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3:54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8 18:21
临夏的春节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尤以宁河秧歌极有情趣。宁河秧歌因流行于临夏宁河县而得名,它是由传统的祭祀活动演变流传至今的。
宁河秧歌阵容庞大,内容丰富,集说唱歌舞、民间小戏、武术表演为一体。前有横额、彩旗、流星、乐队,中有霸王鞭、膏药灯、四大光棍和旱船。旱船一般都是八只,扮演“东吴招亲”等历史故事,有歌有舞,锣鼓助阵,十分激越热闹。
高跷,是宁河秧歌的压场节日,一个中郎(男角)和一个腊花姐(男扮女装),合称一对身子,男角不踩高跷,女角一律踩着1米的高跷,装扮十分讲究,头饰、眼镜、发辫、彩中、缎衣、长裙、折扇掩胸,一步一扭,婀娜动人。高跷入场,踩着锣鼓点进行表演,这叫“载花场”。演唱内容多是
“十二个月”、“十盏灯”之类的民间小戏。鼓点时缓时急、舞步时快时慢,随着队形的变化和情绪的高涨,时而奔跑、时而跳跃、使观众的心也随之激荡兴奋。
秧歌的后一部分,有前后穿行,不占固定位置说唱调笑的妖婆、鬼子、尕黑驴、笑和尚、纸马、货郎、猎人、狗熊等,统称“杂角”。还有刀、枪、棍、棒、流垦、拳术等武术表演,它不仅维持秧歌秩序,而且也独劈场子进行表演,精湛的武术常常博得满场的渴彩和掌声,为宁河秧歌增色不少。
秧歌尾部,是大鼓秧歌。有锣两面、钦四对、项呐两只,大腰鼓8~24面、大鼓1~2面。官们不但是秧歌行进,表演的指挥,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随着舞步的变幻,击鼓起舞,头上鼓槌生花、腿下腰鼓腾飞,雄浑的鼓声能传10里之遥,宁河乡民均闻声而动,倾家观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5:29
秧歌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有些地区在春节也会扭秧歌。据史料可证,秧歌可追溯到明初,当时是为了庆祝二世祖赵通承袭爵位而创立的,舞唱于庭,十分热闹,自始,秧歌开始流行。
秧歌的流传发展不仅是民间舞蹈的传承,更是将一代人的精神传承下去,通过秧歌的形式,激励更多的人在崭新的时代里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手型动作路线:前两拍双手向左边方向上举,手掌将手绢托起绕花,做完两个半拍后还原,后两拍双手向右边方向上举,手掌将手绢托起绕花,做完两个半拍后还原。
步型路线:前两拍右脚向左前方跳跃半步成交叉状,后拍脚步还原,前两拍右脚向右前方跳跃半步成交叉状,后拍脚步还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扭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