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5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8:28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8:28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许你会莫名其妙,这都哪儿挨哪儿的事儿啊?其实,这也就是音乐通感。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忒拜城的修筑就是克瑞翁弹奏竖琴的杰作——石头随音乐舞动而成。音乐对于我们的耳朵来说是妙不可言的。但是,享受音乐并不是我们耳朵的专利,还有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音乐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正象列队土兵齐步走过大桥产生共振,足以摧毁大桥一样,音乐足以使我们力大无穷,不可战胜,也足以使我们心力衰竭,不堪一击。不管你会不会跳舞,一支霹雳舞曲,可以唤起你身体内每一个细胞的跳荡,这就是心灵之舞,也是通感的奇功。因此,毫不希奇,一首《我的太阳》令意大利足球健儿热血沸腾,反败为胜;一曲《黑色的星期天》不愧为魔鬼的邀请书,令琴师和听者或因过度悲怆而猝死,或者干脆痛不欲生……看过明代小说,《老残游记》吗? 《明湖居听书》一节中老残的音乐通感如何——“声音初时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王小玉唱到极高处之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地就听不见了……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象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老残调动了全身的器官感受音乐,声、光、色、影都有了。于是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奇异通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8:29
宋宋祁在《玉楼春》中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与其同时代的方中通在《与张维四》的信中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方中通的评价固然精彩,但钱钟书先生则进一步指出了用“闹”字实是一种心理学所谓的“通感”(synaesthesia)的例子 。刘鹗《老残游记》的第二回对王小玉说鼓书有这样的描绘:“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象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将所唱之音乐用人眼所见的“钢丝”、“山峰”做比喻,也是一个“通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