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4 00: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1:36
彩球舞直接源于古代“踢鞠”、“蹴鞠”游戏。“踢鞠”早在《战国策》、《汉书》就有的记载。“蹴鞠”由我国北方传入,唐代更在宫廷和汉族民间广泛流行。唐太宗、唐玄宗都喜欢“蹴鞠”。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开元、天宝中,玄宗数御楼,观打球为事。能者左索右拂,盘旋婉转,殊可观。”
“踢鞠”在我国北方流传既久,后由宫廷传人民间,并逐渐衍化、发展成舞蹈形式。
宋、元南戏泉州梨园戏古剧目《郑元和》(亦名《李亚仙》)中保留有“亚仙踢球”的场面,人物有旦扮亚仙,丑扮李妈,四小旦扮女伴,净扮持球者,共七人。情节为郑元和赴试途中在苏州遇名妓李亚仙,为亚仙的美貌和真情倾倒,是日来到亚仙所在卑田院,鸨母李姐招呼亚仙及众妓为郑元和舞弄《踢球舞》。 其舞蹈即直接保留了唐代宫廷“踢鞠”遗风。
泉州高甲戏《抢卢俊义》中的《踢球》,也辗转继承了宋时市井的民风民俗。
类似演化和舞种,在其他省市的农村,也可以找到踪迹。如安徽省的宿松、太湖一带,汉族民间舞蹈中的《抛球舞》,早先也是该地民间戏剧文南词《苏文表借衣》中的《浪子踢球》舞蹈。《浪子踢球》表现一纨绔子弟在妓院和妓女们打情骂俏的情景,与泉州梨园戏郑元和在妓院观李亚仙等舞彩球的情节相似,但二者在舞蹈风格和套路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安徽的《抛球舞》表演一般为三人,其中男性执球者所持彩球上连缀着一条约3米长的红绸,舞球者把球抛 出,再借红绸拉回,该此表现球的旋转变化,与泉州《踢球舞》通过球上连着的长长的手柄自由翻弄的套路、动作和韵律有很大不同。这是两个舞蹈风格上的最大差别。除此之外,《抛球舞》女演员一手捏手巾,一手持扇,泉州踢球女手中不持任何道具。但前者踢球时使用肘、膝、脚击球的动作特色,与泉州踢球女手捧、肘托、膝碰的动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