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最佳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7 03: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8:25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最佳时间:春冬季节
历史街区是活的史书和文化宝库,与众多分布广泛的历史文物一起,构成了城市的记忆。
文明街历史街区指现昆明市盘龙区华山南路以南,正义路以西,景星街以北,五一路以东大约占地21公顷的地域。街片内共有文明街、景星街、光华街、甬道街、市府东街、文庙直街6条主街道,有东卷洞巷、西卷洞巷、吉祥巷、大银柜巷、小银柜巷、幸福巷、通城巷、直道巷、孝子坊巷、邱宗巷、郭家巷、曙光巷、四知巷、正义巷、海天阁巷15条巷道。占旧城面积的3%。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昆明城内仅存的老街区,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文明街区的历史滥觞于大理国时代,经元、明、清、*、新中国建立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900年历史沧桑,使在文明街片区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蕴涵着过去岁月的丰富信息。其以传统民居为主的多元建筑文化,以儒学传播、抗战文化传播、名人文化为主的精神文化,以封建王朝覆灭、共和新生、抗战胜利、昆明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制度文化和以市井商业为典型的民间民俗文化独具特色,丰富多彩。
现在文明街片区的格局,是从清代康熙时期云贵总督在此建署而开始逐步形成的。康熙二十年(1683年),总督蔡毓荣把旧云南府改建为总督署(现人民胜利堂)。总督衙门是云贵两省的最高机关,经历代总督不断修葺建设,气度不凡。总督衙门的建立,奠定了现文明街片区的格局基础。
总督衙门既设,周围的道路便应运而生。首先是正对大门甬道。甬道是清代*进行礼仪活动、进出总督衙门的正式通道。地位身份较低的*及平民,只能走侧面较为狭窄的小巷,这就形成了甬道两侧呈L形的的东卷洞巷和西卷洞巷(卷洞,即窄小弯曲之意)。
当时,督、抚等衙门又崇其称为院。因此从总督衙门大门东边辕门口,往东通往藩台衙门的道路就叫东院街;从大门西边的督练处转北,通往巡抚衙门的道路就叫西院街。粮道署、盐道署,巡警道署在这个地区甬道南面,连接这几个衙门东西走向的道路就叫粮道街。
这样,以总督衙门为中心,分别连接四个主要衙门的两横一竖的工字型道路,构成了文明街片区的骨架。昆明城内清代几个衙门的位置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两百多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几条街道也就一直保存了下来。
昆明重九起义是继武昌起义之后发动较早,战斗最为激烈,牺牲较大,也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武装起义。辛亥重九起义之时,当时封建统治的首脑机关云贵总督衙门便成为武装起义的主要战场之一。
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云贵总督衙门结束了历史使命。为庆祝重九起义的胜利,围绕它们的几条街道也才改变了名称。东院街、辕门口以光复中华之意改名为光华街。景星,人们认为是吉祥的象征,粮道街就取名为景星街。南大街变成了正义街。正义、光华、景星街名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记载了昆明一段辉煌的历史,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覆灭和共和*的建立。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这是因为它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文化,更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角度来看,昆明是一个由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原因而形成的移民城市,建筑风格主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同时,昆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建筑风格明显受到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熏陶。由于滇越铁路的修建和商埠的开辟,西方建筑样式也浸润其间,使文明街街区成为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从北到南,文明街街区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由于历史功能不同,其建筑风貌也大不相同。
文庙地区:文庙横街(现人民路)以北,华山南路以南,主要建筑是文庙。昆明文庙始建于元代,现在的文庙建于康熙29年(1690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文庙是纪念孔子、发扬儒学的圣地。历史的事实说明,儒学在云南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储存、传播先进文化,构建云南社会的封建伦理道德,促进云南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同一性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文庙原是一座典型的、完美的中国园林式建筑,是我市城区较大,建筑较为精美的建筑群之一。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旧有建筑逐步被拆毁改建,除棂星门、泮池上的壁水桥和1978年左右重建的桂香楼外,其它建筑包括碑刻、楹联、匾额均无存。
辛亥*以后,文庙辟为昆明老百姓的大众乐园,设有大众茶馆、棋艺室、报刊阅览室、戏曲花灯室和灯光露天球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曾多次修葺,一度易名大众游艺园和昆明市群众艺术馆。近年来,通过整治,这里既保持了环境清幽、林木葱茏的特色,又设立了许多高雅的文化活动项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味、市井味和文化味。
胜利堂地区:文庙横街以南,光华街以北的主体建筑是胜利堂。
胜利堂建于原云贵总督府旧址,1944年动工兴建,最初名志公堂,后改为中山纪念堂,1946年落成时改称抗战胜利记念堂。建筑形式除观众厅为弧形山墙外,采用传统歇山式灰筒板瓦屋顶、清式斗拱。彩画架枋,白石勾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胜利堂的周围布局也做了改造,鸟瞰整体呈一高脚酒杯形状,气势颇为壮观。胜利堂两侧的弧型道路云瑞东路和云瑞西路即为杯壁,北边的云瑞北路为杯口。清代云贵总督署的照壁所在地建成椭圆形的云瑞公园作为底座。胜利堂建筑可谓昆明近代建筑的典范。
1950年12月,昆明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胜利堂前广场*埋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石,1995年2月24日落成。碑通高27米,方形,基座二层,并利用基座地下空间内设云南人民英雄纪念室,碑身底部四壁嵌有反映云南人民斗争历史的浮雕,纪念碑庄严肃穆,表达了云南人民对*先烈的崇敬与怀念。
光华街以南则主要是市民居住和商业活动的场所,是民俗文化最为集中的场所。
昆明地区的建筑,大多受到汉文化深刻影响。历史上昆明建筑平面布局上是以汉族合院式房屋为主,吸收了白族、彝族等各民族的特点,一般以间为单位,组成三间单幢建筑(称坊),然后围合形成代表昆明地区特色的一颗印合院式民居。同时昆明地区的民居建筑也有来自滇西的大理白族的一字型独坊房、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来自滇东南建水、石屏地区的三间六耳下花厅、四马推车等。并且在滇越铁路修通后,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入及对西洋建筑文化的向往,出现了砖木结构的洋别墅。而这些建筑在文明街片区中多有留存,有的不失为精品。
据有关部门调查,文明街片区目前保存较好,建筑档次较高的宅院尚有二十多处,其中尤以小银柜巷7、8号院,居仁巷10、11号,西卷洞巷1号,吉祥巷18号,文明街11号比较精美。这些民居大多布局规整,结构严谨,制作精巧,雕梁画栋,代表了那个时期昆明民居建筑的水平,体现了中原文化与云南民族文化的交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可以说,文明街片区是昆明地区民居建筑的博物馆。
文明街片区临街店铺定格为样式独特的两三层的土墙木楼,上层大多供人居住,微微向外挺出,并有样式不同的垂柱,下层是商铺,缩进一点。各户店铺之间,有风火墙相隔。这种单檐垂柱重楼为主临街铺面,连接成为的街坊,是昆明的一个特色。
由于昆明大规模的建设,大片的历史街区消失殆尽。昆明城内花木扶疏、弯曲幽静的小巷已不多见,而文明街片区的小巷,基本上完好的保存下来。这些小巷不仅体现了昆明城市居民特定时期的一种生存模式和状态,而且记载了一个个饶有兴味的故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演变,追寻文明街片区的商业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各条街道上的商铺经营项目此兴彼衰,潮涨潮落,给不同时期和不同需求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清代一度兴盛于此的灯笼店、蜡烛铺、大索行等早已退出人们的生活,就连抗战时期成片的书店也难觅踪影,甚至建国初期文明街的年货市场,瓷器店,文庙直街的衣帽行也成为如今老年人童年的梦境。
在如今众多的经营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一些项目与古旧的店铺一样布满历史的印记。那就是药房医馆、餐饮业和传统工艺品市场。
云南盛产药材,其种类居全国之首,昆明是云南中药材重要的加工和集散地,中药贸易与生产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中医师和著名药品。*时期,在药房医馆方面,除清代的福林堂、杨大安堂、王运通膏药店、黄良臣医馆等老字号外,一批新药房、诊疗所也相继开张营业,如光华街郑氏女金丹、万子美诊疗所、文明新街黄农山医馆、明法医院等等。至今,福林堂、王运通膏药店等还在继续经营,福林堂还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公司。
餐饮业方面,历史上文明街片区一直是餐饮业集中的地区。*期间,不仅有名的老字号,如共和春、华丰茶楼等高档餐馆在此经营,还有众多的风味小吃云集于此,如景星街小胖子烧鸭、仁和园破稣包子、过桥米线等都很有名气和代表性。如今文明街片区饮食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仍然保持着以传统滇味为主,中西南北荟萃的景象。
当然,这里闻名遐迩的还有花鸟市场。
花鸟市场位于昆明市中心的甬道街。虽然这个市场形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但它经营的大部分商品却是昆明地区的传统产品,无论是花卉、鸟虫或是古玩、木雕玉器、陶瓷器、牙石根雕、铜制品、蜡染及扎染,挑花刺绣,民族首饰,云南围棋(云子)及各类工艺品,都体现了昆明的传承工艺以及工艺品集散地的特点。
在文明街片区生活工作过的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历史人物主要有:人民音乐家聂耳、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朱德、民族英雄林则徐和国际友人胡志明。
尽管我们认为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旅游,但是,历史街区无疑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旅游功能。也正是旅游业的兴起,使许多人开始理解了保护历史街区风貌的价值。随着保护整治工作的开展,文明街历史街区将成为我市的重要历史文化旅游重点景区和传统商品、饮食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