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6 10: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9 13:59
美军在越战期间吃够了M14的苦头,随后就拿出了M16应急,也有一批被称之为斯通纳63的*族也在越战期间小露了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批武器没能列装。
首先,斯通纳63是一套包括步*、卡宾*、轻机*、自动步*、固定机*、求生步*在内的一整套武器系统的统称。设计师尤金·斯通纳就是与卡拉什尼科夫齐名的AR15设计师。尤金·斯通纳在阿玛莱特公司设计了AR15,但在50年代后期,AR15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美国陆军采纳。
而阿玛莱特公司在AR15项目上投入太多资金,母公司,也就是仙童迫于债务压力将AR15卖给了柯尔特公司,对阿玛莱特进行了改组。
到1962年,跑到了美国另一家军火承包商——凯迪拉克·盖齐公司任*械设计师。由于斯通纳在设计AR15的时候加入了部分模块化元素,将模块化思路发扬到底。利用一个通用机匣,设计了斯通纳63这套通过各种模块化零部件的更换,就能满足各种作战需求的武器系统。不过这套系统只是叫斯通纳62,因为是62年研发完成的。
而它发射的还是7.62x51mm全威力步*弹,这个可以理解,因为美军对5.56mm小口径还有顾虑,斯通纳想把这武器卖给军方就得投其所好。
但到63年,柯尔特居然真让AR15成功上位,让军方采用了这批步*。心里百味杂陈的斯通纳只能改变思路,设计了5.56mm的斯通纳63。斯通纳63是一种长活塞导气+转栓式闭锁的武器系统,闭锁机头为多凸笋结构,可以理解为AK的活塞带着AR15的机头。
当然,斯通纳63的自动结构并不值得谈,关键是那套通用化的机匣和一堆模块化组件非常开脑洞。作为一款超级模块化武器系统,*管子肯定得方便换,这个没问题。
不同长度、不同壁厚是必须的,机*模块还得有个方便换管子的提把也是必须的。除了采用弹匣供弹的步*、自动步*、卡宾*之外,机*版本均采用弹链供弹。而弹链供弹就得用拨弹杆,因此步*和机*的上机匣盖不一样,连带着准心也不一样。
考虑到火力持续性和精度之间的需求不同,步*版采用闭膛待机、而机*是开膛待击。而且步*有单发/连发,机*只有连发,这样扳机组也不一样。
另外,机*型的拉机柄在护木下方,而步*型的拉机柄则在上方。这是因为机*和步*的机匣是倒过来的,所以连带着*管和导气管都一并换了个方向。同样的,抛壳口也会从步*的右边变到机*的左边。当然,斯通纳个中型号还有更多的细节,受限篇幅不一一剖开,但很明显可以感受到的一点是。
斯通纳63考虑到了太多的细节,尤其是要让机匣反转以及弹链拨弹杆模块的设计非常复杂,导致了这种武器的结构和操作显得异常繁琐。然后问题就来了,美军采用M16这种5.56mm小口径步*其实只是权宜之计,期待SPIW计划开发的新步*。
尤其是陆军器材司令部对齐射报以非常大的期望。因此即便是M16也只是一个过渡,更不用说让去采购斯通纳63这种5.56mm的一整套*族。再者,陆战队秉承着光荣传统确实采购了一批斯通纳63。虽然普遍吐槽自动步*型是垃圾,但对弹链盒供弹的轻机*型比较青睐,尤其是短管轻机*型。
尤其是海豹部队本身就需要在越南丛林里近距离交战,这种100发的大容量弹链盒能起到较长时间的火力压制,而且斯通纳63轻机*型很轻,仅有5公斤出头,非常适合携带和腰射。不过它毕竟不是一种专业的轻机*,过于复杂的结构让它必须在保养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可靠运行。
再者模块化的本意是让全军采购,方便模块的更换,降低单位采购成本。如果仅作为轻机*的话毫无意义。虽然陆战队将短管轻机*正式入编,称之为Mk23,但到80年代,M249轻机*上位以后,斯通纳63也就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