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4 13: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18:11
在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自始至终就没打算杀年羹尧。年羹尧的确贪污腐腐化,的确嚣张跋扈,手也伸得足够长,在整个西北连*都是年选的。
但他对雍正是忠心不二的,而且他也确实取得了西北大捷,为雍正皇位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雍正确实是有恩的。
就像雍正给年羹尧的密折里面写的:你是朕的恩人,都不知该如何疼你。
那为什么雍正皇帝一个月之内将年羹尧一路到底连降19级呢?这里面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年羹尧的确嚣张跋扈的太过火。
军队除了年羹尧的命令,连皇帝的命令都不听。(这里面有个小故事:年羹尧曾带3000人回京述职,并给皇帝操演,炎炎夏日穿着全身盔甲热的冒汗,雍正曾说了两次让他们去掉盔甲休息一会儿,可所有军人都在看年羹尧的脸色,直到年羹尧同意,士兵才敢脱掉盔甲)
有人说这是雍正杀掉年羹尧的主要原因,大官人个人是不同意的。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他不需要每个士兵对他忠心,他需要的是带兵的将领对他忠心。而真正能打仗的将领,大部分都是刺头。敢用这样将领的人,他就有能容他的心。
这件事在雍正心里可能会极度不舒服,但不至于动了杀年羹尧的心,不过这不满的种子一旦种下了,将来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倒不好说。
第2个原因:年羹尧杀了孙嘉淦。
孙嘉淦是御史出身,他有着一颗对国家的忠心,对皇帝的忠心以及对百姓的爱心。这个人的人品得到了雍正的极大尊重。
同时孙嘉淦对经济领域的见识很深刻(他向雍正建议,将雍正铜钱中铜和铅的比例由6:4调整为5:5。这就杜绝了很多不良商人将铜钱融化掉,打造成铜器高价贩卖获取利润的做法)。
因为孙嘉淦的忠心以及他的能力,雍正将他派到了西北,一方面提醒年羹尧让他收敛一点(年羹尧与孙嘉淦不和),另一方面孙嘉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推行雍正的新政。
年羹尧杀了孙嘉淦,这是公然对抗雍正的新政,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雍正自上任初期,便提出了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的新政。
而在古代皇帝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父死,子三年不改其政。
雍正上任初期看到了康熙末年的弊政,这才毅然决定推行新政。新政应该说对国家和对普通老百姓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会得罪以读书人为代表的士绅阶层。
可雍正依然排除万难,让田文静在河南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让李卫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让孙嘉淦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
这是雍正新政的三驾马车,而年羹尧却找了个借口,将孙嘉淦给杀了。让火耗归功的新政在西北推行胎死腹中,这是雍正不能忍的!
他才在一个月之内剥夺了年羹尧所有的权利,连降19级发配到了杭州守城门。到这个时候,雍正还是没有想杀年羹尧的,毕竟在他心里年羹尧不断是他的忠臣,更是他的家奴还是他的亲戚(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的侧妃)。
既然雍正不想杀年羹尧,为什么最后*他自尽呢?有人说雍正*年羹尧自尽是为了怕自己担上杀忠臣的骂名。
个人觉得我们还是小看了雍正皇帝的心胸。一个帝王他连新政都敢推行的话,他还怕杀人吗?因为自古变法与新政都是最得罪人的活,没有坚强的意志,铁血的手腕,没有皇帝敢轻易尝试变法或者推行新政。
雍正连推行新政他都敢干,何况杀一个大臣?他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敢下手,更何况杀一个家奴?
在雍正王朝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雍正曾经对张廷玉说年羹尧都已经被贬成没有官职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还非要他死呢?
这说明雍正心里根本就不想杀年羹尧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到孙嘉淦的另外一个身份:御史。
御史代表着清流,代表着文人。文人手里有一支笔,而这支笔可以杀人。
当孙嘉淦被年羹尧杀了之后,朝廷里的文人们都生起了兔死狐悲的感觉。如果武将擅杀文官这个口子一旦打开的话,那以后文官的日子就肯定不好过。
所以御史们联合起来,用成千上万的奏折向雍正请命,要求雍正必须杀掉年羹尧,以平*,这种请命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威胁。如果雍正一意孤行,那掌握了笔杆子的这些文人们,在百年之后的史书上如何着墨,这会是雍正最担心的。
(在这里其实我们也可以想到小说中的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山东吕留良案中的文人曾静,到处败坏雍正的名声,而雍正最后跟他当面对质,写出了大义觉迷录,以正视听。一个帝王与一个落魄文人,当面就名声的问题进行对质,这侧面反映了雍正对名声极为爱护,这个名声是文人笔下的名声,而不是武将口中的名声。)。
所以雍正宁可杀年羹尧,也不能得罪天下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