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30 08: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3:05
鄱阳县存在2200多年,没有厚重的历史,没有重要的人物是负载不了这么悠久的县。这些人文文化形成了爱国爱家、热情文明、乐观向上、热爱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鄱阳人。鄱阳人文文化的代表人物,这里我介绍几位。
第一位是范仲淹。虽然他不是鄱阳人,在鄱阳也只有一年时间,但他对鄱阳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鄱阳县城老城区的建设规划就是在范仲淹手上做的,当时的城市规划概括起来叫“九箭射东湖”,九箭就是九条巷子,到现在这九条巷子还依然存在。虽然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仍然保持原态,并且当时在城市规划中就设计好了防火设施、下水道等。同时他还给鄱阳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是通过观察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来描写洞庭湖的。在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还有一个典故,《岳阳楼记》最后两行半是这篇文章最经典的,是他离开鄱阳时写的。当时岳阳太守滕子京把岳阳楼画了一张草图,寄给饶州知州范仲淹,请他写序,半年以后却没有收到。但是实际上范仲淹已经写了,也派了使者送过去,不知道什么缘故却没有送到。如果送到了,《岳阳楼记》就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几句话了。范仲淹是被贬到饶州任知州的,当时的心情是写不出来的。之后滕子京又再次派使者画上草图请范仲淹一定要写一篇文章,但那个时候范仲淹官越当越大了,离开鄱阳去京都,在离京都只有七八十里的地方收到了使者送来的草图,经过反思,他就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第二位是陶母。陶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她儿子东晋大将军陶侃可能很多人知道。陶渊明就是陶侃的曾孙。陶母是中国四大贤母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截发延宾、欧母以狄画地。陶侃在外读书、游历、做官时,有一年冬天,朋友和陶侃一起来鄱阳拜访他的母亲,那个时候陶侃已经是*了,但家中还是家徒四壁,没有什么酒菜能够招待儿子的朋友,陶母就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截发延宾,另一个是剁席喂马。她把自己的青丝剪下来换酒肉,招待儿子的朋友,表达鄱阳人民的热情好客之情;冬天床下铺的是草席,把草席剁碎喂儿子朋友的马。后来这两件事都成了成语典故,现在成语词典中都能找到。
第三位是洪迈。洪氏父子历史上很有名气,就是父亲洪皓及洪迈、洪适、洪遵三兄弟。洪迈大家可能知道,**身最爱读的一本书《容斋随笔》,作者就是洪迈。这本书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咱们就不详说。洪皓民族气节另人敬仰,南宋时期出使金国,被中国誉为“ 苏武第二”的人物,在金国羁押了几十年,但始终不改民族气节。
第四位是江万里。他是南宋的宰相,鄱阳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忠心报国,晚年因对南宋朝廷失望,告老还乡,在现在鄱阳县城芝山公园附近隐居。他在门前挖了一个池塘,名字叫止水池,并建了一个止水亭。当他得知南宋灭亡的消息,便带着全家17口跳进了止水池,表达了深深的爱国情怀。现在大家到芝山还可以看到止水池和止水亭。在止水亭上有一首诗,“街亭引水四周周,越雨潇潇乱打红,荷叶小看沿不湿,劝您误听五更风”。这首诗的意思是,半夜听到了雨打落在屋顶,就想象到可能在北方发生的战争,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第五位是姜夔。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文人,他家就在鄱阳县城的姜家坝村。这是我讲的代表鄱阳人文文化的五个人。下面我再讲一件能够代表鄱阳人文文化的事。有这么一首诗,可能很多江西人都知道,“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讲的是一个人的命运问题。当时的知州范仲淹对老百姓非常关怀,有一个穷书生就向范仲淹说“我很穷,没有饭吃”。范仲淹对他说“我给你钱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我给你一些纸,你就到鄱阳的荐福碑去拓碑。这个碑上的字是欧阳询所写。”那个时候拓碑能够卖钱,就靠拓碑都能够养家糊口。这个穷困潦倒的书生第二天正准备去拓碑,但在头天晚上一声雷击把荐福碑轰碎了。倒霉的人偏偏碰到倒霉的事。
鄱阳历史上人才辈出,这种爱国、热情、创造的人文文化深深感染着鄱阳人民。所以鄱阳县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万涧蓄水成大川,体现了鄱阳的大开放、大发展。二是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鄱阳湖的水永远吐故纳新,奔腾不息。三是滴水穿石的执着精神,鄱阳人民几千年来孜孜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这种执着充分体现了鄱阳人民坚毅的性格。四是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都和鄱阳湖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县成立了鄱阳湖文化研究会,专门研究鄱阳湖文化。因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没有文化底蕴,没有文化作承载,那么这个地方的凝聚力就不够,发展就不会长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9 03:05
鄱阳县存在2200多年,没有厚重的历史,没有重要的人物是负载不了这么悠久的县。这些人文文化形成了爱国爱家、热情文明、乐观向上、热爱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鄱阳人。鄱阳人文文化的代表人物,这里我介绍几位。
第一位是范仲淹。虽然他不是鄱阳人,在鄱阳也只有一年时间,但他对鄱阳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鄱阳县城老城区的建设规划就是在范仲淹手上做的,当时的城市规划概括起来叫“九箭射东湖”,九箭就是九条巷子,到现在这九条巷子还依然存在。虽然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仍然保持原态,并且当时在城市规划中就设计好了防火设施、下水道等。同时他还给鄱阳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是通过观察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来描写洞庭湖的。在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还有一个典故,《岳阳楼记》最后两行半是这篇文章最经典的,是他离开鄱阳时写的。当时岳阳太守滕子京把岳阳楼画了一张草图,寄给饶州知州范仲淹,请他写序,半年以后却没有收到。但是实际上范仲淹已经写了,也派了使者送过去,不知道什么缘故却没有送到。如果送到了,《岳阳楼记》就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几句话了。范仲淹是被贬到饶州任知州的,当时的心情是写不出来的。之后滕子京又再次派使者画上草图请范仲淹一定要写一篇文章,但那个时候范仲淹官越当越大了,离开鄱阳去京都,在离京都只有七八十里的地方收到了使者送来的草图,经过反思,他就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第二位是陶母。陶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她儿子东晋大将军陶侃可能很多人知道。陶渊明就是陶侃的曾孙。陶母是中国四大贤母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母截发延宾、欧母以狄画地。陶侃在外读书、游历、做官时,有一年冬天,朋友和陶侃一起来鄱阳拜访他的母亲,那个时候陶侃已经是*了,但家中还是家徒四壁,没有什么酒菜能够招待儿子的朋友,陶母就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截发延宾,另一个是剁席喂马。她把自己的青丝剪下来换酒肉,招待儿子的朋友,表达鄱阳人民的热情好客之情;冬天床下铺的是草席,把草席剁碎喂儿子朋友的马。后来这两件事都成了成语典故,现在成语词典中都能找到。
第三位是洪迈。洪氏父子历史上很有名气,就是父亲洪皓及洪迈、洪适、洪遵三兄弟。洪迈大家可能知道,**身最爱读的一本书《容斋随笔》,作者就是洪迈。这本书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咱们就不详说。洪皓民族气节另人敬仰,南宋时期出使金国,被中国誉为“ 苏武第二”的人物,在金国羁押了几十年,但始终不改民族气节。
第四位是江万里。他是南宋的宰相,鄱阳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忠心报国,晚年因对南宋朝廷失望,告老还乡,在现在鄱阳县城芝山公园附近隐居。他在门前挖了一个池塘,名字叫止水池,并建了一个止水亭。当他得知南宋灭亡的消息,便带着全家17口跳进了止水池,表达了深深的爱国情怀。现在大家到芝山还可以看到止水池和止水亭。在止水亭上有一首诗,“街亭引水四周周,越雨潇潇乱打红,荷叶小看沿不湿,劝您误听五更风”。这首诗的意思是,半夜听到了雨打落在屋顶,就想象到可能在北方发生的战争,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第五位是姜夔。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文人,他家就在鄱阳县城的姜家坝村。这是我讲的代表鄱阳人文文化的五个人。下面我再讲一件能够代表鄱阳人文文化的事。有这么一首诗,可能很多江西人都知道,“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讲的是一个人的命运问题。当时的知州范仲淹对老百姓非常关怀,有一个穷书生就向范仲淹说“我很穷,没有饭吃”。范仲淹对他说“我给你钱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我给你一些纸,你就到鄱阳的荐福碑去拓碑。这个碑上的字是欧阳询所写。”那个时候拓碑能够卖钱,就靠拓碑都能够养家糊口。这个穷困潦倒的书生第二天正准备去拓碑,但在头天晚上一声雷击把荐福碑轰碎了。倒霉的人偏偏碰到倒霉的事。
鄱阳历史上人才辈出,这种爱国、热情、创造的人文文化深深感染着鄱阳人民。所以鄱阳县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一是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万涧蓄水成大川,体现了鄱阳的大开放、大发展。二是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鄱阳湖的水永远吐故纳新,奔腾不息。三是滴水穿石的执着精神,鄱阳人民几千年来孜孜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这种执着充分体现了鄱阳人民坚毅的性格。四是润泽万物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都和鄱阳湖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县成立了鄱阳湖文化研究会,专门研究鄱阳湖文化。因为一个地方的发展,没有文化底蕴,没有文化作承载,那么这个地方的凝聚力就不够,发展就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