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5: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0:47
中风与肝肾及痰瘀的关系最大,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 偏枯……甘肥贵人,高粱之疾也".又如《临证指南医案》 华岫云按:"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 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朱丹溪则曰:"半身不遂,大率多疾"( 《丹溪心法·论中风》).但中风一病虽与风火痰瘀皆密切相关, 然却以内虚为本,故《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偏客于身半, 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机的认识,从"外风"到"内虚邪中"到"非风" 的过程,实际上是中风病机学的发展过程.因此, 其先兆潜证以肝肾阴虚潜证及痰浊瘀阻潜证为常见.(一) 肝肾阴虚先兆潜证肝木赖肾水的滋养,如肾阴虚水不涵木, 则易导致肾阴下亏,肝火上亢,该型常为"中脏腑"( 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远期潜证,即形体偏瘦、头痛眩晕、 耳鸣目糊、夜热盗汗、遗精带下、腰酸膝软、咽干颧红、舌质偏红、 脉弦细等仅偶见一、2,便足以说明之.阻截治则滋水涵木、 柔肝熄风,方用滋水涵木饮:大生地、白芍、玄参、龙骨、牡蛎、 龟板、牛膝、佛手,或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龟板、 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 甘草.(2)痰浊瘀阻先兆潜证痰浊瘀阻证与痰瘀互结证不同, 前者病机以痰为主,后者则以瘀为要.作为中风潜证的痰浊瘀阻型, 是以痰浊挟瘀为患,痰为病根,瘀为继发性病因, 并且多为内源性痰浊,症见形体肥腴、头晕目眩、痰多涎粘、 脉弦滑、舌苔腻等.阻截治则豁痰逐瘀、平肝化浊, 方用云连温胆汤:黄连、茯苓、法夏、枳实、竹茹、陈皮、 甘草加生龙骨、生牡蛎、泽泻、山楂、荷叶,或《济生方》导痰汤: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南星加生龙骨、生牡蛎、泽泻、 荷叶、山楂等化痰去脂浊药.(3) 气虚血瘀先兆潜证气虚血瘀是中风的主要潜证之一, 内虚是中风之本,故明·张景岳指出:"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又有形容中风犹如巍峨大厦之倾倒者.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提出了中风的气虚血瘀机制,并立著名的补阳还5汤治疗.实践中, 气虚血瘀潜证确也较多,尤其为中风"中经络"( 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远期潜证,即表现为头昏乏力,健忘失眠, 肢软指麻,脉象沉涩,舌质偏暗有瘀点等.阻截治则益气化韧, 方用益气通瘀汤:党参、丹参、赤芍、葛根、 地龙重者可用王清任补阳还5汤: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 桃仁、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