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2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29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能同诸葛亮相提并论,从中能看出刘伯温的能力之强。可我们今天所讲的并不是刘伯温,而是一位和尚,无论能力还是谋略不亚于刘伯温,他的存在让朱棣靖难之役成功,这人便是—姚广孝。
姚广孝历史上著名“黑衣宰相”,永乐朝第一功臣,不求荣华富贵,*厚禄,只为治天下,平家国,让其在朱棣心中拥有崇高地位,并且以文臣身份进入大明宗庙,可谓荣耀无比。
姚广孝是苏州人,家中时代行医,十四岁的时候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当了和尚后,并没有荒废时光,反而利用空暇时间研究阴阳之术,以及相关兵书及策略,逐步成为诸葛亮、刘伯温般的人物。
学成后,姚广孝开始四处游历,希望找到他的伯乐,从而开启自己的新人生。
在嵩山时,同相士奇人袁珙相识,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交谈间姚广孝对道衍面相进行观察,突然大惊:“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姚广孝听到这句话并不生气,反而暗暗窃喜,原来刘秉忠是他的偶像。刘秉忠元朝初期著名*家、文学家,是个治国安邦人才,曾经建议忽必烈将蒙古更改为“大元”,去世后享有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谥号“文正”。
姚广孝内心有雄图大志,可他并不着急出山,反而继续在寺庙中修行,他认为自己一定要找合适的人然后在辅助他做出一番大事业,才能更好证明自己才华。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原配妻子马皇后病逝,朱元璋要求各藩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听闻消息后,主动找到僧录司负责该项事务的宗泐,要求将他推荐给燕王朱棣。姚广孝人在寺庙,心在四方,早已对各大藩王性格了如指掌,他认为朱棣有帝王之相,能帮自己完成宏图大愿。
一开始,朱棣认为姚广孝就是一位普通僧侣,并没有多大才能,因此对于姚广孝并不太喜欢。然而,姚广孝在见到朱棣第一面时,主动表示自己要送一顶白帽子给他。朱棣一听立马觉得眼前这位和尚不简单,原本这句话颇有深意,原来朱棣是燕王,如果他的“王”带上姚广孝送的白帽,就直接变成“皇”。
朱棣作为朱元璋儿子,不可能不对至高之位产生兴趣,他的这句话实际一语双关,明白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玄机,朱棣本就有野心,不可能告发姚广孝同时还会对他礼遇有加。后来,姚广孝跟随朱棣来到北平担任庆寿寺住持,可他依旧不安分,时常跟朱棣密探各项事宜。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走完自己传奇一生,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立即开始准备削藩事宜。周、湘、代、齐、岷相继被废除封国,成为庶人。这让坐镇北平的朱棣内心有一丝不安,深知自己实力还不足以对抗朝廷,为避免夜长梦多,必须尽快做准备。
很快,他将姚广孝找来商谈对策,姚广孝认为朱棣不该坐等朝廷削藩,而是应该做好起兵准备。朱棣认为百姓都支持朝廷,自己起兵胜算不高。姚广孝则认为自己则相信,不管民心。
姚广孝深知太平盛世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抱负,只有乱世才有机会,为此他苦劝朱棣,希望他放弃一切,不要被现实所打败,应该让自己成为人生主宰者,若没有姚广孝苦劝有可能就没有历史上永乐大帝。
朱棣开始有条不紊安排各项起事,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他的举动被燕王府中百户倪谅发现,立即跟朝廷告发朱棣谋反,好在燕王老部下张信及时报告,否则朱棣计划有可能胎死腹中,朱棣见已无退路只能立即起兵。
朱棣决定起兵时,突然来了一阵风雨,将王府瓦片吹落,在场人员无不大惊失色,认为这是大凶之兆,不应该在这时起兵。姚广孝见现场乱做一团,立即站出来解释:这是吉兆啊!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王府的青瓦堕地,这预示着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黄瓦了。”姚广孝一番机智表现很快让原本惶恐不安将士们内心瞬间安定,同时也给朱棣吃了定心丸。
姚广孝见一切安定后,又为朱棣定下“奉天靖难”口号,指名道姓要诛杀建文帝身边的小人黄子澄、齐泰。在稳定北平局势,朱棣率军出击,世子朱高炽、姚广孝负责留守北平。当年十月,朱棣拿下大宁城,获得朵颜三卫,紧接着迅速回师击败李景隆、平安两位将领。
老巢安全后,朱棣立即率军进攻山东,在这里他遇到一生最大劲敌—盛庸,在盛庸一番阻止下,朱棣三个月未能拿下济南。远在大本营姚广孝认为,朱棣虽然获得短暂胜利,但其综合实力依旧不如建文帝,若想图生存,只能立即拿下京师,让自己获得最终胜利。
朱棣听取姚广孝建议,他的大军绕开济南立即南下,在淝水、灵璧击溃朝廷大军,威胁京师,很快他发动渡江战役,获得胜利。从中能看中,当人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死命撞南墙,只有转换下思路,才有可能让自己脱困,朱棣困局便是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从而让自己消耗太多精力,姚广孝作为他的头号谋臣看出其中奥妙,出手为朱棣解围,从而让自朱棣获得这张战役胜利,从而实现当初送“白帽子”给朱棣诺言。
朱棣夺取皇位,姚广孝居功至伟,朱棣不仅让他负责僧录司,同时还给他恢复原来姚姓,赐名广孝,拜其太子少师,资善大夫,每次和他会谈时,朱棣都称其为少师,没有直接将他名字,从中能看出姚广孝在朱棣心中地位。后来,朱棣要求还俗,却被其拒绝。接着,朱棣又赐予他府邸、美女,可姚广孝依旧拒绝,并且一直居住在寺庙中,只有在上朝时才穿官服,下朝槽他依旧穿着破旧的僧衣。后来,姚广孝赈灾有功,朱棣奖赏不少金银,姚广孝并没有占为私有,在其返回家乡时,将所有财务分发给家乡人。
之后,朱棣多次率军讨伐蒙古,姚广孝则一直留守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处理各项政务。后来,朱棣又让姚广孝教导皇孙朱瞻基。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重无法上朝。朱棣得知消息数次前去看望,同时询问其还有什么要求,姚广孝希望朱棣能赦免僧人溥洽。朱棣答应了其要求,姚广孝拜谢。
溥洽建文帝时期主录僧,有可能了解建文帝朱去向,朱棣为此将他囚禁,派胡濙寻找建文帝,历经十载年华依旧没找到建文帝,溥洽则被关押十年。溥洽朱棣心中一道结,深知自己若不为朱棣解开这个结,就没有人敢来直言,为了朱棣可以更好解除心结,姚广孝主动提出该要求,从而让朱棣放弃寻找建文帝,同时也为自己曾经过错做下一些补偿。
不久后,姚广孝走完自己传奇一生,朱棣闻知废朝两日,以僧人礼仪安葬姚广孝,对其一番追封,并且让他进入太庙,朱棣还亲自神道碑铭,可谓荣耀至极。
姚广孝主政期间,不仅一手负责迁都事宜,还规划今天北京布局。又担任《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最高负责人,晚年时期,又编制了仿佛《道余录》。
姚广孝是位乱世枭雄,同时也是治世能才,他之所以能善终在于他看透一切,只愿做好本分工作,不愿意掺杂官场明争暗斗,从而让自己全身而退,获得善终,还能让自己名留青史,实在厉害万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29
姚广孝的结局还是不错的,生病而死,享年84岁,在古代算是高寿了,而朱棣对他的待遇,也是文臣中顶尖级别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姚广孝的一生。
姚广孝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在年轻时出家,姚广孝出家时14岁,和朱元璋不同的是,姚广孝当了一辈子的和尚,即使后来功成名就了也没有还俗。
明朝开国皇后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挑选了一批高僧去各藩王封地为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就是这些僧人之一,他和燕王朱棣交谈很融洽,就主动要求去朱棣的封地北平。
姚广孝到达燕王朱棣的封地后,经常到燕王府和朱棣见面交谈,建文帝开始削藩后,姚广孝力劝朱棣起兵造反,当时朱棣担心民心向朝廷,得不到支持,姚广孝就以天道不由民心来劝朱棣。可以说,姚广孝是促使朱棣下决心反抗的关键人物之一。
靖难之役发生后,姚广孝坐镇后方,辅助朱高炽守卫北平,而且多次写信给前线的朱棣出谋划策,后来又劝朱棣不必攻打城池,甩开南军的纠缠长驱直入直指兵力空虚的南京,为靖难之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无论是促使朱棣下反抗的决心还是对战争过程中的出谋划策,姚广孝都居功至伟。
朱棣称帝后,让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加太子少师,人们称之为“黑衣宰相”。后来朱棣让他蓄发还俗,还赏赐他宫女、府宅,他都拒绝了。
姚广孝每次上完朝后,就换上僧衣,住在寺庙里,后来姚广孝去赈灾时,还特意把自己得到的金银财物全都分给了宗族乡亲。
姚广孝功成名就后,却不贪图荣华富贵,这在古代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姚广孝在生前得到朱棣的照顾,在其死后也是荣宠之至。朱元璋和朱棣两朝,配享太庙的都是徐达这样的武将,姚广孝则是唯一以文臣的身份配享太庙,这在古代算是最大的荣誉了。
姚广孝居功至伟却没有遭到朱棣的忌惮,赢得生前身后名,除了朱棣在这方面比他老爹做得好,也离不开姚广孝自己懂得进退,不因功而骄。
姚广孝在功成名就后不肯还俗,不贪慕荣华富贵,仍然以僧人的身份为朱棣做事,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帝王的疑虑。
姚广孝这样做,也许是因为内心向佛,想钻研佛法;也许就是为了防止朱棣担心,毕竟朱棣老爹当年可是诛杀了不少功臣勋贵,谁知道他会不会呢!
不管是什么原因,姚广孝的这种做法为他避免了不少的俗世纠葛,是他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重要原因。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我们一起了解历史的点点滴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29
关于靖难之役,想必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这段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这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上台不久,便推行系列削藩*,并以防边为名,准备削除燕王朱棣。朱棣先发制人,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成功发动“靖难之役”,自然少不了身边智囊团的帮助,其中“黑衣宰相”姚广孝功不可没。姚广孝是一个颇有谋略的僧官,无论是战略部署,还是“协守后方”,与朱棣一前一后,一内一外,可谓珠联璧合。因此,朱棣“靖难之役”,姚广孝堪居首功。
姚广孝出身长洲的行医世家,其祖父和父亲两代从医。家族出身对姚广孝并没有过多的影响,他潜心苦读,广结好友,十四岁那年剃度出家,不久又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姚广孝为什么剃度出家呢?有种说法流传很广。姚广孝年幼的时候,见到元朝僧官出场的强大排面,便立下了做僧官的志向。姚广孝云游四方时,遇到了明代相术奇人袁珙。袁珙观姚广孝相貌,进而说道:“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姚广孝相貌奇特,与众不同,袁珙见之啧啧称奇,还说他日后喜好杀戮,实在是刘秉忠一样的人物。
刘秉忠是元朝有名的僧人宰相。所以,对于袁珙之言,姚广孝很是受用。这次谈话之后,姚广孝的僧官之路似乎越来越通畅。
1375年(洪武八年),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朱元璋召入京师,并获赐僧衣;1380年,在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的推荐下,姚广孝入天界寺,并有了职位;1382年,马皇后病逝,诸王来京诵经祈福,姚广孝得识朱棣。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不久便随朱棣移居北平。1398年,建文帝继位削藩时,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并推荐相士袁珙为之看相,从而坚定了朱棣的信心。靖难之役时,姚广孝虽然在北平辅佐为世子的朱高炽,但南方皇室宗亲、大量百姓、士兵累计有60万人死于非命,这似乎暗合了袁珙“性必嗜杀”的谶言。
朱棣称帝后,直呼姚广孝为少师,两人关系可见一斑。尽管如此,姚广孝一直是个僧人,朱棣劝他还俗,都被拒绝。姚广孝入朝穿朝服,退朝穿僧衣,成为名副其实的僧官。朱棣外出征伐时,姚广孝都留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一直到他病逝。由于姚广孝的僧人身份,很多人将其称为大明第二和尚,位居太祖朱元璋之后。
姚广孝儒道佛三教皆通,寺中为僧,心系朝野;在朝为官,心怀天下;为僧为官,都不同凡响,让人啧啧称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30
在朱棣打下天下之后,他最重要的谋士姚广孝拒绝了朱棣的封赏,继续当起了和尚。所以他最后得以善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16:31
朱棣大谋士姚广孝的结局无疑是好的,他最终得到了善终。姚广孝一生跟随着朱棣南征北战,他就如同朱棣的影子一样形影不离,朱棣最终能够成功夺取天下,与姚广孝尽心尽力的辅助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