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5 06:38
与同事们在一起,经常听到大家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知道感恩。的确,现在的很多孩子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有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别人。在他们的眼中,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须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被爱,甚至在他们很小的心灵里,觉得被爱是理所当然的。你对他们有一点点不好他们都能感觉出来,而你对他们有一百个好,他们却表现的麻木不仁。但是作为老师,我们难道只有抱怨和无奈吗?不,我们有必要教学生学会感恩。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光要交给学生知识,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还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唤醒孩子那颗感恩的心。我觉得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从思想上教育学生 什么是感恩呢?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图报。作为老师,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知恩、报恩、施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感恩能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让学生知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的面对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我觉得每年的“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机会。我们要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了解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送一件自己亲身制作的贺卡;写一篇赞美父母、老师的文章;说一句感谢父母、老师的话;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总之,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既善待了他人又快乐了自己。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应从做好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拿教具。而关爱理解父母,则可以通过给父母盛一次饭,洗一次碗,端一杯水,说一句感恩的话,写一封感恩的信的方式来表达。我认为从这些生活点滴都可以进行感恩教育,通过这些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导之恩,别人的帮助之恩。天长日久,报答恩情这颗美丽的种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营造感恩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更好的以“感恩”为主旋律的校园氛围,家庭气氛和社会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首先,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借助班会、队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导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再创作,并进行展示,如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人小报”,设计“感恩”的标语,编排“感恩”的节目等。此外,我们还应让孩子们学习祖国悠久的文明史,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渗透着感恩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羊跪乳,鸦反哺”“受之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这些传统美德中,渗透着感恩情怀。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也能很好的熏陶学生心智,培养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其次,我们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做好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老师还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对一些感恩意识严重缺乏的学生,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家长配合,最好能争取亲友的共同教育。亲友、老师、家长共同教育学生感恩,才会更好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降低。 再次,还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宣传的影响。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要坚决抵制不文明行为,特别是忘恩负义行为。要争取各种媒体的宣传,从正面大范围来宣传感恩教育,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感恩教育的氛围。这样既可以引起我们的社会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又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有效进行与效果巩固。 总之,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我们要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感恩教育不容忽视,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师长之恩,尊重师长;感念社会之恩,为社会服务;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我们知道让学生学会感恩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