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从内打破是成长 ——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有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5 11: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9 14:38
《“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我校教师阅读大赛的必读书目之一,翻开书页之前脑海中出现三个问号:什么是“新基础教育”?“新基础教育”怎么实行?实行“新基础教育”有什么用?在这三个问号的刺激下,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开始阅读。
不得不说,《“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是一本接地气的书,字字句句直戳心窝,他有先进的理念,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有直观可观的结果,能解开心中种种谜团,得柳暗花明之境。越读越激动,这是一条全新而又基于目前现实的改革之路,发展前景可观。“新基础教育”要求无论是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还是承担教育教学重任的普通教师,以及每个学生都学会内省,有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充分体现人的价值。新基础教育是一门科学的“人”学,时刻关注“人”的需求、体验,以促进全人成长。当我读到“要改变学校中的人及其生存方式”时,心情是激动的,想法是多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思考的是,从自身角度而言,可以有哪些改变,如何改变。对照《“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剖析自我,从中寻得发展的契机。
一、学会创造
“新基础教育”要求教师在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尤其课堂教学中,学习新理论,寻求新思路、新方式。作为一名八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此时正面临职业生涯的一大窘境:一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能较为顺利地应付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安于现状是一种最轻松的选择;另一方面,年轻教师源源不断的涌现,她们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对工作无比的*,有各种各样培训的机会,善于吸收,这对有一定教龄的,处于“中青”之间的我们而言是莫大的冲击,该如何做出回应呢?新基础教育关注到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自身实践进行反思,课堂常规已经熟记在心,课堂流程也是轻车熟路,但是,课的生成已经无甚新意。尤其对教师自身而言,也在损耗教育*。
在教材的改革潮流中,在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的新阶段,我也促使自己勇于迎接挑战,寻求突破,让课本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为例,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课与课之间的联系,突出组的主题,设计了“边学语文边旅行”导学单。在导学单的引领下,学生们自主学习,初步学会了翻阅文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知识面大大增加。因为有自我主动学习的经历,课堂上自己化身为主人,参与度空前,课堂效率有了提升。
二、呈现真实
新基础教育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宁要真实的遗憾,不求虚假的完美”。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总有一种执着,希望精益求精,希望完美,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更固执。事实上这样的课并不存在,或者说只是设计上的完美,想象中的完美。而今看了研究手册,豁然开朗,只有据于真实才能有所发展。
记得当时借班上《五花山》一文,课前做了许多准备,细致到预设学生的回答,并打磨相应的评价语。试课过程中一次比一次顺利,我也信心满满。到了汇报课上,学生的回答与表现并不如预设,有时甚至出现了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意外,然而我为了那“完美的设计”,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反应,顺着原先设计的流程走。课后不待老师们评价,我已后悔连连。这样的课更多是在显摆教师的设计,根本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虚假的完美”是自欺欺人,完全无益。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有所改变,然后改进。
三、开放心态
师者因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殊性质,往往会处于一个相对“权威”的地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固定的标签。比如教师就是“对”的,“统治”的,面对不同的声音做出的回应反而滞后。
心知发现问题才有进步空间,但面对批评之声并不容易接受。工作中无论是同行、家长还是学生都有可能对教师做不同的批评。同行会不会相轻?家长会不会对立?学生会不会倒置?开放的心态尤为重要,听得了不同的声音才能更全面看见自己的现状,寻求改进之法。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好老师”的样子,记得有一次一位男生曾这样评价,“会打王者荣耀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打游戏一直都是被反对的,但在学生的角度而言,能和他们一起打游戏就有共同话题,师者少一份庄严之气,多了一份与学生的平等。听听学生的真心话有助于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得失,相应得进行改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的阅读过程中,常常发生共鸣,明晰了更好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自身发展的方向。想法千万条,实干第一条,只有从当下开始,“新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发生。而“新基础教育”不仅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操作路径,还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实干必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