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2 09: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8:14
文欣儿妈
编辑欣儿妈
在孩子的教育中,母亲不仅要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充当着启蒙教育孩子的角色,更要间协调家庭亲子关系,家中有着一个“慈母”的家庭往往更加的幸福和谐,既然“慈母”是如此,为何世人皆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呢?
“慈母”在一定情况下确实会让孩子恃宠而骄,有一些坏毛病,但是他们长大后就一定是没出息的人嘛?并不一定,三观正的“慈母”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也有着正确的三观。
现实中种种事例证明,只要母亲具有正确的三观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不会比别人差,“慈母”未必多“败儿”!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我们要先了解“慈母所败儿”的真谛。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从小便严格教育孩子,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让孩子认识到为人处世的道理的父亲,教育出来的孩子大概率会是一个孝顺明事理的孩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适当约束孩子是相当必要的,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坏习惯的时候,作为监护人的父亲,严厉管教孩子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建立规矩才能让孩子知道是非黑白。
这句话中的“慈母”是指对孩子无原则无底线溺爱孩子的母亲,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为孩子开脱,将责任推脱给别人。
这样的“慈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都是人品差,平直失败的孩子,这样的母亲又何尝不是渐渐地让孩子溺亡在蜜罐中呢?
我们在看一些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孩子犯错却推卸责任,父亲怒火中烧抽出皮带就准备教育孩子,母亲冲出来为孩子求情,甚至大声说:“要打就打死我吧,我教的儿子我承担责任。”诸如此类的场景。
这样的场景一旦出现,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了母亲这个“避风港”,便会更加有恃无恐,家庭教育就很难再进行了。
少数不负责任的母亲对于孩子都是“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 育儿 态度,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将孩子甩手交给老人后便不参与孩子的教育。
从小就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便会对价值观,亲情观、爱情观感到迷茫,他们由于这些情感 观念的确实无法应付人际交往,而且容易因此产生心理问题。
日常生活中,一些过度严苛、掌控欲强的母亲会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自己规划的路线生活学习,让孩子只需要听从自己的规划的人生路线行走即可。
这样的孩子长期遭受着母亲的打压,长大后便会无法独立,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遇见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决绝,而是习惯性的找自己的母亲,没有自我思想的孩子性格也很容易走入极端,情绪起伏大。
明知道孩子是错的,却在丈夫要教育孩子的时候出手阻拦,帮助孩子求情,甚至为孩子的行为找借口开脱,无原则底线的满足孩子一切*。
这样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步入 社会 工作后,往往因为性格骄纵跋扈而与同事格格不入,出现问题就喜欢怨天尤人,不知道寻找自身原因。
这三类母亲才是真正的“慈母多败儿”。既然选择将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就应该好好教育孩子,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在和孩子相互陪伴的同时体验为人父母的快乐。
孩子是折射父母行为习惯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才能更有底气来教育孩子。
同时也不要过度的宠溺孩子,更不要因为是独生子而宠溺孩子,孩子恃宠而骄的性格一旦养成后便很难改变。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我们不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体罚亦或者是动手打骂孩子的同时,也不赞同打着为孩子着想的旗号而溺爱孩子的做法。
家长们应该以刚柔并济的教育方式,在原则上一定要严厉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
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论是父亲亦或者母亲都应该提高警惕。孩子小时候没有是非观念,家长们在原则问题上一定不能做出退让,要明白怎样的教育和宠爱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帮助,而怎样的爱会毁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