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还有吗现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7 04:5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9:49
1.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背离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语文修订版课标 “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
还有的教师,特别注重对文本意蕴领会的“深”和“透”,教师“讲课”所考虑的重心在于如何把学生给“讲懂”了,忽视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掌握。其实,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问题。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有的教师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很重视,但他们立足于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用力不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
3、关于汉字教育
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之中。
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
(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一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教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十遍二十遍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字“教学建议”部分指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4、增加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的学习内容
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第四学段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阕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出现,如数据、表格、图表、图画、符号、图解文字、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凭证单等等。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里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此类文本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就是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在连续性文本中插入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和多角度的思考,使文本生动活泼,增强阅读效果。在一些国家的母语阅读考试内容里,常常见到多种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如*的统计数据、报刊的*调查、物价变化曲线图、不同产品销售比例图等等。这此内容和连续性文本一起,配合各种客观题、主观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在信息时代,能够顺利地从非连续性文本里获取有用信息,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
纵观修订版课标,我认为重点可以把它浓缩为一句话,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我们可以拆分成三句话,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两大特点。
如果把修订版课标浓缩为一个词的话,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都要牢牢抓住这一核心目标,使我们的教学走上正途。
修订版课标到底该怎么解读,还需要广大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去领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