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东山雕花楼有6句名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有,
洞庭东山,为吴中太湖东北部的一个半岛,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特产丰富,是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在东山众多的景点中,民国建筑——雕花楼,因巧夺天工、保存完好的“砖、木、石、金”雕刻艺术而著名,誉称“江南第一楼”,并于2006年5月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雕花楼”曾是民间的口头俗称,还有一个名字:春在楼,颇为高雅。“花落春仍在”是苏州清代诗人俞樾殿试名句。而雕花楼主金锡之借用其意为楼取名,镂花绘彩,配以楼外四季花木,真是美得春色常在呵!为能更好延续这一民国建筑的文化遗产常葆春色,吴中区主管部门在春在楼被列为“国宝”后,即拉开了以恢复雕花楼原民国建筑文化风貌,恢复水乡山区本土自然风情为主基调的“国宝”保护规划改造方案的帷幕。投巨资新改造后的雕花楼景区,其游览、休闲的功能更趋完善,将形成有景点区、休闲区、配套区为综合功能的旅游景区。景点区主要景观有民国建筑雕花楼、明代建筑状元府第及后花园、雕花楼历史文化陈列馆、园林水榭、古亭、荷池、长廊、古树名木等;休闲区主要有标准客房、休闲会所、土特产商场、雕花楼食府等;配套区主要有完善的停车场设施等。改造后的民国雕花楼景区,将成为苏州环太湖大旅游“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首席品牌景点,也将成为天堂太湖名副其实的吴中瑰宝。
“此楼应是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几乎所有走进雕花大楼的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这里的每一副木雕、砖雕,都是灵动的音符,都可以叩响你的心弦,引发你想象的双翅。美哉!雕花大楼。寸寸皆是精灵,皆是创造,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近百部影视剧在这里开机、拍摄,并获得成功,不仅艺术家可以在这里点燃灵感,创造绚丽的艺术之春;无数的游客,上至外国首脑,下至芸芸众生,皆可以从这里获取幸福的感觉,甜美的笑意,还有那绵绵不绝的遐思。
漫步在雕花大楼的走马楼长长的回廊里,品味深邃,品味曲折,品味遗落在这里的古镇传奇,也品味并不久远的历史和似曾相识的人生。少爷的卧室,小姐的闺房,还有价值连城的老爷、太太的红木雕花床,落满了历史的烟尘。昔日的奢华,如纸张发黄的孤本,珍奇,可以细细地研读,但并不值得人们去仿效和续写了。哲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中照出什么呢?幽深的回廊上,空无一物。有多少脚印遗落在这里?有多少欢笑、愁苦甚至哭泣遗落在这里?有情史、野史、艳史么?楼道的一侧,开了一扇小窗。那是女性从楼上偷偷窥视楼下的情况用的。据说,大半是相亲,偶而,也有遇到诸如祭祖大典等女性不便亲临现场的时候,小姐们便从这里偷偷打量那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窗口无声地洞开着,日、月从这里逝去了,一张张如花似玉的笑脸从这里逝去了,情节跌宕、情趣横生的戏剧从这里逝去了。莫道岁月无痕,一扇窗,通往烟雨江南古镇的春秋史,赤橙黄绿青蓝紫,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在这里上演了多少话剧?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这扇窗口中,揣摩那并没走远的古镇人家熟悉的背影;都可以领略爱情缠绵绯恻的韵致。楼主金先生当年经商,发了大财,可谓是气壮如牛的大款了。他为什么要花巨资修造雕花大楼呢。东山乃温柔之乡。绿柳、小河、石埠头、木舟、拱桥、红灯笼,看惯了上海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或许,还是觉得故乡这片土地让人感到温馨和踏实。于是,大兴土木,修了这座艺术宫殿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并非有意褒奖楼主,较之于今日某些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的大款,当年修建此楼的金先生,还是值得人们投去敬意的一瞥的。他,毕竟为后人留下了这一艺术瑰宝。苏州出才子,连商人也有如此的艺术品味,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沿走马楼慢慢地走,可以走进历史,也可以走进现实和明天。漫道人生,只要启开心扉,朋友,你在这里就可以处处听到启迪智慧的歌唱。
花园很小,但假山、曲径、碧水、拱桥、亭、台、楼、阁、花、鸟、虫、鱼俱全。雕花大楼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细。伫立其中,不由想起一位老戏剧艺术家对他弟子的遗训:细、细,细!中国的戏剧,最讲究精细之功,一抬手,一投足,说、唱、念、白,皆有深厚的蕴涵,这才叫功夫。苏州园林的最可人之处,就是每一个细部,都经得起人们的反复推敲、把玩。雕花大楼更是如此。以小见大,是艺术的精髓。游人们喜欢在这里悄然而立,而奢望有月白风清之夜,看如水的月色,从那片遮掩了三楼的风火墙上无声地漫下来,漫下来,和仙风道骨的太湖石对话,与素雅高洁的紫薇、孩儿莲、檀香梅耳语、默默地亲吻铺花的碎石小径,然后,静静地漫入游人的胸襟,一缕清凉也罢,一丝忧伤也罢,最好,能有幸燃起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那不凋的旋律,让这极富苏州园林特色的小小的花园,如一颗钟情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游人的心田里,带着它走南闯北,于是,艰难的生命之旅,就平添了一分绵绵的怀念和慰藉,那也是游人最大的福分了。
建筑是一种艺术。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能使“居之者适”,还能使“观之者畅”。雕花大楼就是这样,除实用价值外,还能使“观之者”获得莫大的艺术享受。未进门,远看去,但见苍翠的果木掩映中,矗立着一座高大、陡峭的黑色城堡。四周高高的风火墙把墙内的一切遮盖得严严实实,使人顿觉威严、神秘、幽静。进得门去,内有两进天井;楼上楼下,书房、客房、卧室、密室、阳台、花园……整个宅院占地二亩,平面呈多边形。主体建筑从东到西在中轴线上依次是照墙、门楼、前楼、后楼、附屋。前、后两楼的底层都是大厅,两边有厢楼连接;楼上有回廊前后沟通,俗称“走马楼”,又叫“转楼”。西面和金家原先的老宅——明代建筑“施状元府”相联;北面的后楼是附房、杂间;东边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园林……整体布局合理、巧妙、井然有序;居住其间,高敞明亮,冬暖夏凉,舒适方便。比如东面小花园,有太湖石、假山,有孩儿莲、古紫薇、檀香梅等奇树嘉木,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像一个浓缩了的苏州园林的“盆景”。据金徵霖老先生回忆,花园入口处的地上,原先铺的不是鹅卵石,而是玻璃花石,形状有长,有方,有圆,面积约有一米宽,三米长,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煞是好看。花园墙上的古龙砖雕,是他家的亲戚——东山当时“四大家族”之一的翁家赠送的,为明代名匠所雕刻的。那著名的“十二生肖”假山石,则是翁家卖给他家的,价值三千银元……还有六角亭和佛楼上的琉璃瓦,楼内配有彩色玻璃的“四季窗”等等,都令人感觉新奇、美观。
当然,最精彩、重要、并且十分庞大的观赏内容,是满楼随处可见,令人目不暇接的雕刻艺术。有木雕、砖雕、石雕、金雕;雕法上又分浮雕、圆雕、镂空雕、阴阳雕。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石库门内侧的砖雕门楼。门楼屋脊泥塑雕刻的内容有蝙蝠、祥云、万年青;有“独占鳌头”、“天官赐福”、“恭喜发财”、“鲤鱼跳龙门”……以及灵芝、牡丹、兰、菊等各种花卉。门楼砖雕的内容繁而不乱,层次多而不紊。其上部横勒部位雕“八仙庆寿”图,取材于《东游记》,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设蟠桃盛会,八仙各带奇宝前赴宴。这是女寿的象征,喻为“寿”,中枋浮雕“鹿十景”,十只鹿,十种姿势,或卧、或立、或蹦、或跑、或趴、或窜、或昂首、或俯视、或屏气凝神,或回首盼顾,充满着柔和、蕴藉、闲逸、愉悦的韵味。鹿是“禄”的谐音,这里寄托着庶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大胆向往,反映了“贾而好仕”的社会心理。下枋雕“大富贵亦寿考”。说的是唐朝郭子仪官居中书令,他有七个儿子、八个女婿,而且个个都在朝为官。每逢郭子仪生日,七子八婿都到府祝寿,这种子孙满堂的欢乐景象,是男寿的象征,喻为“福寿双全”。这幅雕刻构图疏密得当,莼任自然,人物形象生动,人情味十分浓烈,能给人柔媚轻倩之感。门楼的左右兜肚部位,分别浮雕“尧舜禅让”和“文王访贤”,前者喻为“德”,后者喻为“贤”。平台上部设栏杆,望柱三根,分别圆雕“福、禄、寿”寓为“三星高照,恩泽万代”。“三星”体型苗条而不瘦弱,丰满而不臃肿。憨厚的相貌,传统的官服,神仙的风度,恬静的神情都符合野史的记载。平台下端以万川式挂落装饰。门楼屋檐下五寸宕内设斗拱六只,垫拱板上透雕双喜、双戟、如意,喻为“双喜临门,吉祥如意”。五寸宕两端外侧镶葫芦挂芽,这是子孙万代绵延不尽的象征。左右垂柱末端圆雕苏式狮子,慈眉善目,相貌和蔼,毫无昂扬威猛之状,却有温顺柔媚之态,格调古雅逸静,风规自远,垂柱上端浮雕“寒山拾得”,其外貌特征均为蓬头笑面,憨厚朴实,柔意尽致,神韵全出。一个手持荷花,一个手捧圆盒,取“和”“合”谐音,得和谐合好之意。门楼的南侧面浮雕锦鸡荷花。雄鸡锦羽勃起,扭颈瞪眼,直视荷上小虫,摆出一画随即伸喙而食的架势,以示“挥金护邻”;北侧面浮雕凤穿牡丹,以喻“富贵荣华”。整座门楼造型雄伟而秀逸,结构严密而灵巧,题材宽广而统一,雕工精细而古雅,具有苏派艺术的独特风格,堪称我国砖雕艺术的精品。
木雕的数量最多,而雕刻最密之处为第一进的楼下大厅“仰遽精舍堂”,堂中除金、石、砖雕之外,凡是木质的梁柱门窗、栏杆扶手上,无处不雕,无处不刻。如承重、搁栅、轩梁、梁垫、棹木通体雕刻“指日高升”、“鹤鹿同春”、“八仙过海”、“凤穿牡丹”等吉祥图案。鸟欲舒翼,花欲舞风,仙翁则抬足而不动,瑞兽则昂首而气雄。对称的花纹,错落有致,疏郎多姿,彩凤珍禽翱翔于雕梁之间,诗情画意构成于画壁之中。包头梁内三个平面,都镶着用黄杨木雕刻的《三国演义》故事,共计四十八幅。武战人物不仅有大气磅礴之势,还有威严勇武之态。战马的驰骋,回转,跨跃动物不仅与人物的动势和谐一致,而且与战斗的情节相协调。再有前楼下层前面的长窗和短窗上,分别雕着《二十四孝》的故事,最值得一提的是六块障水板,全板通体雕饰山水人物,内容繁而不乱,层次多而不紊,虽然整幅画面略略点缀几株古松杂树,却能山大不空,石小不拙。虽是踏地浮刻,却疏郎空灵之感尤在。作为前厅的屏障,合起来是一幅山水长卷,拆开来则是一张张山水册页,还有前厅厢房半窗的夹堂板和长窗的裙板上,分别浮雕“负角挂薪”、“囊萤夜读”、“随月读书”、“不顾羹冷”、“与圣贤对”、“道余磨杵”等古人发奋读书,少年登科的《二十八贤》传说故事。厢房的山墙上都设红木壁橱,橱门上分别用甲骨文和行草隶篆体浅刻“仁义成于束,孝弟根其本”等警句。那飞花草书飘然如云,风流潇洒,走笔行书弯环舒展,气韵流畅,真笔隶书惊矫纵横,神完气足;篆书笔道苍劲有力,深厚安祥,甲骨文瘦硬峭削,峻利沉着。书法布局分朱布白,疏密相宜,刀工稳、准、轻重、徐疾、顿挫,凝涩颇有分寸,充分凸现了民国时期香山帮艺匠雕刻艺术的精微境界。据楼主后裔金徵霖老先生回忆,原先多幅连篇的黄杨木雕共有三套:前楼大厅上的一套是《三国演义》、东厢书房的一套是《西厢记》、第二进厅上的一套是《二十四孝》。现在只剩下一套《二十四孝》搬到前厅来了。所有这些木雕作品,技法都很高超;人物刻划栩栩如生,山水景物颇有空灵之感。
雕花大楼建于民国初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香山帮的典型作品,它在建筑设计上除了采用我国传统的规矩方圆、轴线分明、均衡对称的三合院、四合院的格局外,还大胆引进了西式的水泥晒台、阳台,并广泛地采用了彩色玻璃、磨砂玻璃、铸铁栏杆、晴落水管、西式壁橱、启口地板、启口门窗、铁棚窗、弹子锁洋式门……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建筑艺术,基督教建筑文化的十字表号楼梯扶手栏杆、希腊科林新式雕花檐柱等等。可见此楼堪称中西合璧。大楼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集砖雕木刻和彩绘于一身,是继康熙、乾隆之后,成为江南地区建筑雕刻承上启下的代表作品;成为我国近代建筑雕刻史上的重要一页,对研究我国近、现代雕刻史和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东山雕花楼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已于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