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书总是无法专心看?《认知觉醒》告诉你:可以这样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8 20: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19:04
“我总是拿起书本想要学习的,却又不自觉地拿起了手机,事后又很迷茫。唉,我真的不是一块学习的料。”小美跟我抱怨。
她是一位全职妈妈,32岁的她很想要通过阅读,改变自己,可她每次手里拿着书,却被手机牵着走,结果一刷几个小时就又过去了。
真的是她学习能力差吗?只是因为她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又拿着一本书。本来计划好看书的,结果却总是被一时刷手机的快感吸引。尽管手里拿着书,心里却静不下心来好好看。
很多人看书都曾遇到像她这样的问题,想学习却无法专心,最初的想法很好,但却忍不住又被其他的事物干扰,原以为自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实际却是专注力的问题。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一书中提出,当我们认知觉醒了,通过元认知思维规律看清自己,就不会迷茫,看清底层内在规律和*,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和行动力,我们才能真正的开启自我改变。
为什么明明拿着一本书,却不能专注地看完一页?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买的时候手一抖那叫一个痛快,一本接一本的把书往家里买。想象着看要很多书,学很多知识。可现实很残酷,一拿起书本就发现根本静不下心来看,所以就放在一旁积灰。
为什么我们总是这样很难做到专注的看书呢?书中提到,这跟人的大脑有关。
人的大脑分三重:“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从名称不难看出,本能脑主管本能反应,情绪脑主管情绪,也就是喜怒哀乐等。理智脑相对高级,会理性思考主管认知。
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做决定的往往是依靠本能和情绪,而不是应用理智思考决策。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做简单和舒适的事情,喜欢在舒适区逃避真正的困难。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希望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不能马上见到结果的事情,就会放弃行动。
比如小美,趁孩子睡着的时候,看着手机视频,正高兴呢。就算手里拿着书,心里特别想看,那也没有看视频来的开心舒服啊!因为毕竟孩子没睡着的时候,她是多么多么想看,又身不由己不能看啊!网络世界那么精彩有趣,也往往比一本书要吸引眼球得多啊。
这就是人的天性,喜欢做不动脑的事情,所以她本想好好看本书,却总是被手机网络吸引。想要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就要训练理智脑,经常习惯性的让它工作。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克服天性。
人类面对不确定时,会选择不自觉的逃避。
人们的天生就不喜欢学习和思考,因为这类的事情非常的费脑。生命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对威胁生命的事情会避而远之,而对于娱乐、享受、不加思考的事情欣然接受,并且喜欢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还往往不想放下。
比如,小美在看书的时候,抱一堆书放旁边,觉得既想看这本,又想看那本。结果一本都没有看成。就又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刷刷视频刷刷信息。以至于当她每每捧起书本的时候,而看的却是手机。长此以往,就变得焦虑、拖延、迷茫,越来越没办法静心看。
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小美想消除行动模糊,就只能选择看一本书,把看书的目标细化和明确化,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这样行动就不容易模糊,那种迷茫拖延焦虑就不会困扰你,也更容易享受专心看书。
高尔基曾经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缺乏自我反思的人,往往会无意识的顺着自己的感觉和喜好做事。会不假思索地追求眼前的舒适和简单,直到撞了南墙才悔过。
“元认知能力”总能让你站在高处俯瞰全局,不会让你一头扎进生活的细节中,迷失自己。
比如,小美看书的时候,一遇到书中有看不懂的,就又去网络上搜索别人的解说或者评论。或者看到金句的时候,总想去搜索出处,看金句的背景故事。就这样不知不觉半小时就过去了,这都是精力发散,干扰了持续专注看书的思路。
其实,小美在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先自己思考。或者把问题在本子上记下来,限定时间去查找资料。在被干扰后,实在没办法再继续专注了,就静坐冥想。看累了的休息时间,不用手机调节大脑,换做家务或其他活动来调节
监控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将其集中到自己需要的地方。
小美虽然有学习的动机,但是认知能力不足,喜欢做简单和舒适的事情。却不能专注的学习。也没有去思考怎么监控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就没有办法去选择专注做更重要的事情。
遇到像小美这样的情况,被干扰是常事,没办法专注看书,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常常认为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专注,其实这并不完全是。需要情绪、智慧和行动达到统一,也就是行动和感受二合一,才是高度的专注。
每天面对生活琐事中的鸡飞狗跳,孩子的顽皮和耍泼哭闹,分分钟要气到爆炸。等孩子睡着了,还要继续看书是痛苦的。就算是拿着一本书,也是没有办法安静下来的。明明是翻开书的。但是你的脑海中却在想着,要如何去更好的和孩子相处,怎么说话孩子才肯听,怎么避避免对孩子大吼大叫。
行动和感受不统一的时候,就像失去了灵魂的躯壳,注意力也就会越来越少。身心分离模式对身体上的影响是小事,但真正严重的是他对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能力提升产生了持续的负面影响。
想要做到情绪专注,一招就可以:让感受回归行动,一个享受当下很好的方法就是冥想。
在日益纷繁的当今社会,我们的思绪容易杂念横生,而冥想恰恰可以让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内在动力,可以获得内在专注、祥和与安宁。每个时间段可以大约练习5~15分钟,时长可以循序渐进。可以在临睡前或者早起后,每天在固定时间冥想,会取得更快的进步。养成习惯时常练习,并坚持下去,你就能渐渐走出情绪困境,成为一个淡定从容,处事不惊的人。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比如,你要看书,带着目的去看书,列出需要找的问题,再去书中找答案。记住其中一个章节的一个核心内容,并且列入清单入便于日后践行。
(2)练习时极度专注。
如果在吵杂的环境下很难专注,试着看书时主动断网,或者把手机放到其他房间里,不做与看书毫无相关的事情,尽快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3)能得到有效反馈。
闭门造车式学习容易分神,也容易让我们自嗨,游走在低水平的层面中。
看书时把核心观点抄下来,试着当作选题写一篇文章,或者用自己的话写一篇短文。给他人看或者发平台上和大家一起交流。通过交流不断的反思精进。
(4)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一开始就拿着你觉得无趣又难啃的书,就会觉得读书越来越痛苦,根本看不下去。
我们看书,可以选择对你的生活工作有帮助的书,自己较容易看懂的开始,在学以致用的驱使下,能够让你进入深度的沉浸状态,有了深度就能走向更高的领域。
咱们不是有句千古佳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名言足以说明行动的重要性。我们明明知道看书学习很重要,碎片的时间要学习,可是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标准,一切都很模糊。
光有行动没有目标也是很致命的,一切源于“想清楚”。具备清晰力才是行动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建立清晰力其实并不难,这三个字就能做到:写下来。
比如小美在看书前计划一下,几点进行,大概几点结束。利用番茄钟进行有效学习和主动休息,才能让行动更静心专注,才能让学习更有效。
目标不能只是大概,写的越明确,脑子越清晰,行动也就越坚定,状态也会更专注。
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对于成长来说,懂得百点不如我们改变一点,唯有行动能解千愁!当你认知觉醒,又何惧迷茫?看清规律和*,从本质上提升情绪力、专注力和行动力。愿我们都做一个人间清醒,有清爽的情绪,有清晰的目标,做个做高效的行动派,拼一个不悔的春秋。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这本书,理论与实践并存,推荐给我朋友小美,也推荐给所有面对成长经常焦虑奔溃的朋友。尝试一下,愿你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