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共有哪些关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2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7:25
关隘:险要的关口,依山筑城,断塞关隘。——《南齐书·萧景先传》
关隘太多了,大大小小无以计数,但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这么几个。
中国著名关隘
1.居庸关
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没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2.玉门关
古代关隘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两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3.嘉峪关
古代关名。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此关南屏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两山夹峙,北大河横贯其间,为古代肃州(今甘肃省洒泉市)西北门户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明正德年间,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东侵。
4.仙人关
古代关隘名。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此关西临喜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有虞关紧接铁山栈道,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重要咽喉。1134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
5.阳关
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6.天井关
古代关名。又称太行关。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部太行山顶。因关南有三所深不可测井泉而得名。这里适当太行南北要冲,形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与韩、魏相争上党,多交战于此。东汉建武元年(25年),冯异得过此关,连拔上党两城。
7.雁门关
古代关名。又称西陉关。在今山西省代县城西北雁门山腰。与附近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蜚雁出于其间”而得名。关附近峰峦叠嶂,峭壑阴森,异常险要,为历代镇守重地。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所建,为当时的军事重镇。唐会昌二年(842年),回纥侵犯唐朝,唐河东节度使刘沔进屯雁门,尔后向大同出击,打退了回纥兵。
8.石岭关
古代关名。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此关形势险要,为山西北部之要冲。唐朝为防止突厥南下,曾驻兵于此。宋与契丹相争,也屡次在此交战。979年3月,宋攻北汉之时,曾在此重创辽援北汉之军。
9.平型关
古代关名。在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此关西托雁门之险,东拥紫荆之固,山势险要,道路崎岖,为古代出入晋、冀两省北部的重要交通孔道,历为兵家戍守之重镇。
10.娘子关
古代关名。又称苇泽关。在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晋、冀两省交界处。此关地势险要,两山夹峙,东与井陉相通,为古代太行山重要关口和太原东方的屏障,历为兵戍要地。唐时曾设承天军,宋时设承天塞,明设承天镇。
11.潼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东汉末在此设关。此关扼黄河要津渡口,锁东西交通咽喉,历来为关中地区的防守重地。211年,曹操派兵以攻汉中为名,由河南进军关中,因马超、韩遂等扼守潼关,致使曹操颇费周折才得以进据关中。
12.蒲津关
古代关名。又称临晋关。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是黄河重要的古渡口和*间的重险之地。战国时魏在此设蒲津关。汉武帝时改名临晋关。前205年,汉高祖刘邦曾由此关进入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击虏了殷王邛。唐初,李渊父子能顺利引兵自太原而下,也主要是由于蒲津守将的不战而降。
13.武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丹凤县城东。和潼关、萧关、大散关被称为秦之四寨。关东崖悬壑深,狭窄难行,险阻天成。秦末刘邦取此道入关,灭掉了秦王朝。
14.大散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此关扼南北交通要道,是秦、蜀往来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外之地。宋时吴玠、吴鳞兄弟率军扼守此关,打败金兵多次进攻。
15.洛阳八关
东汉首都附近八关的总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为东汉防卫首都的军事要塞。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为修器械,镇守京师而设。这八关指:函谷关(今洛阳市西、新安县东)、大谷关(今洛阳市东南)、广成关(今洛阳市南、临汝县西)、伊阙关(今洛阳市南龙门)、缳辕关(今洛阳市东南)、旋门关(今洛阳市东、荥阳县西)、孟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小平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等八关。
16.函谷关
古关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战国时秦置。因山谷悬崖峭壁,深险如函,关在谷中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为函谷。此关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前241年,楚、赵、韩、魏、卫等国联合攻秦,至此为秦据险所败。汉武帝时将故关东移300里到今河南省新安县东,史称新关,原函谷关相应被称作旧关。并改置为弘农县。
17.虎牢关
古代关名。又称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不镇。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此关,地处东西咽喉,由岭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地险而设关。以后每逢战乱,多争此关。唐初李世民与窦建德也曾在此一决雌雄。
18.义阳三关
古代关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南北朝时对义阳郡南三关的总称。这三关指:武胜关(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平靖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和湖北省应山县交界处)、黄岘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南)。三关历来为南北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唐朝中叶,淮西割据势力因据三关诸险而屡次作乱。宋朝南渡后,也因三关势力单薄,致使寿春、合肥等地多遭袭击。
19.瞿塘关
古代关名。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瞿塘峡西口。汉时在此置江关都尉。214年,刘备攻打广汉未克,诸葛亮与张飞、越云等率军自荆江逆江而上,占领此关,遂克巴东。后被蜀汉视为重镇。历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关。
20.大胜关
古代关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大胜关村。宋时在此设置巡检塞,1132年置烽火台。元时设水驿,名大城港。1360年,朱元璋在此设伏,击败了陈友谅数十万军队的进攻,于是改名大胜港并在此设关,即大胜关。沿袭至今。此地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转港口。
21.独松关
古代关隘名。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为南宋时所筑。此关东西为高山,狭谷串通南北,是古代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通往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咽喉要地。1275年,元军即从此关攻破临安,灭亡南宋王朝。
22.仙霞关
古代关隘名。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南。878年,黄巢起义军转战浙东时所辟就。此关位于佩霞岭上,山高谷深,层峦叠嶂。为古代衢(今浙江省衢县)、建(今福建省建瓯县)两州间之咽喉。明朝末年,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企图依托仙霞之险与清廷相抗衡,后因清兵破关而失败。
23.鬼门关
古关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西。界于北流县与玉林市间,因其南多瘴疫,往者多难生还,故名鬼门关。为古代通往钦州、琼州、雷州及交趾(越南)的交通要道。明代改为天门关。
24.古严关
古代关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城西。关名,一说为秦时所提,一说为汉所称。此关处群山环抱之中,周围山势连绵,悬崖峭壁,险不可攀,因之为古代军事要地。关前有清人商昌书刻“古严关”三字。
25.镇南关
古代重要关隘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此关控大青、金鸡两山隘口,山峦重叠,谷深林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古代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交通要道,素有“南疆要塞”之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老将冯子材率军据关而守,身先士卒,在此大败法国侵略军。1965年,此关更名为友谊关。
26.下关
古代关隘名。在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此关扼点苍山与洱海间狭长地段之通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古代南诏、大理国都之门户。公元779年,南诏王在此设关,以为都城屏障。明初,大将沐英进攻大理,大理国据关以守,明军巧出奇兵,攻占此关,迅速灭亡大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8:43
我只说战国的:(55555以后的都被楼上的说过了...)
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南.战国最重要著名的关口,函谷关西称关中--是当时秦的统治中心.函谷关东称关东.函谷关东南既是著名的肴山,二者并称肴函.人称"肴函之固,金城千里.''
武关:今陕西丹凤.是当时的交通要道,秦曾多次出武关攻楚.武关西北至咸阳,东至宛(今河南南阳)
羊肠坂:今山西长治东南,又称屯留道,因道路曲折似羊肠而得名,是太行山上的要道.
井陉关:今河北石家庄西北,秦就是在此处大破赵军,进而灭赵.
博关:今山东淄博南,齐国南部重要关缢.
召关:今安徽和县北,地势并不险要但当时是吴楚国界,吴子婿夜出召关,一夜头白.
现在就记得这么多了,自己写的,可不是转载网上的哦!A_A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0:18
不考虑现代旅游
一: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文言文中所说的关就是函谷关。
二: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历史上,要想攻陷长安,必须先下潼关,如安史之乱。
三: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讳亦称武牢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刘邦与项羽的成皋之战和李世民与窦建德的武牢之战是王朝兴替的决战,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的地点,是洛阳的东大门。
五:山海关
山海关在明朝作用最大,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山海关之战是清朝入关之战。
六: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2:09
居庸关
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没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玉门关
古代关隘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两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嘉峪关
古代关名。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此关南屏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两山夹峙,北大河横贯其间,为古代肃州(今甘肃省洒泉市)西北门户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明正德年间,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东侵。
仙人关
古代关隘名。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此关西临喜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有虞关紧接铁山栈道,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重要咽喉。1134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
阳关
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天井关
古代关名。又称太行关。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部太行山顶。因关南有三所深不可测井泉而得名。这里适当太行南北要冲,形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秦与韩、魏相争上党,多交战于此。东汉建武元年(25年),冯异得过此关,连拔上党两城。
雁门关
古代关名。又称西陉关。在今山西省代县城西北雁门山腰。与附近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蜚雁出于其间”而得名。关附近峰峦叠嶂,峭壑阴森,异常险要,为历代镇守重地。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所建,为当时的军事重镇。唐会昌二年(842年),回纥侵犯唐朝,唐河东节度使刘沔进屯雁门,尔后向大同出击,打退了回纥兵。
石岭关
古代关名。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此关形势险要,为山西北部之要冲。唐朝为防止突厥南下,曾驻兵于此。宋与契丹相争,也屡次在此交战。979年3月,宋攻北汉之时,曾在此重创辽援北汉之军。
平型关
古代关名。在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此关西托雁门之险,东拥紫荆之固,山势险要,道路崎岖,为古代出入晋、冀两省北部的重要交通孔道,历为兵家戍守之重镇。
娘子关
古代关名。又称苇泽关。在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晋、冀两省交界处。此关地势险要,两山夹峙,东与井陉相通,为古代太行山重要关口和太原东方的屏障,历为兵戍要地。唐时曾设承天军,宋时设承天塞,明设承天镇。
潼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东汉末在此设关。此关扼黄河要津渡口,锁东西交通咽喉,历来为关中地区的防守重地。211年,曹操派兵以攻汉中为名,由河南进军关中,因马超、韩遂等扼守潼关,致使曹操颇费周折才得以进据关中。
蒲津关
古代关名。又称临晋关。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是黄河重要的古渡口和*间的重险之地。战国时魏在此设蒲津关。汉武帝时改名临晋关。前205年,汉高祖刘邦曾由此关进入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击虏了殷王邛。唐初,李渊父子能顺利引兵自太原而下,也主要是由于蒲津守将的不战而降。
武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丹凤县城东。和潼关、萧关、大散关被称为秦之四寨。关东崖悬壑深,狭窄难行,险阻天成。秦末刘邦取此道入关,灭掉了秦王朝。
大散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此关扼南北交通要道,是秦、蜀往来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外之地。宋时吴玠、吴鳞兄弟率军扼守此关,打败金兵多次进攻。
山海关
古代关名。又称榆关。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为长城东端重要的关隘。相传为隋文帝时修筑。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徐达重新修复。此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取山海之意,名为山海关。此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自隋代筑成此关后,历代大军过往必据关夺关。903年,契丹首领阿保机派大将阿钵南袭山海关,因唐军防守严密而一败涂地。五代后唐幽州节度使周德威自恃勇猛而不注重边防守备,结果很快被契丹攻陷山海关。
洛阳八关
东汉首都附近八关的总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为东汉防卫首都的军事要塞。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为修器械,镇守京师而设。这八关指:函谷关(今洛阳市西、新安县东)、大谷关(今洛阳市东南)、广成关(今洛阳市南、临汝县西)、伊阙关(今洛阳市南龙门)、缳辕关(今洛阳市东南)、旋门关(今洛阳市东、荥阳县西)、孟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小平津关(今洛阳市东北、孟津县东北)等八关。
函谷关
古关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战国时秦置。因山谷悬崖峭壁,深险如函,关在谷中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为函谷。此关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前241年,楚、赵、韩、魏、卫等国联合攻秦,至此为秦据险所败。汉武帝时将故关东移300里到今河南省新安县东,史称新关,原函谷关相应被称作旧关。并改置为弘农县。
虎牢关
古代关名。又称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不镇。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此关,地处东西咽喉,由岭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地险而设关。以后每逢战乱,多争此关。唐初李世民与窦建德也曾在此一决雌雄。
义阳三关
古代关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南北朝时对义阳郡南三关的总称。这三关指:武胜关(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平靖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和湖北省应山县交界处)、黄岘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南)。三关历来为南北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唐朝中叶,淮西割据势力因据三关诸险而屡次作乱。宋朝南渡后,也因三关势力单薄,致使寿春、合肥等地多遭袭击。
瞿塘关
古代关名。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瞿塘峡西口。汉时在此置江关都尉。214年,刘备攻打广汉未克,诸葛亮与张飞、越云等率军自荆江逆江而上,占领此关,遂克巴东。后被蜀汉视为重镇。历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关。
大胜关
古代关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大胜关村。宋时在此设置巡检塞,1132年置烽火台。元时设水驿,名大城港。1360年,朱元璋在此设伏,击败了陈友谅数十万军队的进攻,于是改名大胜港并在此设关,即大胜关。沿袭至今。此地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转港口。
独松关
古代关隘名。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为南宋时所筑。此关东西为高山,狭谷串通南北,是古代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通往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咽喉要地。1275年,元军即从此关攻破临安,灭亡南宋王朝。
仙霞关
古代关隘名。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南。878年,黄巢起义军转战浙东时所辟就。此关位于佩霞岭上,山高谷深,层峦叠嶂。为古代衢(今浙江省衢县)、建(今福建省建瓯县)两州间之咽喉。明朝末年,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企图依托仙霞之险与清廷相抗衡,后因清兵破关而失败。
鬼门关
古关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西。界于北流县与玉林市间,因其南多瘴疫,往者多难生还,故名鬼门关。为古代通往钦州、琼州、雷州及交趾(越南)的交通要道。明代改为天门关。
古严关
古代关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城西。关名,一说为秦时所提,一说为汉所称。此关处群山环抱之中,周围山势连绵,悬崖峭壁,险不可攀,因之为古代军事要地。关前有清人商昌书刻“古严关”三字。
镇南关
古代重要关隘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此关控大青、金鸡两山隘口,山峦重叠,谷深林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古代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交通要道,素有“南疆要塞”之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老将冯子材率军据关而守,身先士卒,在此大败法国侵略军。1965年,此关更名为友谊关。
下关
古代关隘名。在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此关扼点苍山与洱海间狭长地段之通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古代南诏、大理国都之门户。公元779年,南诏王在此设关,以为都城屏障。明初,大将沐英进攻大理,大理国据关以守,明军巧出奇兵,攻占此关,迅速灭亡大理。
这个基本上是相当全的了,值得一提的是所谓仙霞关,其实是仙霞岭上的枫岭关。还有就是我觉得武夷山上的分水关也应该算是个比较著名的关隘,因为那里是赣闽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关隘,或者说是由赣入闽的必经之路,历史上秦始皇远征南越的5路大军中的一支,正是走此路入闽迂回岭南,其后汉武帝时,兵发四路水路并*南越,这个关隘再次体现出了其重要性。
秦楚之间,以武关的名气最大但其实并非最为险要,商山之上有牧虎关,其实才最为重要,尽管期间几易其址,但一直是易首难攻之关隘,秦汉时刘邦进军关中,就曾经受阻于此。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14:17
中国古代十大名关
第一名:居庸关
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旧称军都关。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问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名:山海关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它建于明洪武十四(公元1381年)年,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城楼雄踞关上,巍然矗立,自古为交通要冲。
第三名:娘子关
娘子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部,初建于唐朝初年,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关口有关门两座,关内为居民区,它当山西、河北两省要冲,地势险要
第四名: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和偏关合称三关。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之一,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第五名: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是长城要口之一,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古道穿城而过,向来为晋北交通要道,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第六名:宁武关
宁武关在山西省宁武县,为内长城重要关隘。关城筑于明代中期,是诸山汇集之要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今关城已记
第七名: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岭上,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关城依山面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第八名:武胜关
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南部,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为大别山隘口之一。今存部分古代建筑。
第九名:友谊关
友谊关又称为大南关、界首关、睦南关,位于广西省凭祥市西南,始建于明代初期,后有增建,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第十名:嘉峪关
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东南麓,为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关城始建于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现关城内外遗存部分多为清代所建。嘉峪关依山而筑,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