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9 13: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7:04
1945年,匈牙利经过短期的整顿恢复后,于1947年开始了第一个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1947-1949)。1949年,“三年计划”提前七个月完成,工业生产比战前增加了28%,农业生产达到了战前的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于此同时,匈还进行了农业土地改革、国有化运动;举行了国会选举;颁布了第一部*;使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得到巩固。
1938年的匈牙利,工业和建筑业占国民收入的25%,农业占国民收入的58%。到了1985年,工业和建筑业已占国民收入的58%,农业占国民收入的18%。1950~1985年,国民收入增长了4倍;工业产值增长了8.3倍;农业产值增长了1.2倍;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2.6倍;人均实际消费增长了2.4倍。1985年,匈牙利人均粮食产量和肉产量分别占欧洲第2位,占经互会国家第1位。 1949-1956年拉科西·马加什执政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1945-1948年(匈牙利第二共和国时期)民主改革和战后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后,即从1949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起,*、经济*的发展步入了一条错误轨道,给整个国家*、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在*上背离了列宁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搞“强权”*、阶级斗争扩大化,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
2、在经济上脱离本国的具体条件,盲目抄袭苏联的经验,采取了高积累、高指标、高投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错误方针,以及*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方法。 1956年2月苏联*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之后,在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内、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中,要求批判拉科西·马加什的情绪日益强烈。
1956年7月,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全会宣布解除拉科西*第一*职务,由格罗·埃诺接替。匈牙利*形势日趋恶化。布达佩斯从10月23日清晨起,先是由几千名大学生,随后增加到大约10余万市民举行和平示威*。大多数参加者要求纠正以前的错误,实行新的经济*,要求纳吉·伊姆雷出任总理。
格罗·艾尔诺发表广播演说指责示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当天夜晚,一批*分子武装袭击国家广播大楼,随即攻占电台以及一些武器仓库和*哨所,进而袭击*队人员和*党人。深夜,匈牙利*宣布改组,由纳吉·伊姆雷出任总理。纳吉·伊姆雷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声称这次事件为反*事件,*已请求驻扎在匈牙利的苏联部队协助平息叛乱,要求*者放下武器。此后,*波及全国。1956年10月28日,纳吉·伊姆雷在广播讲话中宣布苏军将撤离布达佩斯,解散国家保安局(ÁVH),成立新*。
1956年10月30日纳吉·伊姆雷宣布取消一党执政。3天后 ,组成所谓四党联合*。11月1日,纳吉·伊姆雷宣布匈牙利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实行中立,呼吁联合国进行干涉。
以卡达尔·亚诺什为*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六人*团在1956年10月31日宣布解散匈牙利劳动人民党,重建新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1956年11月4日,以卡达尔·亚诺什为总理的匈牙利工农**宣告成立。*宣布,已向苏联提出,请求红军部队帮助恢复国内秩序。同日,苏军再次进入布达佩斯。 1956年11月3日宣布成立匈牙利工农**,由卡达尔·亚诺什任总理。同年11月6日,在匈牙利索尔诺克布宣布成立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临时*委员会并把党的名称改为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从此开始了卡达尔的执政时期和匈牙利*、经济*改革的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及其改革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批判并放弃了拉科西时期的错误路线,执行了一条有利于匈牙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路线。在此过程中,匈党和*首先是稳定政局;其次是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确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路线;第三是制定了改革的具体方案。由于前两项工作主要是在1956-1962年进行的,最后一项工作主要是从1962年开始的,所以具体又可以分为两个发展步骤。
第一步骤(1956-1962年)是奠定改革的基础。这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正面临着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百废待兴,改革势在必行,但由于“匈牙利事件”的余波未尽、政局不稳、*上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还未完成,国家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稳定政局、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在改革方面,虽然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但却不具备改革的条件,改革的中心任务只集中在理论上的探索、改革路线的确定和*上的局部调整。如:1956年12月匈党*集中了最好的经济专家,成立了经济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由200多名专家组成,分成11个委员会)帮助*制定新形势下的经济*和经济管理方法,并提出了有关方面的具体建议,如:用经济手段代替指令性的计划指标;在利润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价格和收入*;在计划*下实行竞争。但这些建议均因为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争论后而宣告搁浅。
第二个步骤(1962-1967年)是制定改革方案和进行改革的试验。这时的主要特点是:匈社会主义发展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结束,*上谁胜谁负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社会各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消失,经济进入了大生产发展阶段,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已普遍涌现出来,国家的中心任务已从巩固政权、奠定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转向巩固政权、加快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中心也就从理论上的探讨转向了改革具体方案的制定。 匈牙利1968年正式实施的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保持*统一计划的前提下,改变过去经济管理*中权力高度集中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做法,通过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突出经济杠杆和市场的调节作用,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效率、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这次*改革的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改革计划制度、调节制度和组织制度,而以改革调节制度为重点,组织制度的改革到80年代初才逐步提上日程。经过20年的实践,既有巨大成绩,也出现过挫折,但匈均能进行认真总结,在坚持改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调节制度,适应国内外条件的变化。改革是成功的,获得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的好评,改革已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逆转的潮流。根据*改革实践的特点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即1968-1972年改革的初级阶段;1973-1978年改革的调整阶段;1979-1984年改革的“新轨道”阶段;1984年后的进一步完善和振兴阶段。
(一)1968-1972年改革的初期阶段
这一时期改革的基本特点是,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把*计划管理和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取消*下达指令性计划的办法,使计划经济变得更为灵活有效。
(二)1973-1978年改革的调整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匈经济*改革遇到困难和波折,一度出现过动摇和停滞,有的方面甚至后退。匈*为摆脱经济困境,采取措施加强经济发展的计划性,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种调节制度,*企业某些不适当的权限,但由于制定的经济决策脱离实际,不能很快适应和摆脱由于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暴涨给匈带来的不利条件和影响,给匈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困难。
(三)1979-1984年改革的新轨道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决心在已开始进行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坚决贯彻1968年制定的改革原则,围绕实现国内财政收支平衡和对外经济平衡的主要任务,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和压缩进口,严格控制投资规模,降低积累比例;减少国内消费,保持了国际支付能力,外债额逐年下降,顺利渡过了国际上出现的信贷危机。
(四)1984年—1987年的进一步完善和振兴阶段
1984年匈党决定,今后“要通过提高效率,而不是通过压缩国内支出来实现经济*的主要目标”,今后的经济活动中心是调动集体和个人积极性,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创收入的能力和国际竞争的能力。在继续发展经济管理*方面要加强*管理和*的工作,提高效率;增加企业的自主权,为企业经营活动创造条件;建立能提高*工作和企业管理效率的行政、组织和管理制度。 1970年,在经济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后,匈牙利的领导人就已显露出急于求成的倾向。当年召开的社会主义工人党“十大”就提出:“匈牙利已经进入了可以把一个中等工业水平的国家提高成为一个工业发达国家作为现实奋斗目标的经济发展阶段。”1975年的“十一大”上,又提出了“为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过渡到*主义建设创造条件”,并提出了在10~15年内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时间表。
1988年的“十三大”上,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的社工党依然不切实际地提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目标,试图以此摆脱矛盾。结果为了达到高指标,继续增加外债,耗尽了国家的黄金储备,使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经济的严重衰退。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匈牙利全国有近一半人处于最低生活水平线。*上的不稳定因素随之增加,*反对派力量不断发展,党的威信下降。此时,匈牙利社会主义工入党总*卡达尔与总理格罗斯在**改革、国内形势、经济陷入困境的责任以及总*人选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1988年召开的全国党代会上斗争激烈,最终以*多元化的确立和最高领导层大换班(格罗斯当选总*、波日高伊、涅尔什进入*局)而结束。
1988年“十三大”后,匈牙利国内*生活日益混乱,形成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复杂*格局,实行多党制的呼声也日见高涨。
1989年2月*全会召开,围绕是否实行多党制、重新评价1956年事件并为纳吉平反的问题,以格罗斯为代表的“稳健改革派”与波日高伊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展开激烈斗争。两派最后达成妥协:肯定1956年事件的性质为人民起义,肯定纳吉是“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并通过了实行多党制的决议。
在实行多党制的原则下,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在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作出让步,*草案中去掉了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去掉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代之“资产阶级民主和民主社会主义价值观都可以实现”等等。1989年,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匈牙利社会党,由此导致党的*和力量迅速萎缩。
1989年10月23日,匈牙利宣布国名更改为匈牙利共和国(第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不复存在。
1990年3月,在实行多党制后的首次大选中,社会党,丧失执政地位,均沦为在野党。匈牙利国家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