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2 2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5:57
区分不同地区或地带内一定时期大小地震频度的比例关系。1944年,古登堡和里克特(C.F.Rich-ter),首先提出使用震级-频度的经验公式来描述世界各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差异,这个公式的常用形式为:lgN(M)=ɑ-bM,
式中N(M)是以震级 M为中心的小区间(M±△M)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地震的次数;ɑ和 b是常数,ɑ表征在统计时间、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水平,b值表示该地大小地震数的比例关系,大地震数目相对多时,b值则小,b值大小和该地区的介质强度以及应力大小有关。古登堡等对全球地震统计得到:在环太平洋岛弧地带,ɑ和b值均高;*内部,ɑ、b值较低。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强弱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放出的地震波能量来衡量。1958年,苏联的里兹尼钦科(Ю.В.Ризничeнко)提出用地震活动度(单位面积内发生相当于地震能级 10尔格的地震数)来表示一定地区内不同地点地震活动性的相对强度。因此可结合地质构造特征或震源机制解所显示的断层错动性质的构造应力场,表征区域地震活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