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的缘起,从《采薇》说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8-04 15: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4:39
《采薇》首句以采薇起兴,言“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进而引出远离家人、思家盼归的情感表达。
为什么戍卒看到采薇,突然就想到久别家园,而不是因为看到其他事物呢?
“兴”是一种表现手法,朱熹定义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但这种定义并不对,只是说出了诗歌叙述时的顺序,而没有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古越歌中有一首: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为什么看到山,看到山上的树,就会想到自己,想到心上人呢?
张爱玲给胡兰成的信中说:当我想你的时候,即使看到不相关的事物,也会拐着弯地想到你。
张爱玲的这句话,很好的揭示了诗人创作时的前后状态:先是内心有着某种情感,这种情感可能一直压在心里,自己也没感觉到,突然看到某件事物,立即便勾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于是诗人由物及情,开始了创作。
现在,回到《采薇》这首诗,诗中的戍卒曾经得到过类似“等到采薇冒出地面的时候,就可以回家”的答复。所以,当看到采薇的时候,立即诱发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一旦诱发出,便再克制不住,越来越强烈。
所以说“兴起”所讲的事物,并不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刻意选择的,诗歌的创作是一个感性、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所提到的任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都是后来总结出来的,而最开始用到了这些手法技巧的诗人,是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的。
当然,“兴”还有它的高级阶段,一个事物对某个人具有特殊的含义,当看到的时候引起某种情感,那叫“兴”。而当这个事物,蕴含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情感基因,就升级成了“意象”,如“柳”、“红鲤”等,这个我们就知道的更多了,这里不必多说。
但愿你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能理解为什么“兴”这种手法会出现,也知道它和意象存在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