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考民的录取规则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4 06: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5:44
民考民考试科目和计分
藏文答卷“民考民”考生的考试科目为:藏语文、 藏数学(文/理)、藏文综/藏理综、汉语、英语。科目分值为:藏语文、藏数学(文/理)、汉语、英语(120×1.25)各科成绩满分为150分,藏文综/藏理综满分为300分。
我省藏文民语类采用“双记总分”:一是英语科目100%、藏语文和汉语各占50%、藏数学(文/理)100%、藏综合(文/理)100%,以上科目相加所产生的总成绩,我们把这种成绩计分模式简称为“藏汉折半,其他全算”,可以称它“一成绩”或者“普通类总分”。二是藏语文100%、汉语100%、藏数学(文/理)100%、藏综合(文/理)100%,以上科目相加所产生的总成绩(英语成绩作为参考),我们把这种成绩计分模式简称为“其他全算,英语不算”,可以称它“二成绩”或者“民语类总分”。
民考民考生志愿填报时的选择
“民考民”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报考普通类院校,二是报民语类院校。依“普通类总分”参加普通类高校的录取,依“民语类总分”参加民语类高校的录取。
“民考民”考生报考普通院校完全参照普通类考生的报考方式,报考民语类院校时计划单列。概括来说就是,接轨普通类院校招生,单列民语类院校招生计划。
我省招生计划中藏文民语类院校包括*民族大学、青海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院校等。录取依据是“民语类总分”。
两类院校是两种录取规则
普通类院校采用大平行志愿:考生所选A、B、C、D等多个志愿,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不是“志愿优先”,而是“分数优先”。它的投档规则是:把该专业类别全体上线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高分优先的原则依次投档;当轮到某一考生出档时,按其填报的志愿顺序投档到排序相对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如果该生所报学校均已录满,其档案将无法投出)。
民语类院校采用顺序志愿:实行“1 1”顺序志愿,即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考生只能报一个第一志愿和一个第二志愿,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顺序志愿按“志愿 分数”投档。在一个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对学校而言,所有学校只能同时同步录取同一顺序志愿的考生;对考生而言,则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是同一顺序的志愿被检索投档。顺序志愿的录取规则解说还是有点儿“绕”,简单来说就是考生的第一志愿很重要,有数据表明第一志愿如果落榜,第二志愿录取的概率小于20%。填报顺序志愿时一定要对自己定位准确,志愿填报几乎是“一锤子的买卖”。
怎样填报院校合理
普通类院校的填报参照普通学生,这里不做阐述。下面重点探讨民语类院校的志愿填报。
(一)志愿填报的风险性
志愿填报是有风险的,没有十拿九稳且恰好合乎分数的志愿填报方法。民语类院校录取采用顺序志愿,顺序志愿规则就有一定的“*”的成分,它强化了志愿的作用。考生的填报志愿按成绩高低进行排队,考生能否按自己填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而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填报的志愿,考生填报的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尤其第一志愿的填报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第二志愿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一志愿的考生时,该生便无法录取,因“滑档”而落榜。
(二)志愿填报的本质
志愿填报的本质是考生主动选择合适的高等院校深造学习,而不是让分数选择考生进入不适合自己的高校就读。如果考生为了不浪费分数而冲刺更好的学校,即使被录取,自己要面临多年待在不喜欢的学校,学习不喜欢或者学不懂的专业的情况,学习时很痛苦。合理定位自己,然后反思自己的兴趣和追求,主动合理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情况,然后被动选拔。说得再明白些,就是你拿到高考的分数后,不要老想着怎么把这不是很高的分数用完,想着一分不剩压线录取,或者放手一搏冒险捡漏;而应该想着在能录取上的区间内,填报最想去的学校或专业。
(三)分数位次的定位
省考试院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考民”考生查询成绩时,既有民语类名次,又有普通类名次,有了这两个名次,考生志愿填报心中会更有依据。
根据分数的位次大略能判断能被什么位次的大学录取。家长和考生关注高考成绩时,往往会问考了多少分,说去年多少分的某某考取了某某大学,今年考了相同的分数也一定会考上。这是错误的。因为每一年的试题难易程度都有变化,录取分数线不可能一致。按去年的分数线填报今年的志愿往往会或者报高,或者报低。填报志愿时应更多地关注分数的名次,名次比分数本身更有参考性。考生参考往年大体同等名次的考生录取结果,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定位。“民考民”考生近年来在2000人左右,省考试院按照分数把这所有考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分数高的当然在前面,比如说文科录取大约600人,排名600名以后的同学录取的概率就小多了。比如理科录取350人,在300名左右的同学合理填报志愿录取概率很大。
(四)招生*的了解
考生及家长要充分把握考试的“民考民”高考录取的*法规。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和要求是公开透明的,填报志愿前要了解和把握这些信息。一是关于加分照顾*,按照“对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规定,民考民报考普通类高校时享受加20分的照顾*,即在原始分数上加20分进行投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参加民语类院校录取时,加分与否其实不重要,因为所有的考生都处于同一个模式,所有的考生都加或所有考生者不加,考生的名次不会因为加分与否而发生改变。二是关于省列少数民族专项,分藏区专项民语类计划和藏区专项其他类计划。藏区专项民语类计划就是专门为“民考民”和“民考汉”考生单列的计划,考生按照分数进行填报。三是关于艺体类考生,艺体类考生参加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时,大多数专业是按照“普通类总分”和专业课分数进行投档录取的,考生得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青海民族大学:“我校在录取时使用各省艺术类省级统考成绩;录取规则根据专业成绩、文化课高考成绩双过线,按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各50%的比例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专业成绩*50% 文化课成绩*50%)。”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唐卡、声乐、器乐、舞蹈、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体操等类别的排序成绩为专业课成绩。”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多查看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或咨询相关院校,再进行填报。
(五)志愿顺序的确定
如果分数达到了某些院校的要求,怎样确定志愿顺序?考生对最想上的大学,历来考虑以下几个客观因素:大学的排名、大学所在的城市、大学的专业设置,其实志愿填报更要考虑考生个人差异:考生的性别差异、考生的兴趣爱好、考生的能力差异、考生的体检受限等。
考生志愿填报时要弄清楚的几个基本问题。
考生科类——确定所考的文理方向;应往届类别——应届生在报考志愿时如果本人觉得考试没发挥好,可以冲一下好的学校,可是往届生应该以稳妥为好;家庭经济情况——家境一般或者压力大的考虑师范类,或者免费医学类;民族——决定照顾*项;成绩位次——普通类成绩加上加分项后位次较高的考生可以考虑填报普通类院校,民语类成绩位次决定了民语类院校的填报;还要考虑照顾项目——报考普通类院校加分;限报专业——高考体检时哪几项受限,报考志愿时要避开,避免填报无效志愿;兴趣爱好——考虑选择爱好的专业。
梳理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会让考生志愿填报不犯或少犯错误,还要考虑的就是考生志愿填报优先考虑的因素:在大学位次、专业、城市、兴趣、就业等因素中选择哪个,这样就能清楚地定位并且填报志愿了。在多年的志愿填报中,我把上面一些要素制成如下表格,让考生填写,帮*生自我定位、理顺关系,然后填报志愿能做到“*不离十”了。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决定考生一生命运的“工程”。而甘肃省“民考民”考生绝大多数出生在农牧区,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家庭及父母无法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考生非常迷惑,作为志愿填报的指导教师,深感责任之重。但愿此文总结的合理定位、依据排名、兴趣第一、综合考量、科学安排、稳妥填报的经验,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