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7 15: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7 05:11
汉武帝刘彘实际上纯属被夸大的货色,因为自他开始把儒家定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以历来儒家也投桃报李,帮着汉武帝吹一波。实际上汉武帝因为他的好大喜功,把全国变成了一个大农村,还导致天下户口减半,中产阶级被灭绝,这一点也只有泥腿子出身的朱重八超越了他。
汉初继承了一个烂摊子,甚至壮丁还不满千万的水平,
所以汉初采取了黄老之学,总结一下就是如下几点:
第一、轻徭薄赋,一改秦朝赋税过重的弊政,以低税为长期国策。
第二、开放大量由国家长期控制的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任私人开采支付,只需要按一定比例向*交税。开放煮盐、冶铁甚至铸币等的行业*,任由私人资本进入。
第三、无为而治。*尊黄老之学,国家不折腾,不作为,不搞大工程,不搞文治武功。如此一来,*财政轻负担,又是前两项*得以维持的基础。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也很明显,
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工商业也是一派繁荣,涌现了一批大商人,民众经商致富风气大盛。
这也就是文景之治。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敢于折腾,因为他爷爷和他爹给他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底子,他不是有点飘了,而是彻底飘了。
汉武帝在位期间和匈奴死磕,虽然开拓了河西走廊并赚够了面子,但是足够在史书上把牛皮吹破了。而且,刘彘和匈奴死磕,主动出击漠北,并没有把匈奴打崩,匈奴仍然时不时的南下提款,反而把文景之治留下的底子给祸祸的一干二净,导致汉朝陷入了财政危机。
所以,汉武帝开始向国内的工商业以及依靠工商业致富的中产阶级下了手。因为汉初无为而治的*使得汉朝人口大幅增长,达到了六千万人口的数据,但是人口增加必然会导致农业人口过剩,而过剩的农业人口的转移途径只能向城市或者人口聚集的乡镇转移,成为手工业者或者是从事商业。但是刘彘不懂这个道理,他认为人就应该像植物一样钉在土地上劳作,而不是从事工商业,因为人一旦从事工商业就必然会出现人口流动,这样以古典王朝低下的行政效率根本无法完全控制,这是刘彘所不能接受的。因为人口一旦流动,他还怎么压榨老百姓。
所以刘彘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就对中产阶级痛下杀手。第一招便是加税,即针对商人收取歧视性的高额赋税。税令下达后,商人纷纷隐匿资产,这也是人之常情。刘彘眼看第一招出师不利,于是在全国上下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举报隐匿财产的运动,鼓励民众向*举报中产阶级隐匿资产的行为。一旦举报属实,被举报者财产全部没收,举报者分得财产的一半。这个损招充分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对全国可谓是一番浩劫,闾里四邻纷纷互告。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中产之家,即大商人、大工业主、金融家,几乎全部破产。可以这么说,当时的汉朝可谓是大抽风。
当然,这个杀鸡取卵的第一招下去,刘彘很快就充实了府库,但是却把全国拖入了赤贫,导致收税也收不上来。所以,刘彘又很快的祭出了第二个杀招。在均富(共同赤贫)达人桑弘羊的指导下,汉朝推行了盐铁官营、酒水专卖等*。原来开放给私人资本的、利润最大的盐、铁、铸币三大行业收归*,由国家垄断经营。
当然,这种做法完全违背市场规律。
由于垄断排除了一切竞争,坐收巨利,官府卖的盐比起私盐,质量差,价格高,还强制摊派。
官府铸造的农具,不考虑农民实际需求,能否买到还要看官方售货员的脸色。也没有人下乡推销,农民往往长途跋涉购买农具还被吃闭门羹。最后的结果是,大量农民退回到了石器时代,用木制农具甚至石器耕种,吃植物上和盐碱地里苦涩的天然盐分。终汉一朝,盐铁官营*再也没有废除。
在均贫达人桑弘羊的指导下,全国各县设置均属平准官,也就是官商,廉价买进当地土产,再运到别处销售,由此赚取差价。如此一来,彻底断了私营工商业的活路。如果还想要分到一杯羹,那也只有*一途,正好刘彘大搞卖官鬻爵,门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