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运行法】第二章 真气运行的通路 经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2 23: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4:02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故《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经络是人体真气运行的通路。明?皇甫中《明医指掌》说:“直行者,谓之经;旁行者,谓之络也。”“经”有经过及路径的含义,是纵行的干线;“络”是联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联系着阴阳各经。微小的分支叫孙络,密布于机体各部,起到通达真气的作用。
经络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的独特系统。关于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早已成为医学上的课题。半个世纪以来,虽经过各种手段进行研究探索,都没有得出定论。因此有人说,是神经,是血管,是生物电,是比神经低级的传导系统,等等。但却忽略了机体中起重要作用的生命动力真气的作用。只要把真气运行法实践一下,了解了真气运行的路线方向和动态,便会对研究经络问题有所启发。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关于“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的著名论断,即是亲自实践“返观内照”养生功夫的结晶。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各个组织间隙大小不同的隧道所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既有严密的分工,又有互相协调的作用。这些组织之所以能够有节律地运动,必须依赖于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以达到生理上的要求。真气运行法就是以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作为增强和恢复生理功能的主要手段。由于经穴的周围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器官,当针刺入经穴时,触动某一组织,那个组织就发出自己的讯号,因此就有酸、麻、沉、紧、胀、痛等感觉。根据临床实践,酸胀感是针体靠近或刺中筋腱的反应。如足三里穴在两筋之间,所以刺入时酸胀感特别明显,这和直刺经筋时所发生的酸胀感是一致的;麻及触电感是针体压迫或触动神经干的反应;深部刺痛是刺中血管,因交感、副交感神经密布于血管壁;刺之硬不能进针,是刺中骨骼;感到沉紧和充气感,才是真气活动旺盛的表现。这就说明,经络与各组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所谓经是指直行而较大的十二条经隧,这十二经络和脏腑有密切的联系。如: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这三条经分布在手臂的内侧,叫手三阴,属里,由胸走手(真气的动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分布在手臂的外侧,叫手三阳,属表,由手走头。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分布在腿的外侧和后侧,叫足三阳,属表,由头走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分布在腿的内侧,叫足三阴,属里,由足走腹。这十二条经称为正经,首尾相接,真气运行其间,如环无端。另外还有八条叫奇经八脉,是十二经传注的纽带。它们的名称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如果把十二经比作大河的话,那么奇经八脉就可以比作湖泽。故明?张介宾《类经》说:“经即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也。”十二经中真气的盛衰,要靠奇经八脉来平衡,其中尤以任督二脉最为重要。任脉在身前正中属阴,总领一身之阴经;督脉在身后正中属阳,总统一身之阳经。因此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在真气运行法实践中,任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就先后都通了。在每条经络上,还分布着许多真气较为活跃的部位,即腧穴。这就是经穴的由来。
所谓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像网那样遍布全身。
真气运行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统供应充足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也说:“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古今的医家对于全真导气、药物归经、循经取穴、导引按摩、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等,都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制定的。经络学说,是中医指导临床的一个重要学说,然而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真气是生命的能量,经络则是真气的通路,二者是互相依存的。所以说经络的活动实质是真气运行。如果忽略了真气运行,经络活动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对经络的全面认识也就无法研究清楚了。经络在人体内是客观存在的,通过真气运行法的锻炼,可以证实其真实不虚。用针灸疗法能祛除疾病,也可以作出科学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