农业生产得
到较大的发展,
从仅有少量的剩余到“千斯仓”、“千斯箱”的储备;商品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形成以都邑为中心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及比较统一的货币,使社会生活有了较大的发
展。
第三,在*上,确立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
度为主体,
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
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
世代相袭地把持各级政权。这种宗法和等 级制度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
第四,在思想领域,形成宗教神学思想体系,将天说成是自然与社会的主宰,以证明王
权神授,论证自己的统治是合理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且利用宗教观念来配合暴力统
治;同时,根据宗教祭祀仪式演化出“礼”,作为制度、思想、行为的规范,逐步发展
成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第五
,在行政管理上,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王为首、分封诸侯的贵族政体;
建立了一套以*为内服官(在王国直接统治区内为王室服务的官)、以地方为外服官
(在王国直接统治区外分封的诸侯和为诸侯服务的官)的内外服官体系;建立了适合奴
隶制国家特点的,有关培养、选拔、任免、爵命等级和退休养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凡此种种,对后世行政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有着深远的
影响。
这一段有点长 都是比较官方的说法 但是至少不偏不倚 一定的借鉴性
其实夏商仍然有很大部分上沿袭了部族制,和后面的君主制有很大的区别 没有达到六
合八荒皆王土的程度
很多诸侯过仍然有相当大的权利 上缴*的赋税也很少 类似联邦的政体
要朝见陛下 不象以前纯部族的年代,出了事大家才出来喝个茶,谈谈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3
按:“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写在前面的话: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作为炎黄子孙,必要知晓自己民族的历史。
Thinking in history.
链接
《中国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 Part 1
二、夏·商·周
1、桀是夏王朝的第十六代王,也是最后一代。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骜不驯”、“桀犬吠尧”都足以说明其暴虐。
(Me:看来每一个朝代最后一个君王都是“极端分子”,要么极度昏庸*,要么极度残暴……难道中庸才是王道?)
2、桀残暴的同时,商汤(商国的王,汤,也称成汤,其祖契在尧舜时期跟禹治水有功,封地在商)国富兵强,深得民心,最终取代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
(Me:“网开一面”就是汤的一个典故,真是一个连鸟兽都很爱护的仁义之君啊——看得出你很有爱心,因为你对鸟鸟很好……)
3、汤,又名成汤,甲骨文称大乙。其始祖名契,其母简狄,有娀氏之女,吞玄鸟(燕子)卵生契,故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Me:咳咳,看来帝王将相都是大有来头的啊……各位MM闲着无事不要吃鹌鹑蛋了哦,小心……)
4、汤建立商朝,与他明智地任用伊尹为相是分不开的。伊尹作为中国第一贤相,一直在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伊尹名挚,曾是汤妻子有莘氏陪嫁来的奴隶。
伊尹的传说: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旁,身怀有孕,一日梦到神仙指点,说明日米臼若出水,则赶紧向东逃离,千万不能回头。第二日果然米臼冒出水来,于是她招呼百姓一起逃离,逃了十几里路后,她惦记村子,忘了神仙的嘱咐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伊水暴涨,村子已被淹没了。她吓得大喊,却出不了声,因为她已经变成了一棵空心的老桑树。洪水退后,一个采桑的姑娘在树洞中发现了这个孩子,并献给了有莘氏国王。因孩子的母亲居住在“伊”水旁,故而姓伊,后来官拜为“尹”,后人称之为伊尹。
(Me:男儿大丈夫当向伊尹学习——在奴隶制社会中的奴隶都能官拜宰相,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5、盘庚迁都:盘庚是商朝第二十个王,之前商都一直饱受自然灾害困扰,于是迁都在殷(河南安阳小屯村),复兴了商朝。后来在那发掘出了很多古代遗物,证明是商都遗址,故名“殷墟”。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的。
(Me:河南安阳小屯村,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啊……改天扛把锄头去遛遛……)
6、商朝最后一个王“纣”也是暴君的典型,以“桀纣”并称。早年的他英明神武、颇有作为,晚年就暴虐无道了。他用7年时间建了鹿台,富丽堂皇堪比夏桀留下来的瑶台。他听信妲己唆使,创造了“炮烙”这一酷刑。他修建了虿(chài)池,专门对付不听他话的人。他还修了一个大池子,池底和壁均为鹅卵石铺就,把好酒倒在池子里,把烤好的肉挂得像树林一样,称之为“酒池”、“肉林”。昏庸、荒淫、残暴到了极致。
(Me:有道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早年的纣王英明神武,可惜啦,可惜啦……)
7、在与纣王同时期的西岐,周部落逐渐强盛,对商朝统治构成了威胁。纣王于是把周部落首领姬昌(后成周文王)抓到朝歌囚禁起来(相传文王在被囚期间将八卦演至六十四卦)。文王暗示手下赶紧去有莘国找来美女,到犬戎国求得骏马异兽,以及黄金白玉等,通过纣王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王见财眼开,于是放了文王回周。
(Me:看来,从古至今,能够真正抵挡金银财宝、声色美女*的英雄没有几个啊……另,有莘国在哪儿呢?嘿嘿……)
8、一天夜里,周文王姬昌梦到一只飞熊向他扑来,醒后觉得是好梦,于是出发寻找贤良,并最终在渭水旁找到了“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姜尚,名子牙,是炎帝族后裔,出生在东夷,因祖上封地在吕,又名吕尚,后被大家成为“姜太公”。
(Me:愿者上钩什么的都是扯淡,其实是姜子牙主动从东夷搬迁到渭水,就为了能接近贤明的文王,图的就是能找到展现自己的平台……)
9、周武王伐纣:文王去世后,其子姬发继位,称武王。经多年准备,武王召集盟国一起讨伐商纣。纣王的70万军队在周武王的5万人马前纷纷倒戈投降,于是他找来所有的珍宝堆放在鹿台,放火*而亡。至此,延续了600年的殷商王朝终结,周王朝开始。
(Me:想当年对《封神榜》那个痴迷啊……潮起潮落,悠悠岁月,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聚散中有你,聚散中有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3
我翻开书册,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这里显现。
我阅读,我与历史人物共席对话。我阅读,我和时代风云同声呼唤。我思,我问:是谁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
然而,这就是答案么?历史,就是英雄好汉的演兵场吗?
伟人的话在我耳旁回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感慨,我赞叹,那些威名远扬的英雄豪杰,因为他们演示着人民的壮举,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浓重的一笔;那些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因为他们呼喊着人民的心声,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柱石上镌刻下深沉的印记。
当我翻到书卷的最后一篇“武昌起义的炮声”,已是华灯初上时分,电视里正在热播连续剧《走向共和》,屏幕上正在演绎着慷慨悲凉的壮剧。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武昌起义的炮声,宣告了封建王朝的灭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上下五千年》写到辛亥*暂告段落,但历史却掀开了更为气势磅礴的峥嵘岁月。一个世纪以来,孙中山、*、*,三位伟人,领导中国人民描绘了宏伟雄浑、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三座丰碑,显示着古老的中华获得了新生、变换了新貌,走向新的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新的风貌跨入了新的世纪。全国人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在实现强国富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大踏步地奔向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这就是历史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当今历史发展的动力。
汉高祖刘邦.说到刘邦,他原来只是一名平民,只因得到县萧何的帮助,做了亭长.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囚徒去服苦役.途中,刘邦仗义地放了所有的囚徒,其中的十几个壮士留下来跟随他.忽然,出现了一条白蟒,他一剑砍去,把白蟒砍成两段,祭天起义.很快,他的军队发展到八千人,一举攻陷咸阳城,他进城之后,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偿命,伤人办罪,偷盗严惩.这时,另一支由项羽统领的军队开到了咸阳旁的鸿门,邀请他来赴宴,想借机杀了刘邦,而刘邦在陈平和樊哙的帮助下,幸运地逃走了.最终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邦称帝.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幼饱读兵书,到了中年,曾以二千兵马帮助隋炀帝退突厥百万雄师,从此在朝野中一举成名.后来,其父李渊太原反隋,此时的起义军几十支包围了长安城,隋炀帝在内乱中被杀,同时,李渊的起义军最先攻进城里,占领了长安这座古都.而李世民在多年的东征西讨中积累了经验,屡建奇功,出奇制胜,并收服了尉迟敬德,徐世绩(即李世绩),秦琼,罗成还有陈咬金等妇孺皆知的名将.中原土地统一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却一直想加害他和他的部将.终于,一次在被害中毒又痊愈后李世民再也忍无可忍,召集众将士开始商讨反击的计划.次日,李建成与李元吉刚一进入玄武门边被他拦住,李建成与李元吉拈弓搭箭,但还箭没射出去,便被尉迟敬德带七十名精锐铁骑兵杀死了,这就是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事变".事后李渊迫于其势力,让位李世民.
又说宋太宗赵匡胤:他从小喜欢摆弄刀*,二十三岁时曾占卜:当兵可否 不吉.当县令可否 不吉.当太守可否 不吉.当丞相可否 不吉.这时,怒火冲天的赵匡胤占了最后一卜:当皇帝可否 吉!此时的他立即喜出望外,决定去投靠当时非常强大的郭威的起义军,做了一名小头目.很快,武艺高强的他升级成一位将领.后来,起义军解散,他在陈桥起义,只十年不到,就统一了中原.
我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不是写什么名人名事,什么历史变迁,而是专写古代的一些刑罚.
具体的刑罚最早是在五帝中颛顼当政时发行的,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了,刑罚开始后便开始了封建社会,但官职系统尚未明确.
到了夏朝,因为产生了*分化,随之出现了犯罪现象,大禹便建立了各种官职,还加强了刑罚,又制定了税收,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当夏朝传到了第十九代王时,出现了"五马分尸"与"炮烙"这两种刑罚."五马分尸"顾名思义就是用五匹马相对拉扯,把人分成五~六块;"炮烙"是让人站在烧得通红的管子上行走,最后掉进下面的火炉,活活烧死.
到了秦朝,增加了"烹刑":一旦有人敢欺上瞒下,便会被放进一个大缸里,加满水,把人煮熟致死.
汉朝,吕后曾把人砍去四肢,挖去双眼,割掉鼻子,耳朵,还给人吃哑药,最后扔进猪圈.窦太后还罚当官的儒生赤手打野猪,十有*是去送死.
依照明朝的法律,贪钱一两者可能会被扒其皮,晾于衙门口.
各个朝代的刑罚不尽相同,但今日看来,充满血腥与残暴.看来无论何时,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还有各个国家的开国皇帝.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幼饱读兵书,到了中年,曾以二千兵马帮助隋炀帝退突厥百万雄师,从此在朝野中一举成名.后来,其父李渊太原反隋,此时的起义军几十支包围了长安城,隋炀帝在内乱中被杀,同时,李渊的起义军最先攻进城里,占领了长安这座古都.而李世民在多年的东征西讨中积累了经验,屡建奇功,出奇制胜,并收服了尉迟敬德,徐世绩(即李世绩),秦琼,罗成还有陈咬金等妇孺皆知的名将.中原土地统一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却一直想加害他和他的部将.终于,一次在被害中毒又痊愈后李世民再也忍无可忍,召集众将士开始商讨反击的计划.次日,李建成与李元吉刚一进入玄武门边被他拦住,李建成与李元吉拈弓搭箭,但还箭没射出去,便被尉迟敬德带七十名精锐铁骑兵杀死了,这就是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事变".事后李渊迫于其势力,让位李世民.
又说宋太宗赵匡胤:他从小喜欢摆弄刀*,二十三岁时曾占卜:当兵可否 不吉.当县令可否 不吉.当太守可否 不吉.当丞相可否 不吉.这时,怒火冲天的赵匡胤占了最后一卜:当皇帝可否 吉!此时的他立即喜出望外,决定去投靠当时非常强大的郭威的起义军,做了一名小头目.很快,武艺高强的他升级成一位将领.后来,起义军解散,他在陈桥起义,只十年不到,就统一了中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4
伱到百度里面去搜就可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3
讲历史~~,就必说起源.
公元前400,000 北京周口店猿人(1923年发现) ,追本溯源, 这个目前被我们命名叫
周口店猿人的直立行走动物
是考古史上的一大迷题,传说曾经发现一个猿人头骨,但是后来消失了
从古代的认识角度来看吧
当然了目前大家一般都认为这就是我华夏文化的始主了
现在整理个年表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黄帝
先天五帝:
儒家: *黄帝含枢纽 东方青帝灵威仰 南方赤帝赤熛弩
西方白帝白招拒 北方黑帝叶光纪
道教: 五灵五老天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九炁天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三炁天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天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玉宝元灵元老一炁天君
后天五帝(不同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说法不一定,很多人其实引用道教的说法,但毕竟在道教里这些先人都是神了
可见农业大国,古以有之。
夏朝 (公元前2200-前1766,计435年)
对于夏存在与否,我们是华夏子孙,当然都认为他存在,但是世界史学界并不承认
当然了就如同,我们也一样不认可亚特兰底斯 ,亚特兰底斯,神话都不算
禹就把防风氏斩了,出乎意料 ,也震慑住了很多部落首领 ,当时禹已经有了家天下的
想法
他已经不想禅让了,这就是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的有力佐证
禹 (在位45年)
启是夏朝第一任国王(也有人认为是第二任)。
姓姒,大禹姒文命的儿子,母亲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仲
康。
按照《竹书纪年》,启在位39年,78歳驾崩。
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给伯益,禹死后伯益未受王位,要让启作国王。
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所以启即位。
不过按照《竹书纪年》,伯益实际有即位,启杀死伯益夺位。
禹禅让的说法
这里的资料取的是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禹令启杀伯益而立威天下
启在位时因有扈氏不服,在甘战胜有扈氏。开战前在六卿之前发表「甘誓」,这个「甘
誓」虽然收录《尚书》,
可是是否真的为启所作,学者持存疑的态度,据说有扈氏支持伯益。启战胜后大会各部
落首领,最终建立了
自己的统治地位。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由此确立。史称:“禹传子,家天
下”,直至清朝灭亡。
家天下从此开始
太康 (29)
仲康是夏朝第四任国王。启的孩子,太康的弟弟。 因为兄太康未归而即位,一说强迫
太康让位。
在位时因为羲氏及和氏沉溺于酒色,废除羲氏及和氏任职的天文官,历法变得混乱,因
此名为胤的人
(一说胤国国君)前来进攻。
上面的那种禹令启杀伯益而立威天下的一个佐证就是仲康迫太康让位,说这是家族遗传
,当然这个说法很
牵强 , 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杼 (17) 予是夏朝第七任国王。 少康之子,槐的父亲。名字一作杼。 依据竹书纪
年,起初都城在居原,
后来移至老丘。另外,据说东征后获得九尾狐。在他统治时,夏朝进入鼎盛。
槐是夏朝第八任国王。名字一作芬,按照竹书纪年在位44年。 予之子,芒的父亲。
据说即位第3年,九夷(畎夷 干夷 方夷 黄夷 白夷 赤夷 玄夷 风夷 阳夷)来访。
统治时期夏朝仍然很强盛。
------九夷(畎夷 干夷 方夷 黄夷 白夷 赤夷 玄夷 风夷 阳夷)
芒是夏朝第九任国王。槐之子,泄的父亲。名字一作荒,按照竹书纪年在位59年。
泄是中国夏朝第十任国王。前任国王芒的儿子,后任国王不降及扃的父亲。按照竹书纪
年在位21年。
他在位时期夏朝国势日衰。
不降是夏朝第十一任国王。泄之子,孔甲的父亲。扃的哥哥。名字一作降。按照竹书纪
年在位19年。
扃是夏朝第十二任国王。泄之子,廑的父亲。不降的弟弟。名字一作胤甲。 都城在西
河。
据说即位后天空中妖光连续出现十天。
廑是夏朝第十三任国王,一作胤甲。扃之子。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末期时气
候异变,
天空中突然发生出现十个太阳的怪现像,而廑也就在该年驾崩。 十个太阳的怪现像
怎么看都象玄幻小说
孔甲,夏朝的国王,是不降的儿子、扃的侄子。由于扃的儿子廑继位后病死,所以由他
接任。
他在位31年。相传是一个暴君,喜欢自扮鬼神,因此诸侯都离去。
到这里,国君已经开始不正常了
这是一个朝代即将灭亡的先兆
皋是中国夏朝的第十五任国王。前任国王孔甲的儿子。
桀,中国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后一任君主,名履癸,发之子,另一说皋之子。后
世的文献将他描述成一个暴君:他宠信王后妺喜,对政事不闻不问之余,还大量残杀忠
良。结果商汤起兵,〈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于是桀逃到鸣条(今山西
安邑);在鸣条之战,桀战败,夏朝就此灭亡。以后,他被流放至南巢(今安徽省巢县
)。桀临死前说:“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我悔恨不在夏台杀商汤,否则我
今日就不会到这个地步。),不久病死,后世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说法。
桀,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了
为什么桀纣都是宠幸美女的?
是不是一种偏见,不得而知了 我也觉得美女有什么错呢?
商朝 (公元前1766-前1122,计554年)
汤(?—前1588年)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儒家推崇的上古圣王之
一,
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部落首领,13年为中国国王。
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
原商族部落首领,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
积极治国,准备灭夏。 当时夏桀王在位,夏朝国势渐衰,矛盾异常尖锐,汤乘机起兵
,首先攻灭葛(今河南宁陵北)及十多小国和部落。接着又克韦(今河南滑县东南)、
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小国。经过11次战争,无敌于天下
,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氏的反叛,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
夏。由于商汤以武力灭夏,打破国王永定的说法,从此中国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
史称“商汤*”。汤建立商朝后,对
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影响远至黄河上游,氐、羌
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说汤的继任者之前要说个巨牛
仲虺
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
这是最早的扩张主义者
卜丙(卜辞)亦称外丙(史记)、外壬,姓子名胜,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据史记所
记载,
他是成汤之子,太丁之弟,在位三年,是商朝第二位国王;而根据对甲骨文的考证,他
是商朝第三位国王。
亡者侮之 怎么理解?
推翻行亡道之国 ,目前找到的资料是这么解释的 ,但是貌似是孤证
中壬亦称仲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外丙
之弟,在位四年。
商太宗太甲(?年—前1557年),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第四位国王(前1579年—前
1557年在位),在位23年,是商汤的孙子。
提到太甲,就要说伊尹了
伊尹作为开国功臣,出身是个厨师
伊尹(前1648年—前1549年),中国商朝初年着名丞相、*家,尹是右相之意。他本
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
太甲即位时昏庸*,他软硬皆施,把太甲流放到桐达三年之久(《竹书纪年》记载为
七年)
并摄政管治国家。直到太甲后悔了,才把他迎回继续执政,使太甲变成了一位圣君。
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五十馀年,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沃
丁八年(前1549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
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这也算一代明相吧 ,把国王都流放了 但是,可以看出,他当时可谓在商一言九鼎的
人物,
和后来朝代中的顾问型的丞相是两个极端
当时 的社会 流放 国王 有可能吗 ? 或者 换个说法 `` 窃以为 流放 是不是
太 过了 ?
还有太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庙号的帝王
太甲庙号为太宗
商的等级还不是很森严
沃丁亦称羌丁,姓子名绚,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太甲之子,太丁之孙。沃丁继
父太甲即位,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死后,由弟太庚即位
大庚误称小庚,又作太庚,姓子名辩,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
子。继沃丁而即位,他死后子小甲继位。
商时期 即位并不是后来的父死子继 直系亲属都有继承大统的权利 基本这个时代没
有儿皇帝 都是成年人即位
这个时候的臣和君的关系
臣更多的象部队的参谋,可以言利弊,直刺君王之不是 当然伊尹这样的恐怕是历史上
最独特的特例了
诸葛亮或许有得比 但是诸葛亮也只不过直言后主之不是,不敢放逐后主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第七位君王。一说他是太庚之子,也说他是大庚之弟。
小甲在位时,
商代都于毫,他死了之后,弟雍己继立。
雍己,姓子名密,是中国商朝的第八任国王,前任国王小甲之弟,定都于毫,他在位时
商朝逐渐衰落,
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由弟太戊继任,根据《竹书纪年》,他共在位12年。
毫——商代故都。今河南商丘东南为南毫,商丘以北为北毫,偃师以西为西毫。
商中宗太戊,姓子,生卒年不详,商朝第九位国王,前任国王雍己弟。据说在位七十五
年。
他在位时,举贤人尹陟、巫咸为丞相,天下大治,诸侯归附。太戊庙号是中宗。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称作卜壬,姓子名发,太戊,前任国王中丁之弟,是商朝第十一
任的国王。
河亶甲,在甲骨文中作戋甲,姓子名整,外壬之弟,商朝第十二任国王。在位时商朝再
度衰落。
他把国都由嚣迁往相,在位期间曾讨伐蓝夷、班方等外族,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在
位共九年。
河亶甲时商朝迁都了
雍己,姓子名密
祖乙又称且乙,姓子名滕,中国商朝第十四任国王,为河亶甲之子。(但甲骨文记载他
是仲丁之子)
他在位时商朝再度兴盛。《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十九年,庙号为中宗。他在位期间,
将国都由相迁至耿,
后又迁都于庇。 两次迁都,原因都不明,史料上也无记载
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 因为商朝一直在黄河流域 而黄河流域泛滥是很严重的
雍己,姓子名密非周之先祖 商的姓氏是子姓 他的上任已经迁都 周先祖本商之臣
祖辛,姓子名旦,中国商朝的第十五位国王。前国王祖乙之子,其首都在庇,根据《
竹书纪年》记载,
他在位14年。,死后由弟沃甲即位
沃甲,在甲骨文中作羌甲,《竹书纪年》作开甲,姓子名逾,是中国商朝的第十六任国
王,帝乙之子,
前任国王祖辛之弟,在位时定都于庇,在位5年,死后由侄祖丁即位。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中国商朝第17位国王。祖辛之子,前任国王沃甲
之侄,
根据《竹书纪年》,定都于庇,在位共九年,死后由侄子南庚即位。
南庚,一作南康,姓子名更,中国商朝第十八位国王。沃甲之子,前任国王祖丁之侄,
在位共六年,期间将国都由庇迁都至奄,死后由祖丁之子阳甲即位。
黄河又泛滥了~~ 多灾多难的商
阳甲在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是中国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前任国王祖丁之子,
后任国王盘庚之兄,定都于奄,在位共四年,曾西征丹山戎,在位期间,商朝再度衰落
,诸候不朝。
商的神奇就在这里了 三衰而三起
盘庚为汤之九代孙,商朝第20位国王,在位28年。曾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
河南安阳西北)。
史称“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故他
死后,“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即保存在今文《尚书》中的《盘庚》三篇。
黄河又泛滥了
盘庚迁都 前1300
这个有种说法是后商 从公元前1300年开始算后商
小辛,姓子名颂,,中国商朝的第21任国王,前任国王盘庚之弟。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
,人民开始怀念盘庚的治理。他定都于殷,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共3年。死
后由其弟小乙继任。
商再度衰落
小乙,姓子名敛,是中国商朝第22任国王。前任国王小辛之弟,首都设在殷,《竹书纪
年》记载他在位十年,死后由儿子武丁即位。
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的第23位国王(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庙号为高宗。
他是商朝国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他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
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最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这是商的第3起 3衰而3起 绝无仅有的朝代
祖庚又称且庚,姓子名跃(一作曜),中国商朝第25任国王,前任国王武丁之子,定都
于殷,遵武丁为高宗,据《竹书纪年》,在位共十一年,死后由弟祖甲即位。
商朝历代国王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
乙—祖辛—沃甲
—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
丁—帝乙—商纣
祖甲,又称作且甲或帝甲,姓子名载,是中国商朝第26位国王,前任国王祖庚之弟。《
史记》称他在位时荒淫无度,商朝再度衰落。《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三十三年,曾征
伐西戎,
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顾一般民众,但晚期加重繁苛的刑法,造成商朝衰弱。
廪辛,另作冯辛(《竹书纪年》) 姓子名先,是中国商朝第27任国王,前任国王祖甲
之子。首都在殷,
《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四年。他死后由弟庚丁即位。
庚丁,在甲骨文中又称康丁、康祖丁或康且丁,姓子名嚣,,是中国商朝第28位国王。
祖甲之子,
前任国王廪辛之弟,定都于殷,在位八年,死后由子武乙即位。
武乙,姓子名瞿,庚丁之子,商朝国王,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一说在位4年)。
大家注意,神人出现了 这是极品皇帝
武乙狂傲,暴虐无道。他甚至想和上天一争长短。武乙曾经制作了一个木偶人,称他为
天神,跟他下棋,
让一名史官代“天神”和他下子,欲和天神一决胜败,结果天神连输了三局,他便认定
天神*,
于是用刑戮加以侮辱。 他又命左右用皮革制作了一个囊袋,里面盛满血,悬吊于空中
,拉满弓,仰天射它
,说这是“射天”。
这大概就是历史上最早的神经病病例吧 ,当年读到这里,感慨万千也。原来精神病不
是现代人的专利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最早的马教份子,无知者无畏嘛
有一天,武乙到黄河和渭水之间去打猎,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武乙遭暴雷
震击而死。
死都死的这么帅
诡异的波澜壮阔而又短暂辉煌的一生 在位4年,可以理解为天诛了
太丁(前1112—前1102
帝乙,姓子名羡,中国商朝第29代国王。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
帝乙少子,以母为正后,辛为嗣。帝纣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
九牛之威,
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欢心。时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载,帝乙崩,帝辛继位。
是忘国之君
受辛谥曰:“纣”(前1075—前1046)
这个有不了解的可以翻翻封神榜
天下谓之纣
忍不住拉太史公出来垫个场《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
过人,手格猛兽;
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囚禁西伯侯姬昌于里 西伯侯姬昌 周的太祖
不过,有观点认为,很多对帝辛的反面评价存在历史上的递增性。先秦文献对他的指责
并不很多,
甚至许多文献称赞纣王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各
种各样对他不利的指责越来越多。子贡也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
恶居下流,
天下之恶皆归焉。」这是很有道理的。
可见历史还是人写成的 但是我们还是习惯把纣看成一个伟大的暴君 *的先驱者
总结一下夏商吧
惯把这两个朝代放在一起
商朝 (公元前1766-前1122,计554年)
总结一下夏商
第一,在疆土方面,夏商周凭借自己正统的地位和强大的武装,采取分封、
册命和武力征服的手段,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活动疆域
,密
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第二,在经济上,生产工具从骨器、蚌器、石器发展到铸造完美的青铜器;农业生产得
到较大的发展,
从仅有少量的剩余到“千斯仓”、“千斯箱”的储备;商品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形成以都邑为中心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及比较统一的货币,使社会生活有了较大的发
展。
第三,在*上,确立了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
度为主体,
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
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
世代相袭地把持各级政权。这种宗法和等 级制度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
第四,在思想领域,形成宗教神学思想体系,将天说成是自然与社会的主宰,以证明王
权神授,论证自己的统治是合理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并且利用宗教观念来配合暴力统
治;同时,根据宗教祭祀仪式演化出“礼”,作为制度、思想、行为的规范,逐步发展
成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第五
,在行政管理上,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以王为首、分封诸侯的贵族政体;
建立了一套以*为内服官(在王国直接统治区内为王室服务的官)、以地方为外服官
(在王国直接统治区外分封的诸侯和为诸侯服务的官)的内外服官体系;建立了适合奴
隶制国家特点的,有关培养、选拔、任免、爵命等级和退休养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凡此种种,对后世行政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有着深远的
影响。
这一段有点长 都是比较官方的说法 但是至少不偏不倚 一定的借鉴性
其实夏商仍然有很大部分上沿袭了部族制,和后面的君主制有很大的区别 没有达到六
合八荒皆王土的程度
很多诸侯过仍然有相当大的权利 上缴*的赋税也很少 类似联邦的政体
要朝见陛下 不象以前纯部族的年代,出了事大家才出来喝个茶,谈谈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3
按:“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写在前面的话: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作为炎黄子孙,必要知晓自己民族的历史。
Thinking in history.
链接
《中国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 Part 1
二、夏·商·周
1、桀是夏王朝的第十六代王,也是最后一代。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骜不驯”、“桀犬吠尧”都足以说明其暴虐。
(Me:看来每一个朝代最后一个君王都是“极端分子”,要么极度昏庸*,要么极度残暴……难道中庸才是王道?)
2、桀残暴的同时,商汤(商国的王,汤,也称成汤,其祖契在尧舜时期跟禹治水有功,封地在商)国富兵强,深得民心,最终取代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
(Me:“网开一面”就是汤的一个典故,真是一个连鸟兽都很爱护的仁义之君啊——看得出你很有爱心,因为你对鸟鸟很好……)
3、汤,又名成汤,甲骨文称大乙。其始祖名契,其母简狄,有娀氏之女,吞玄鸟(燕子)卵生契,故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Me:咳咳,看来帝王将相都是大有来头的啊……各位MM闲着无事不要吃鹌鹑蛋了哦,小心……)
4、汤建立商朝,与他明智地任用伊尹为相是分不开的。伊尹作为中国第一贤相,一直在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伊尹名挚,曾是汤妻子有莘氏陪嫁来的奴隶。
伊尹的传说: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旁,身怀有孕,一日梦到神仙指点,说明日米臼若出水,则赶紧向东逃离,千万不能回头。第二日果然米臼冒出水来,于是她招呼百姓一起逃离,逃了十几里路后,她惦记村子,忘了神仙的嘱咐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伊水暴涨,村子已被淹没了。她吓得大喊,却出不了声,因为她已经变成了一棵空心的老桑树。洪水退后,一个采桑的姑娘在树洞中发现了这个孩子,并献给了有莘氏国王。因孩子的母亲居住在“伊”水旁,故而姓伊,后来官拜为“尹”,后人称之为伊尹。
(Me:男儿大丈夫当向伊尹学习——在奴隶制社会中的奴隶都能官拜宰相,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5、盘庚迁都:盘庚是商朝第二十个王,之前商都一直饱受自然灾害困扰,于是迁都在殷(河南安阳小屯村),复兴了商朝。后来在那发掘出了很多古代遗物,证明是商都遗址,故名“殷墟”。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的。
(Me:河南安阳小屯村,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啊……改天扛把锄头去遛遛……)
6、商朝最后一个王“纣”也是暴君的典型,以“桀纣”并称。早年的他英明神武、颇有作为,晚年就暴虐无道了。他用7年时间建了鹿台,富丽堂皇堪比夏桀留下来的瑶台。他听信妲己唆使,创造了“炮烙”这一酷刑。他修建了虿(chài)池,专门对付不听他话的人。他还修了一个大池子,池底和壁均为鹅卵石铺就,把好酒倒在池子里,把烤好的肉挂得像树林一样,称之为“酒池”、“肉林”。昏庸、荒淫、残暴到了极致。
(Me:有道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早年的纣王英明神武,可惜啦,可惜啦……)
7、在与纣王同时期的西岐,周部落逐渐强盛,对商朝统治构成了威胁。纣王于是把周部落首领姬昌(后成周文王)抓到朝歌囚禁起来(相传文王在被囚期间将八卦演至六十四卦)。文王暗示手下赶紧去有莘国找来美女,到犬戎国求得骏马异兽,以及黄金白玉等,通过纣王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王见财眼开,于是放了文王回周。
(Me:看来,从古至今,能够真正抵挡金银财宝、声色美女*的英雄没有几个啊……另,有莘国在哪儿呢?嘿嘿……)
8、一天夜里,周文王姬昌梦到一只飞熊向他扑来,醒后觉得是好梦,于是出发寻找贤良,并最终在渭水旁找到了“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姜尚,名子牙,是炎帝族后裔,出生在东夷,因祖上封地在吕,又名吕尚,后被大家成为“姜太公”。
(Me:愿者上钩什么的都是扯淡,其实是姜子牙主动从东夷搬迁到渭水,就为了能接近贤明的文王,图的就是能找到展现自己的平台……)
9、周武王伐纣:文王去世后,其子姬发继位,称武王。经多年准备,武王召集盟国一起讨伐商纣。纣王的70万军队在周武王的5万人马前纷纷倒戈投降,于是他找来所有的珍宝堆放在鹿台,放火*而亡。至此,延续了600年的殷商王朝终结,周王朝开始。
(Me:想当年对《封神榜》那个痴迷啊……潮起潮落,悠悠岁月,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聚散中有你,聚散中有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4
我翻开书册,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这里显现。
我阅读,我与历史人物共席对话。我阅读,我和时代风云同声呼唤。我思,我问:是谁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
然而,这就是答案么?历史,就是英雄好汉的演兵场吗?
伟人的话在我耳旁回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感慨,我赞叹,那些威名远扬的英雄豪杰,因为他们演示着人民的壮举,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浓重的一笔;那些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因为他们呼喊着人民的心声,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柱石上镌刻下深沉的印记。
当我翻到书卷的最后一篇“武昌起义的炮声”,已是华灯初上时分,电视里正在热播连续剧《走向共和》,屏幕上正在演绎着慷慨悲凉的壮剧。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武昌起义的炮声,宣告了封建王朝的灭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上下五千年》写到辛亥*暂告段落,但历史却掀开了更为气势磅礴的峥嵘岁月。一个世纪以来,孙中山、*、*,三位伟人,领导中国人民描绘了宏伟雄浑、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三座丰碑,显示着古老的中华获得了新生、变换了新貌,走向新的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新的风貌跨入了新的世纪。全国人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在实现强国富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大踏步地奔向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这就是历史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当今历史发展的动力。
汉高祖刘邦.说到刘邦,他原来只是一名平民,只因得到县萧何的帮助,做了亭长.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囚徒去服苦役.途中,刘邦仗义地放了所有的囚徒,其中的十几个壮士留下来跟随他.忽然,出现了一条白蟒,他一剑砍去,把白蟒砍成两段,祭天起义.很快,他的军队发展到八千人,一举攻陷咸阳城,他进城之后,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偿命,伤人办罪,偷盗严惩.这时,另一支由项羽统领的军队开到了咸阳旁的鸿门,邀请他来赴宴,想借机杀了刘邦,而刘邦在陈平和樊哙的帮助下,幸运地逃走了.最终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邦称帝.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幼饱读兵书,到了中年,曾以二千兵马帮助隋炀帝退突厥百万雄师,从此在朝野中一举成名.后来,其父李渊太原反隋,此时的起义军几十支包围了长安城,隋炀帝在内乱中被杀,同时,李渊的起义军最先攻进城里,占领了长安这座古都.而李世民在多年的东征西讨中积累了经验,屡建奇功,出奇制胜,并收服了尉迟敬德,徐世绩(即李世绩),秦琼,罗成还有陈咬金等妇孺皆知的名将.中原土地统一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却一直想加害他和他的部将.终于,一次在被害中毒又痊愈后李世民再也忍无可忍,召集众将士开始商讨反击的计划.次日,李建成与李元吉刚一进入玄武门边被他拦住,李建成与李元吉拈弓搭箭,但还箭没射出去,便被尉迟敬德带七十名精锐铁骑兵杀死了,这就是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事变".事后李渊迫于其势力,让位李世民.
又说宋太宗赵匡胤:他从小喜欢摆弄刀*,二十三岁时曾占卜:当兵可否 不吉.当县令可否 不吉.当太守可否 不吉.当丞相可否 不吉.这时,怒火冲天的赵匡胤占了最后一卜:当皇帝可否 吉!此时的他立即喜出望外,决定去投靠当时非常强大的郭威的起义军,做了一名小头目.很快,武艺高强的他升级成一位将领.后来,起义军解散,他在陈桥起义,只十年不到,就统一了中原.
我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不是写什么名人名事,什么历史变迁,而是专写古代的一些刑罚.
具体的刑罚最早是在五帝中颛顼当政时发行的,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了,刑罚开始后便开始了封建社会,但官职系统尚未明确.
到了夏朝,因为产生了*分化,随之出现了犯罪现象,大禹便建立了各种官职,还加强了刑罚,又制定了税收,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当夏朝传到了第十九代王时,出现了"五马分尸"与"炮烙"这两种刑罚."五马分尸"顾名思义就是用五匹马相对拉扯,把人分成五~六块;"炮烙"是让人站在烧得通红的管子上行走,最后掉进下面的火炉,活活烧死.
到了秦朝,增加了"烹刑":一旦有人敢欺上瞒下,便会被放进一个大缸里,加满水,把人煮熟致死.
汉朝,吕后曾把人砍去四肢,挖去双眼,割掉鼻子,耳朵,还给人吃哑药,最后扔进猪圈.窦太后还罚当官的儒生赤手打野猪,十有*是去送死.
依照明朝的法律,贪钱一两者可能会被扒其皮,晾于衙门口.
各个朝代的刑罚不尽相同,但今日看来,充满血腥与残暴.看来无论何时,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还有各个国家的开国皇帝.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幼饱读兵书,到了中年,曾以二千兵马帮助隋炀帝退突厥百万雄师,从此在朝野中一举成名.后来,其父李渊太原反隋,此时的起义军几十支包围了长安城,隋炀帝在内乱中被杀,同时,李渊的起义军最先攻进城里,占领了长安这座古都.而李世民在多年的东征西讨中积累了经验,屡建奇功,出奇制胜,并收服了尉迟敬德,徐世绩(即李世绩),秦琼,罗成还有陈咬金等妇孺皆知的名将.中原土地统一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却一直想加害他和他的部将.终于,一次在被害中毒又痊愈后李世民再也忍无可忍,召集众将士开始商讨反击的计划.次日,李建成与李元吉刚一进入玄武门边被他拦住,李建成与李元吉拈弓搭箭,但还箭没射出去,便被尉迟敬德带七十名精锐铁骑兵杀死了,这就是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事变".事后李渊迫于其势力,让位李世民.
又说宋太宗赵匡胤:他从小喜欢摆弄刀*,二十三岁时曾占卜:当兵可否 不吉.当县令可否 不吉.当太守可否 不吉.当丞相可否 不吉.这时,怒火冲天的赵匡胤占了最后一卜:当皇帝可否 吉!此时的他立即喜出望外,决定去投靠当时非常强大的郭威的起义军,做了一名小头目.很快,武艺高强的他升级成一位将领.后来,起义军解散,他在陈桥起义,只十年不到,就统一了中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4
伱到百度里面去搜就可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3
我翻开书册,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这里显现。
我阅读,我与历史人物共席对话。我阅读,我和时代风云同声呼唤。我思,我问:是谁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
然而,这就是答案么?历史,就是英雄好汉的演兵场吗?
伟人的话在我耳旁回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感慨,我赞叹,那些威名远扬的英雄豪杰,因为他们演示着人民的壮举,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浓重的一笔;那些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因为他们呼喊着人民的心声,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柱石上镌刻下深沉的印记。
当我翻到书卷的最后一篇“武昌起义的炮声”,已是华灯初上时分,电视里正在热播连续剧《走向共和》,屏幕上正在演绎着慷慨悲凉的壮剧。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武昌起义的炮声,宣告了封建王朝的灭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上下五千年》写到辛亥*暂告段落,但历史却掀开了更为气势磅礴的峥嵘岁月。一个世纪以来,孙中山、*、*,三位伟人,领导中国人民描绘了宏伟雄浑、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三座丰碑,显示着古老的中华获得了新生、变换了新貌,走向新的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新的风貌跨入了新的世纪。全国人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在实现强国富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大踏步地奔向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这就是历史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当今历史发展的动力。
汉高祖刘邦.说到刘邦,他原来只是一名平民,只因得到县萧何的帮助,做了亭长.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囚徒去服苦役.途中,刘邦仗义地放了所有的囚徒,其中的十几个壮士留下来跟随他.忽然,出现了一条白蟒,他一剑砍去,把白蟒砍成两段,祭天起义.很快,他的军队发展到八千人,一举攻陷咸阳城,他进城之后,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偿命,伤人办罪,偷盗严惩.这时,另一支由项羽统领的军队开到了咸阳旁的鸿门,邀请他来赴宴,想借机杀了刘邦,而刘邦在陈平和樊哙的帮助下,幸运地逃走了.最终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邦称帝.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幼饱读兵书,到了中年,曾以二千兵马帮助隋炀帝退突厥百万雄师,从此在朝野中一举成名.后来,其父李渊太原反隋,此时的起义军几十支包围了长安城,隋炀帝在内乱中被杀,同时,李渊的起义军最先攻进城里,占领了长安这座古都.而李世民在多年的东征西讨中积累了经验,屡建奇功,出奇制胜,并收服了尉迟敬德,徐世绩(即李世绩),秦琼,罗成还有陈咬金等妇孺皆知的名将.中原土地统一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却一直想加害他和他的部将.终于,一次在被害中毒又痊愈后李世民再也忍无可忍,召集众将士开始商讨反击的计划.次日,李建成与李元吉刚一进入玄武门边被他拦住,李建成与李元吉拈弓搭箭,但还箭没射出去,便被尉迟敬德带七十名精锐铁骑兵杀死了,这就是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事变".事后李渊迫于其势力,让位李世民.
又说宋太宗赵匡胤:他从小喜欢摆弄刀*,二十三岁时曾占卜:当兵可否 不吉.当县令可否 不吉.当太守可否 不吉.当丞相可否 不吉.这时,怒火冲天的赵匡胤占了最后一卜:当皇帝可否 吉!此时的他立即喜出望外,决定去投靠当时非常强大的郭威的起义军,做了一名小头目.很快,武艺高强的他升级成一位将领.后来,起义军解散,他在陈桥起义,只十年不到,就统一了中原.
我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不是写什么名人名事,什么历史变迁,而是专写古代的一些刑罚.
具体的刑罚最早是在五帝中颛顼当政时发行的,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了,刑罚开始后便开始了封建社会,但官职系统尚未明确.
到了夏朝,因为产生了*分化,随之出现了犯罪现象,大禹便建立了各种官职,还加强了刑罚,又制定了税收,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当夏朝传到了第十九代王时,出现了"五马分尸"与"炮烙"这两种刑罚."五马分尸"顾名思义就是用五匹马相对拉扯,把人分成五~六块;"炮烙"是让人站在烧得通红的管子上行走,最后掉进下面的火炉,活活烧死.
到了秦朝,增加了"烹刑":一旦有人敢欺上瞒下,便会被放进一个大缸里,加满水,把人煮熟致死.
汉朝,吕后曾把人砍去四肢,挖去双眼,割掉鼻子,耳朵,还给人吃哑药,最后扔进猪圈.窦太后还罚当官的儒生赤手打野猪,十有*是去送死.
依照明朝的法律,贪钱一两者可能会被扒其皮,晾于衙门口.
各个朝代的刑罚不尽相同,但今日看来,充满血腥与残暴.看来无论何时,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还有各个国家的开国皇帝.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幼饱读兵书,到了中年,曾以二千兵马帮助隋炀帝退突厥百万雄师,从此在朝野中一举成名.后来,其父李渊太原反隋,此时的起义军几十支包围了长安城,隋炀帝在内乱中被杀,同时,李渊的起义军最先攻进城里,占领了长安这座古都.而李世民在多年的东征西讨中积累了经验,屡建奇功,出奇制胜,并收服了尉迟敬德,徐世绩(即李世绩),秦琼,罗成还有陈咬金等妇孺皆知的名将.中原土地统一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却一直想加害他和他的部将.终于,一次在被害中毒又痊愈后李世民再也忍无可忍,召集众将士开始商讨反击的计划.次日,李建成与李元吉刚一进入玄武门边被他拦住,李建成与李元吉拈弓搭箭,但还箭没射出去,便被尉迟敬德带七十名精锐铁骑兵杀死了,这就是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事变".事后李渊迫于其势力,让位李世民.
又说宋太宗赵匡胤:他从小喜欢摆弄刀*,二十三岁时曾占卜:当兵可否 不吉.当县令可否 不吉.当太守可否 不吉.当丞相可否 不吉.这时,怒火冲天的赵匡胤占了最后一卜:当皇帝可否 吉!此时的他立即喜出望外,决定去投靠当时非常强大的郭威的起义军,做了一名小头目.很快,武艺高强的他升级成一位将领.后来,起义军解散,他在陈桥起义,只十年不到,就统一了中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9:14
伱到百度里面去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