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不可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4 05: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5:29
本书是运用人类心理学告诉我们怎么样一步一步地实现那些别人做不到的,或者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不可能的事。
挑战不可能的四个要点:
第一,动机;
第二,学习力;
第三,创造力;
第四,心流
就是当你能够在心流的状态下发挥你的创造力和学习力,并且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动机让你持之以恒的时候,你就能够实现各种各样不可能的事情。
人的驱动力分成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个人的生活得到保障之前,钱是最有效的。外在的恐惧和贪婪所造成的驱动力是外在驱动力。管理奖罚制度就是在外驱动,但是如果一个人生活得到保障了以后就是心理上的需求更重要,就是内在动机了。
那么一个人内在的动机来自哪儿呢?好奇心、*、使命感、自主性和掌控力。这五点是我们内在驱动力的来源。
首先说好奇心。就像达·芬奇一辈子追求的都是一个纯粹求知的乐趣,这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能够使得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幸福。因此,当你能够培养出纯粹求知、挑战的乐趣,不为了钱、名声和地位,只是单纯地想把这件事做到最好,那么你的内在动力会被激发。
第二个就是*。如果你希望获得*,书里有一个方法,就是列出一张25件事的清单。这本书的好处就是,作者给了很多实操的方法,你可以试一下。这25件事是什么呢?就是25件让你感兴趣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凡是让你感兴趣的事,你就把它写下来。哪怕这几件事之间没有联系,八竿子打不着,没关系,把它们写下来。列出以后,寻找这些事之间的交集,发现哪件事跟哪件事之间有联系。最后交集找到自己感兴趣范畴。
坚毅力也有助于挑战自己不可能,有个方法是极限训练法,给自己加码冲刺,培养坚毅力
目标:有了目标比没有目标完成的有区别,目标帮助提高效率,目标带来意义是聚焦,高难度目标变成具体目标,看到的目标拆分每天待办事件清单,不超过8件,如果能把一天重要8件事情完成,你是高效的。不用去分享太多你目标,说多了会没有动力,说着会认为自己已经做了。
为什么要读书,划不划算取决于你的时间交换了作者的多少时间。研究发现,阅读可以提升长期注意力,减轻压力,防止认知能力衰退。阅读也被证明可以强化同理心,改善睡眠以及提高智力。
怎么成为一个行业里的专家?
第一步,选五本书,阅读
第二步,把自己当成白痴
第二步,把自己当成白痴。你都读了五本书了,但是不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经可以跟别人讲了。不,你把自己当白痴,然后找专家来讨论这些问题。
第三步,探索空白点。就是我已经问了一圈专家了,学术杂志我也看了,有哪些东西大家还没研究过?是不是还有可以研究的新的突破点呢?
第四步,不停地提问。就是不停地问自己,不停地验证自己头脑中的假设。这就是胡适先生讲的做学问的原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提问就是小心求证的过程。
第五步,找到叙事结构。人们的头脑当中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模式识别。什么叫模式识别?你看到了苍蝇、蚊子、蜻蜓,你看到了各种各样飞的东西之后,就会想: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你发现它们都是昆虫。当你找到一个模式,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很舒服。人的内心就是这样,当你能够进行模式识别的时候,你就觉得很舒服。这时候你可以发表你的见解,跟别人探讨。
你需要跟随好奇心,再去阅读五本书,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好心情会提升创造力,坏心情则会增强分析性思维。”就是当你的心情很沉重、很压抑的时候,你可以干吗呢?算账,算那些细节,逻辑推理,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你想要跳出来,有创意地解决问题,想要开开心心地讲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就做不到了。所以每次开会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讲,放松点,别生气,有摩擦也不用生气,因为生气就代表着创造力的下降。
如果一个人生而谨慎,天天充满了危机感,那么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分析各种各样的细节。
“在放松状态下,系统则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运转。我们的视角会更加开阔,更有可能开始思考更广泛的语境,也更有可能动用右脑。”
非时间及独处的重要性。什么叫非时间呢?这个作者把凌晨4点到早上7点半那段时间叫作非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他抠出来的。别人在这段时间里还在睡觉,而他在这段时间里想干吗就干吗,哪怕他用这3个小时晃悠也行,不存在浪费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他抠出来的。所以他改变了自己的作息,每天早上4点多钟起来写作,他觉得一点都不苦,反而很愉快,因为他找到了一些非时间。
重要的还不光是非时间,独处也很重要。一个人如果能够远离干扰,每天留出90到120分钟的时间独处,你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去改变自己,付出实际行动,超越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